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接受美學視域下之創作實踐研究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86749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作者以接受美學視域為主軸,重新選觀歷代作家與作品為本書旨要。溯至《左傳》,一觀禨祥異事及其人文精神;再觀東晉陶淵明對傳統動物意象之接受與創新。隨其「接受」態勢,轉入宋詞領域,宋人節令詞中的占卜民俗、歷代和韻詞創作者對黃庭堅詞之接受,在潛移默化中拓展創作之在地性與生命力。並就清代藏書家曹元忠所撰詞集題跋及清詞編選者佟世南《東白堂詞選初集》,窺見各類讀者之接受方式,就當代及後世闡釋者所著重凸顯之特有意義,探知文學風氣遞變、作者思維及審美角度。本書立足於接受美學視域,抽絲剝繭中期盼藉此開啟宋詞與史學、小說關係聯繫之研究,願能彰顯西方接受美學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學資料交織時互放之光芒。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書寫動機及研究目的
    • 第二節 研究基礎及研究方法
    • 第三節 相關議題延續與開拓
  • 第二章 論《左傳》中的「禨祥」及對傳統象徵意義之接受
    • 第一節 書寫動機及研究目的
    • 第二節 《左傳》禨祥之例舉隅
    • 第三節 《左傳》「禨祥」之敘事手法
    • 第四節 《左傳》「禨祥」之象徵意涵
    • 第五節 結語
    • 參考書目
  • 第三章 論魏晉士人創作中對傳統物象之接受—以陶淵明詩歌為例
    • 第一節 書寫動機及研究目的
    • 第二節 陶淵明詩歌中的動物意象舉隅
    • 第三節 陶詩動物意象之藝術筆法與情懷寄託
    • 第四節 應用創新教學促使學子融會古今
    • 第五節 結語
    • 參考書目
  • 第四章 宋人元宵、七夕節令詞中的占卜民俗接受
    • 第一節 書寫動機及研究目的
    • 第二節 宋詞中的元宵、紫姑卜書寫
    • 第三節 七夕蛛絲卜巧
    • 第四節 兩宋占卜詞之關懷
    • 第五節 結語
    • 參考書目
  • 第五章 歷代對黃庭堅詞之接受考察—以和韻作品為例
    • 第一節 書寫動機及研究目的
    • 第二節 歷代和黃庭堅詞之定量分析
    • 第三節 側重仿效特殊形式之和作
    • 第四節 側重承繼題材為主之和作
    • 第五節 側重依從風格為主之和作
    • 第六節 結語
    • 參考書目
  • 第六章 題跋之接受:清人曹元忠所撰宋詞集題跋析論
    • 第一節 書寫動機及研究目的
    • 第二節 諸家交遊、往來熱絡
    • 第三節 考索遞藏、釐清版本
    • 第四節 糾舉謬誤,悉心補遺
    • 第五節 引經據典,立論翔實
    • 第六節 結語
    • 參考書目
  • 第七章 詞選之接受:論佟世南《東白堂詞選初集》之編纂
    • 第一節 書寫動機及研究目的
    • 第二節 《東白堂詞選初集》之編纂動機
    • 第三節 《東白堂詞選初集》之編選體例及擇選標準
    • 第四節 《東白堂詞選初集》對詞學研究之貢獻
    • 第五節 結語
    • 參考書目
  • 第八章 結論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