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哈哈鏡》聚焦在中國風起雲湧的1880至1930年代,分析中國都市主體如何與新興的視覺文化互動。本書所考察的媒體和視覺形式包括石版印刷、照片、廣告、電影和劇場表演。小市民主動投身這視覺文化,甘之如貽,渴望著現代性的承諾:給人帶來新奇、刺激和潮流。
彭麗君仔細分析這些視覺再現的發展軌跡,強調各種視覺形式之間的互動。本書指出,各種視覺形式不是分散的文化現象,而是不斷互動,形成中國視覺現代性,在各方面影響其時的文化。
本書的討論始於十九世紀末的石版印刷術,全面考察其歷史,得出相關的理論,察看現代性如何執迷於真實。隨後的章節點出新視覺文化中對女體的痴迷,勘察文化如何在娛樂場所誕生,說明小市民如何理解新的現實,並與之互動。
彭麗君仔細分析這些視覺再現的發展軌跡,強調各種視覺形式之間的互動。本書指出,各種視覺形式不是分散的文化現象,而是不斷互動,形成中國視覺現代性,在各方面影響其時的文化。
本書的討論始於十九世紀末的石版印刷術,全面考察其歷史,得出相關的理論,察看現代性如何執迷於真實。隨後的章節點出新視覺文化中對女體的痴迷,勘察文化如何在娛樂場所誕生,說明小市民如何理解新的現實,並與之互動。
- 2018中文版序
- 譯者附注
- 圖片目錄
- 緒論
-
第一部分 圖像
-
第一章 圖像轉向和現實主義的欲望
-
第二章 攝影、表演與女性形象的構成
-
第三章 廣告與女性的視覺呈現
-
-
第二部分 戲場
-
第四章 從聽到看的海派京劇
-
第五章 出入中國早期電影現場
-
第六章 魔術與摩登
-
- 結語 現代性:作為一項未完成的工程
-
附錄
-
參考書目
-
參考片目
-
姓名詞表
-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874161/2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