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面對由威權邁向後極權管治的年代,香港人還有抗爭的選擇嗎?如果有,這條抗爭之路可以如何走下去?
作者認為,所謂的「威權法治」,並不純然是中共社會主義法治移植的結果,香港的威權法治必須回溯到英國殖民時期的法律意識型態。中共是透過英殖時代遺留的法制,添上在新疆和西藏厲行多年的治術,延續了法律作為打壓異己的殖民治理。本書第一輯爬梳了香港「威權法治」的背景脈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法律就是政治。既然政權以法律作為威權政治的武器,法律亦應是爭取民主和自由法治的場所,是抗爭政治的劇場。然而如何在威權下「光復」法治?反威權的民主運動,便是一途。第二輯「頑抗之年」便記錄了香港近年規模最大、觸發中共以國安法鎮壓香港的一場反威權抗爭──二○一九年的反修例運動(反送中運動),作者針對修訂逃犯條例本身的爭議、運動過程的警察暴力深入分析,以國際社運變遷的脈絡去反省這場反威權抗爭為香港帶來的危與機,並挑戰華人社會對「暴力」避重就輕、重責示威人士、卻迴避當權者使用暴力的思維。第三輯「民主之路」反思香港一直以來的民主運動和選舉政治,一方面從泛民抗爭之路省思傳統民主運動策略的得失,包括「寸土必爭」與「直接鬥爭」、「議會有用」與「議會無用」等等不同論述路線的角力;另一方面則借鑒國際經驗,分析主權國下的不公正選舉制度對香港民主運動產生的影響。
壓迫是辯證的,雨傘運動後的威權法治,催生了反送中運動,令香港三十多年來由精英主導的民主化運動,一夕蛻變成全民出動、跨越地域的反威權抗爭。最終,這場逆權運動迫使中共強加國安法和民主大倒退的選舉改制於香港,同樣是一夕之間,香港的法治神話、民主之夢先後宣告幻滅。隨之而來的,是政權推動的司法迫害。港區國安法通過週年,香港面目全非。民主之夢告終,未來還有沒有民主運動?──作者提醒:莫忘個體的道德力量、庶民的抗爭、公民社會的凝聚力,往往是政治社會和政治文化變革的核心動力。我們要扣問的,也許不是抗爭之路何從,而是我們的人生路何從。我們有沒有這種視抗爭為自我修行的覺悟,時刻保持初心,暗中增廣見聞、交朋結友,以一己微末之力,在不足為人道的日常生活中稍稍衝出舒適圈,為因抗爭而受迫害的弟兄姊妹多行一步?──「做返啲香港人應該做嘅嘢」(做香港人本應做的事)或許就是一切的答案。
作者認為,所謂的「威權法治」,並不純然是中共社會主義法治移植的結果,香港的威權法治必須回溯到英國殖民時期的法律意識型態。中共是透過英殖時代遺留的法制,添上在新疆和西藏厲行多年的治術,延續了法律作為打壓異己的殖民治理。本書第一輯爬梳了香港「威權法治」的背景脈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法律就是政治。既然政權以法律作為威權政治的武器,法律亦應是爭取民主和自由法治的場所,是抗爭政治的劇場。然而如何在威權下「光復」法治?反威權的民主運動,便是一途。第二輯「頑抗之年」便記錄了香港近年規模最大、觸發中共以國安法鎮壓香港的一場反威權抗爭──二○一九年的反修例運動(反送中運動),作者針對修訂逃犯條例本身的爭議、運動過程的警察暴力深入分析,以國際社運變遷的脈絡去反省這場反威權抗爭為香港帶來的危與機,並挑戰華人社會對「暴力」避重就輕、重責示威人士、卻迴避當權者使用暴力的思維。第三輯「民主之路」反思香港一直以來的民主運動和選舉政治,一方面從泛民抗爭之路省思傳統民主運動策略的得失,包括「寸土必爭」與「直接鬥爭」、「議會有用」與「議會無用」等等不同論述路線的角力;另一方面則借鑒國際經驗,分析主權國下的不公正選舉制度對香港民主運動產生的影響。
壓迫是辯證的,雨傘運動後的威權法治,催生了反送中運動,令香港三十多年來由精英主導的民主化運動,一夕蛻變成全民出動、跨越地域的反威權抗爭。最終,這場逆權運動迫使中共強加國安法和民主大倒退的選舉改制於香港,同樣是一夕之間,香港的法治神話、民主之夢先後宣告幻滅。隨之而來的,是政權推動的司法迫害。港區國安法通過週年,香港面目全非。民主之夢告終,未來還有沒有民主運動?──作者提醒:莫忘個體的道德力量、庶民的抗爭、公民社會的凝聚力,往往是政治社會和政治文化變革的核心動力。我們要扣問的,也許不是抗爭之路何從,而是我們的人生路何從。我們有沒有這種視抗爭為自我修行的覺悟,時刻保持初心,暗中增廣見聞、交朋結友,以一己微末之力,在不足為人道的日常生活中稍稍衝出舒適圈,為因抗爭而受迫害的弟兄姊妹多行一步?──「做返啲香港人應該做嘅嘢」(做香港人本應做的事)或許就是一切的答案。
- 推薦序/周保松
- 推薦序/陳健民
- 推薦序/王慧麟
- 自序
- 前言 由威權邁向後極權管治的香港,還談什麼法治和民主?
