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熊彼得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筆記版):創造性破壞與全球經濟秩序,剖析體系與制度的未來發展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9/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514856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西方經濟學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探討社會經濟體系的根本問題

重新編輯與精簡,更易讀、更集中
濃縮熊彼得的觀察、分析和批判
一部適合現代讀者的經濟學著作!

【馬克思的矛盾與思想】
馬克思的理論被視為資本主義批判的基礎,也是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來源。然而,熊彼得並未全然接受馬克思的觀點。他指出馬克思的理論雖具有強大的分析框架,但在實踐中存在諸多矛盾。熊彼得特別關注馬克思階級理論的局限性,以及馬克思未能充分預見資本主義的自我調適能力。馬克思預言的資本主義崩潰並未如期而至,這為熊彼得反思馬克思理論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背景。

【資本主義的存續與創造性破壞】
熊彼得提出了著名的「創造性破壞」理論,這也是其對經濟學的一大貢獻。創造性破壞指的是資本主義內部的創新動力,這種動力持續推動經濟變革,並使得舊有的經濟結構不斷被新的創新所取代。熊彼得認為正是這種創造性破壞的過程,使資本主義能夠自我更新,並在面對危機時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然而,這一過程也帶來了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如技術進步帶來的兩難局面──既推動經濟成長,又導致社會不穩定和失業問題。

【社會主義的可行性與挑戰】
熊彼得對社會主義持懷疑態度,認為它難以在現實中行得通。他認為社會主義雖然在理論上有其吸引力,尤其是在倡導社會平等和經濟正義方面,但在實踐中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熊彼得特別指出社會主義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會陷入官僚主義和效率低下的陷阱,這使得社會主義經濟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此外,社會主義藍圖所設想的紀律與節約,在現實中可能與人性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相矛盾。

【民主政治的挑戰與理想】
熊彼得提出民主的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落差,這使得民主制度面臨諸多挑戰。他批評了傳統民主觀念中的「古典誤解」,即過於理想化地看待民主程序,忽視了人性中的非理性因素。他認為選民並非總能夠做出理性決策,這導致民主政治在實踐中經常偏離初衷。儘管如此,熊彼得並未完全否定民主制度,而是強調應該對其進行理性反思,並探索如何在保留其核心價值的同時,改進民主制度的運行機制。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未來】
熊彼得認為儘管資本主義能夠自我更新,但它的未來依然充滿不確定性。新技術的發展、新興市場的出現以及全球化的過程,都是資本主義面臨的新挑戰。熊彼得認為資本主義的未來將取決於它是否能夠成功應對這些挑戰,並保持創造性破壞的動力。同時,熊彼得對社會主義的未來也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他認為社會主義需要進行自我反思,才能在不喪失其核心價值的前提下,應對現代社會的變遷與挑戰。

