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以文學與電影的關係為主題,闡述兩種藝術表現手法在不同層面的交織與建構。作者採用簡潔、精煉的語言解釋電影概念與手法、文學文本與理論,其邏輯性之強,其氣勢之磅礴,其藝術造詣之深,大可讀成一家之言。研讀文學或研讀電影的同好者,不可錯過此書。
- 封面頁
- 書名頁
- 版權頁
- 李歐梵序
-
第一講 導論 有關視覺性與敘述性的思考
-
文學與電影異同略論
-
電影的形式特徵
-
-
第二講 現代性的視覺文化 繪畫、攝影與電影的誕生
-
透視法與西方繪畫藝術的演變
-
電影作為一門獨立藝術的確立
-
-
第三講 電影的形式特徵之一 攝影與場面調度
-
攝影
-
場面調度
-
電影與戲劇之比較
-
-
第四講 電影的形式特徵之二 敘事結構
-
電影的敘事結構
-
案例分析:《羅生門》及其電影改編
-
-
第五講 電影的形式特徵之三 剪輯
-
常見的剪輯方式
-
蒙太奇理論與現代主義文學手法
-
-
第六講 文學改編電影之一 1960年代以來的自覺/自欺
-
任何一部電影本質上都是改編
-
案例分析:比較《天鵝絨》和《太陽照常升起》
-
-
第七講 文學改編電影之二 1980-90年代的啟蒙/反啟蒙
-
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文化熱與新啟蒙
-
啟蒙辯證法及對現代性的批判
-
現代小說的「改編熱」
-
-
第八講 文學改編電影之三 1930年代的抒情記憶
-
沈從文的抒情論述
-
沈從文小說的電影改編
-
《小城之春》:抒情的可能與限度
-
-
第九講 理論顯微鏡 賈樟柯電影中的時空壓縮及異化現象
-
文化研究對於全球化的理論批判
-
電影文本分析
-
-
第十講 文本望遠鏡 車廂邂逅與時間迷宮
-
車廂邂逅:火車上的浪漫與犯罪
-
時間迷宮:以有限想像無限
-
- 主要參考資料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