-
第一輯 威權法治
-
威權法治之源
-
英國移植的是帝治,不是法治
-
香港《基本法》內在的政治矛盾
-
奠基威權法治的兩道板斧
-
主權至上的法律意識形態
-
取締三權分立的全面管治權
-
-
刑檢就是政治
-
誰是破壞法治的元凶
-
檢控官如何在法庭操作政治?
-
-
抵抗威權法治
-
拒絕迷信殖民「法治」
-
法律精英與公民社會並肩
-
美國司法抗爭的教訓
-
-
-
第二輯 頑抗之年
-
修訂《逃犯條例》的法治與政治
-
中港「融合」得來的憲政新秩序
-
修訂《逃犯條例》破壞香港憲政秩序
-
反對初心是守護香港家園
-
-
和勇不分,負隅頑抗
-
在茫茫黑夜,百萬人選擇光明
-
聽聽立法會佔領者的心聲
-
逆權運動是無權者的抗爭
-
運動若水,陣地如山
-
不合作、不作為、不改悔的政府
-
打壓、籠絡與消耗的持久戰
-
-
解構警察暴力之源
-
「六.一二」警察暴力,開啟頑抗之年
-
抵抗國家機器的暴力產業鏈
-
警察「以武製暴」,算是反人道罪行嗎?
-
再無權威,只有威權;只懂譴責,不去問責
-
警暴心理學(一):警察製造的非人化暴力
-
警暴心理學(二):「止暴制亂」的理論盲點
-
社會回到正常,等於對政權暴力習以為常
-
向示威者開實彈,算什麼專業執法?
-
威權警政是香港的政治病毒
-
重組警隊,刻不容緩
-
-
國際視角看逆權運動
-
海外社運人如何看待香港反送中運動?
-
自由世界眼中的香港
-
從黑人同命運動看反送中運動
-
-
政權的國安反擊戰
-
國安法風暴下,仍然要向前走
-
國安法的例外狀態
-
國安法臨下,重讀哈維爾
-
國安法下,民主派總辭議會後何處去?
-
「左翼」在逆權運動的危與機
-
-
-
第三輯 民主之路
-
薪火相傳的民主運動
-
悼念八九六四,建構本土民運
-
知識生產與進步社運
-
佔中審訊是香港人的暮鼓晨鐘
-
-
「議會戰線」的反思
-
選舉制度大倒退下的「議會戰線」
-
再思「寸土必爭」論之一:二〇一六年選舉委員會選舉
-
再思「寸土必爭」論之二:二〇一七年行政長官選舉
-
泛民參選機制的盈與虧
-
再思「議會無用」論
-
-
選舉觀察與鞏固民主
-
觀察選舉的國際準則
-
選舉管理機構與選舉公正
-
觀察初選的實驗
-
以抗疫為由押後選舉的盲點
-
境外投票與操控選舉
-
-
宗教自由與公民社會
-
宗教靠攏政權的尷尬
-
迎合威權的天朝神學
-
中梵協議侵犯宗教自由
-
-
自由世界與威權國度的抗爭
-
衝出國際的威權主義
-
假民主與真選舉
-
在侵蝕民主的年代抗爭
-
瘟疫之春與人權嚴冬
-
-
- 結語 步向後極權社會的香港,抗爭之路何從?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