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閃耀台灣福照寶島
在歐美國家,有一種型態的畫冊稱為Coffee Table Books。它們常被用來作為生日或節慶的禮物。另外,在大旅館或者連鎖商旅的客廳矮桌上,也會擺著好幾本,讓等候入住的客人隨手翻閱、排遣時間。嚴格說,亞洲沒有這一型的專門出版的型態。台灣、中國,甚至日本都沒有。亞洲人送禮大多送吃的,不會送畫冊,久而久之,有關精美畫冊出版所需的高端影像收藏、電腦修片、美編、印刷、裝幀工藝技術等,就顯得落後。在這種畫冊之外,還有一類更高端的畫冊,即將畫冊當成具有典藏價值的藝術品,此一類型出版品代表出版工藝技術的最高等級。
我們決定「再次亮劍」。既然生死在這塊土地上,就以台灣歷史影像為主題,做一項大總結。我們決定再接再厲,使出渾身解數,繼續拿出最精美的台灣歷史影像,推出「閃耀台灣」一套八冊出版計畫。
「閃耀台灣」系列畫冊,一套八冊,分別為《台灣城市建築1860-1960》、《台灣鄉村景觀1860-1960》、《台灣山鄉原民》、《台灣近水部落》、《台灣原生物產1860-1960》、《台灣自然生態1860-1960》、《台灣往日生活》、《台灣古早容顏》。
此八個主題,時間跨越清代、日本殖民時代、光復之後,涵蓋早期台灣的人文生活以及自然景觀,從人們的食衣住行育樂,到鄉野山川中的美麗景致和原始型態皆收錄其中。這些內容、材料均是徐宗懋圖文館過去20多年來耗費巨資購買照片原作,以及累積精湛的照片修復技術工藝,所取得歷史照片領域最高的成就。
這套畫冊以「閃耀台灣」為名,台灣這座島嶼無論視野所見,亦或是蘊藏的內涵,都如同寶石般閃閃發光,是閃耀的寶島,期許能將台灣這座寶島所經歷、流淌過的歷史,以照片圖文的形式,親切、大眾化的傳達給大家。簡言之,這一套書代表了閃耀的台灣,福星高照寶島,是一套傳世不朽的台灣歷史影像。
台灣建築的時代演變代表著物質與精神的進展軌跡。本畫冊從清朝時期到日本殖民,一直到光復以後,台灣城市景觀的變化,包括建築的材料、風格、實用性,以及對生活實際的影響。時間橫跨一百年,包括日本時代現代城市的興建,書中有數張珍貴的全景圖,考證了過去城區、官署、街道和民房的位置和稱謂,成為十分珍貴的文獻和美學紀錄。
- 閃耀台灣 福照寶島
- 城市建築的人文變化
- 原台北巡撫衙門前之西轅門
- 台北城西門外的輕軌
- 台北東門之內部
- 台灣總督府內部陳設(原清代欽差行台)
- 閩風徽式原創經典建築之淡水戲館
- 台灣總督府
- 台北新公園與總督府博物館
- 第二代台大醫院
- 台灣軍司令部
- 台北建功神社與中式牌坊造型之鳥居
- 台灣勸業共進會貴賓館(今國立歷史博物館原址)
- 台北龍山寺
- 鐵道飯店頂部眺望台北火車站廣場
- 由總督府塔樓眺望東門方向
- 由總督府塔樓朝北眺望原布政使司衙門方向
- 台北火車站及周邊空照圖
- 台北小南門街
- 「始政40周年台灣博覽會」之公會堂周邊環境整治工程
- 台北三線路朝東門方向以及環城牆綠帶公園的想像
- 台北市京町
- 台北市日本人官舍區佐久町
- 台北敕使街道朝台灣神社方向
- 敕使街道上的御成町郵局
- 台北御成町與早期敕使街道
- 敕使街道三線路與大正町高級住宅區
- 擴建成三線路的敕使街道(今台北中山北路)
- 剛修好的敕使街道
- 道路空曠車輛稀少的敕使街道
- 台北宮前町往明治橋方向
- 台北往圓山士林方向的道路景觀
- 台北市日本人高級住宅區
- 台北大正町高級住宅區的主道路(今林森北路)
- 台北敕使街道之原貌
- 台北南門外的日本官舍區兒玉町
- 台北西門町
- 台北市純台灣人商街太平町
- 「港都夜雨」的原型
- 基隆義重町
- 新竹火車站前大道
- 台中州廳
- 台中綠川
- 台中市新盛橋通
- 由台南州廳頂樓朝北望之全景圖
- 台南劇場宮古座
- 台南鳳凰木大道
- 嘉義市商圈榮町
- 高雄州廳
- 高雄市鬧區商圈山下町
- 花蓮港市街
- 台北羅斯福路新路新大樓
- 台北中山北路美式悠閒氣息
- 南京東路新大樓
- 台北華山車站
- 台北仁愛路往總統府
- 台北南門市場
- 高雄鹽埕區附近的街道
- 高雄巷道生活的寫照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