【社會主義與民主的共存】
熊彼得指出社會主義與民主並非天然對立,而是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共存。然而,這種共存並不容易實現,因為社會主義往往要求強有力的中央集權以推動其經濟政策,而這可能與民主制度的分權原則相衝突。熊彼得強調若要實現社會主義與民主的結合,必須在制度設計上進行創新,以平衡中央集權與民主參與的需求。此外,他還討論了不同國家在推行社會主義與民主結合時的經驗教訓,這為未來的社會制度設計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本書特色:本書將《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重新處理和解讀,濃縮了約瑟夫.熊彼得對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政治的深入分析與批判;回顧了馬克思的理論;探討資本主義的存續性及其內在矛盾,同時分析社會主義的可行性和實踐挑戰。全書凝聚了原作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未來走向的重要洞見。
  • 導論
  • 從馬克思中歸來
    • 重塑社會建構的可能性
    • 馬克思的矛盾與遺產
    • 社會學家馬克思及其理論
    • 馬克思階級理論的局限與發展
    • 馬克思的學識與分析眼光
    • 馬克思的學習之路,從李嘉圖到自我突破
    • 資本論中的價值與剩餘價值理論
    • 資本主義危機中的馬克思理論
    • 新技術發展的兩難
    • 工具主義的陷阱
    • 重審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預言
  • 資本主義的存續性
    • 資本主義的歷史性和改革潛力
    • 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理想化」現象
    • 創造性破壞,資本主義發展的本質
    • 新技術下的價格策略
    • 創新時代下的產業變革
    • 企業的短期壟斷與長期競爭力
    • 不論是創新還是摧毀—資本主義的自我更新
    • 資本主義的持續成長與未來挑戰
    • 新資本主義的挑戰
    • 技術進步的雙重面向
    • 資本主義的藝術與生活
    • 新時代的企業家角色
    • 資本主義的自我衰退
    • 資本主義制度的崩潰
    • 資本主義的創造性破壞
    • 知識分子的興起與影響
    • 知識分子與政治的微妙關係
    • 家庭的瓦解,資產階級的內在危機
  • 社會主義的不確定性
    • 社會主義的可行性與實踐
    • 社會主義經濟的純理論
    • 社會主義經濟的可能性
    •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文化比較
    • 社會主義面臨的文化效應評析
    • 社會主義藍圖的邏輯與優勢
    • 社會主義的優劣之爭
    • 以人性出發的社會主義藍圖
    • 巧用歷史比擬,論證論證的相對性
    • 一見就知道的事實
    • 人才利用與官僚問題的平衡
    • 名義收入下降時代的新型補償
    •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節約與紀律
    • 社會主義下的紀律挑戰
    • 社會主義勞動紀律的優勢
    • 時代論爭與理想藍圖
    • 社會主義過渡中的關鍵問題
    • 社會主義化的危險與挑戰
    • 社會主義實踐的挑戰與機遇
  • 民主與社會主義的交織
    • 民主的兩難:是忠於理想還是忠於程序
    • 重新審視民主的形式
    • 民主政治的古典誤解
    • 民主政治的挑戰—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 人性、理性與民主政治
    • 如何正確地做出理性決策
    • 政治論證中常見的弊端
    • 人性的兩面性:理性與非理性之探討
    • 選民的職能:產生政府與控制政府
    • 民主政體中的政府產生機制
    • 決策的微妙和真實
    • 新時代的民主政治與社會主義的共存
    • 民主政治的挑戰與反思
    • 民主政體成功的關鍵條件
    • 民主政治的四大支柱
    • 一個新的民主社會
  • 時代的夢想與局限性
    • 馬克思與知識分子的關係
    • 馬克思的理想與現實
    • 社會主義運動的起點與挑戰
    • 社會主義在英國的發展與費邊主義
    • 費邊社社會主義的價值與爭議
    • 社會主義的平穩改革之路
  • 社會主義的兩面人性
    • 革命與背離—馬克思主義的俄國命運
    • 新時代的挑戰:美國社會主義的成長曲折
    • 美國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衰
    • 回顧並反思法國議會政治的局限性
    • 社會改革與德國特色的君主制
    • 革命路線的歷史爭辯
    • 走向成熟的社會主義運動
    • 人民力量的演變— 19世紀德意志帝國社會主義運動剖析
    • 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與道德重建
    • 戰後社會主義政黨的崛起
    • 國際社會的重建之路
    • 共產主義與俄國的影響
    • 現代革命運動的挑戰與出路
    • 困難時期的政治領導藝術
    • 危機中的社會主義運動
  •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餘波
    • 戰後世界的新秩序
    • 社會主義轉型路徑與其他因素的影響
    • 重塑政府管理,打造高效財政體系
    • 從戰後通貨膨脹到成長困境
    • 拯救資本主義:應對停滯危機的政策建議
    • 新的秩序
    • 以同理心理解不同政體的邏輯
    • 思想家對文明進步的貢獻
    • 文化與藝術的對話— 文人、藝術家與思想家的交鋒
    • 科學與經濟的光輝時代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