
你的孩子不奇怪:改變,從理解孩子的奇怪開始
打破教養成見,從心接觸孩子。
當我們越正常、越健康的看待孩子的困難;
孩子也能越健康的看待自己,改變起來也越有動力。
對孩子的「好」,不只是給了他什麼,或帶他去哪裡玩。而是可以真正了解他的困難並幫助他。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可能沒有衝突,而是在衝突後,大家都能用心的回應彼此、幫助彼此。
教養過程,家長遇到孩子分心、愛哭、愛生氣、成績不好時,好好說總是沒用,耐心總是有限,最後都要弄到父母生氣。
專心有什麼困難?不就是一點小事嗎?有什麼好哭的?
是我們給的指令太過籠統,還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做。
作者是兒童心理師,有些家長們也常憂心的問他的想法,希望運用治療師的力量,去「矯正」什麼,或者「改變」什麼。
作者的工作中,常遇到這種價值觀的衝擊,例如:高中談戀愛真的沒關係嗎?不唸名校或名科系真的沒關係嗎?讓孩子拿手機真的沒關係嗎?是的,這就是古板與現代的衝擊。
以往作者會很急著幫孩子發聲,很急著說服家長。但隨著看過的親子衝突越來越多,漸漸了解一個事實:沒有家長是不愛孩子的,只是他們沒有辦法隨著時代而改變自己的想法。
如果我們都愛著自己的家人,請試著從尊重家人開始,聽聽彼此的想法吧!
沒有家長是不愛孩子的,只是他們沒有辦法隨著時代而改變自己的想法。
他們所給予孩子的,可能是那個時代的觀念,甚至是那個時代的遺憾。
因此各位爸媽,請試著耐著性子聽聽孩子在想什麼,他們不是笨蛋,不是不知社會險惡,也不是妖怪。
如果我們都還愛著自己的家人,請試著從尊重家人開始,聽聽彼此的想法吧!
只要聽就好,我們沒有想要改變誰的想法,只需要溫柔的聽,然後溫柔的擁抱彼此。
真誠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
張學岺/新店北新身心科診所醫師
黃子玶/大安悅兒親子中醫診所總院長
-
【推薦序】從尊重家人開始,傾聽彼此的想法
-
【自序】一個熟練的新手
-
-
︱第一章︱兒童心智科大揭密
-
兒童心智科在看什麼?
-
心理師在兒童心智科的角色?
-
我的孩子到底有沒有病?
-
真的需要吃藥嗎?
-
-
︱第二章︱孩子不奇怪家長才奇怪
-
到底是誰奇怪
-
家長會面對的衝擊
-
家長要做的準備
-
-
︱第三章︱如果可以我想當個好爸媽
-
每次我都告訴自己,要好好講
-
加一分,扣十分
-
穩定自己,才能穩定孩子
-
正常的改變軌跡
-
改變的過程不會太舒服
-
-
︱第四章︱孩子分心不奇怪
-
專心有什麼困難?
-
分心的原因是什麼?
-
心理師常用的專心教學法
-
-
︱第五章︱孩子愛生氣不奇怪
-
豈止小惡魔,根本是魔王
-
沒有好與壞,只有適應與否
-
愛唱反調,也能同調
-
-
︱第六章︱孩子愛哭不奇怪
-
有什麼好哭的?
-
眼淚代表的意義
-
眼淚擦擦,我聽你說
-
-
︱第七章︱孩子交不到朋友不奇怪
-
為什麼不跟我玩?
-
交友大作戰
-
-
︱第八章︱孩子成績不好不奇怪
-
「只是」不認真?
-
良好學習的必備元素
-
「好」是誰的標準?
-
是什麼可以決定孩子的未來?
-
- ︱後記︱兒童心智科教我的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