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廣告人說茶中江湖:中國茶市場面面觀

作者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35930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喝茶五千年!

中國的茶擁有悠長的歷史,唐宋時期,從上到下,茶已經到了一種融入人們骨子裡的狀況。

然而為何茶的行銷,一定要上溯到唐宋,表明此茶是有著悠久文化背景的,才能提升其價值?實際上,中國的茶發展至今,可說是陷入了一定的困境--

中國人喝了幾千年的茶,是世界數一數二的產茶大國,不但全國所有茶企業的產值抵不過英國幾個茶企業,而且人均喝茶量更是排到世界十名之後,數據讓人覺得很矛盾。

茶企業們既不重視也不瞭解如何去建構一個品牌,所以千篇一律得令人髮指,拿茶當保健品甚至藥賣、拿產區做噱頭、編故事講傳說、用海拔和樹齡當賣點……

茶本來應該是一種消費品,結果變成一個金融加考古加收藏加藝術加舞蹈表演加醫療治病加生化分析加宗教哲學的怪咖。你得有多博學,你得付出多少精力和多少金錢的代價,才能懂它?

不要懂那麼多,直接喝,覺得不好喝,放下杯子,直接走人。別把喝茶弄得太複雜了,好喝喜歡喝才是最重要的。
  • 版權訊息
  • 序言 1
  • 序言 2
  • 序言 3
  • 序言 4
  • 第一章 行業與發展:如何促使茶行業攀升到新的巔峰?
    • 也說茶業供給側改革:補足行業缺陷,在傳承中創新
    • 有關中國紅茶發展歷程和現狀的幾點思考
    • 巔峰不在,茶行業如何從低谷再次攀升?
    • 當年那些跟著一「紅」而上的還有誰健在
    • 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茶業復興就是空中樓閣
    • 小品種與行業金字塔之間的關係與矛盾
    • 利潤有多高,行業水就有多深
    • 馬連道如果死掉,姿勢會不會跟中關村的一樣?
    • 如果能借鑑學習英國、印度、日本茶業一二,則天下無敵
    • 印度籌劃向中國出口紅茶3億公斤,期待提升更多市占率
  • 第二章 品牌與傳播:如何透過品牌,提升茶的溢價空間?
    • 茶的品牌,大多一誕生就老化了
    • 區域品牌的樹立及管理
    • 沒有品牌,茶的溢價靠什麼附加
    • 靠個人魅力賣茶無所謂對錯,但以個人品牌做不大一個行業品牌
    • 與英國、印度相比,中國缺少的不是好產品,而是品牌
    • 請個明星代言,就能把茶品牌帶火嗎?
    • 品牌不著「調」,消費者怎麼可能與之一拍即合
    • 單品牌無限延展的惡果——產品多到連老闆自己都不清楚
    • 品牌不是個筐,不能覺得啥好都往裡裝
    • 「馬連道鬥茶文化節」,是否有必要由「全國」升級為「國際」,從「馬連道」移師「鳥巢」?
    • 由咖啡展引發的對於茶展的思考
  • 第三章 經營與市場:茶行銷,如何行才能銷?
    • 茶行銷,如何行才能銷?
    • 掠奪性經營,最後玩死的可能是自己
    • 那些毛玻璃背後所隱藏的紅海真相
    • 茶店經營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 馬連道生意不景氣到底是因為什麼?
    • 今年的市場行情,或許不會比去年好
    • 摒棄門戶之見,一起做大市場同時才能把自己也做大
    • 既要招來人氣也要掙得財氣,才不至於賠本賺吆喝
    • 如果讓人看著沒有拿起購買的慾望,包裝無疑是失敗的
    • 毫無設計感的包裝,那只是一些視覺元素的堆積
    • 失去了傳承的創新,就像千人一面的網紅臉
  • 第四章 內涵與價值:茶葉的內在價值,如何變現埋單?
    • 叫「茶人」,還是叫「茶行業從業者」?
    • 茶文化究竟惹到了誰,或者說誰招惹了茶文化?
    • 茶葉如果是古玩,如何來變現埋單?
    • 喝茶的談資,難道就只有所謂的年頭?
    • 「包治百病」,能讓茶葉賣得更好嗎?
    • 存茶升值不過是一種「擊鼓傳花」的遊戲嗎?
    • 如果有一天這個鏈條接不上了,倒楣的會是誰?
    • 到最後誰不帶誰玩了?
    • 把別人說得一無是處,就能夠抬高自己嗎?
    • 因為自己做某類茶,就要貶低其他茶嗎?
  • 第五章 意向與選擇:商家意願與消費者選擇的博弈
    • 90後+行動網路時代,怎麼讓年輕人接受推銷給他們喝的茶?
    • 拼速度和熱點的行動網路時代,茶怎麼玩?
    • 專家和商家的博弈與消費者的選擇
    • 星巴克關閉所有茶店,原來是因為消費者不買帳
    • 小心當年掙到的錢,如今被人家再賺回去
    • 慣性思維和以往經驗,有時也會成為一種判斷障礙
    • 是什麼緣故,把只想安靜喝茶的人,一個個都逼成了茶葉專家?
    • 一群非茶行業內的人經常探討爭論茶方面的專業問題,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操作?
    • 閱茶無數,才能對一款茶的評判心中有數
    • 選擇喝什麼茶,與每個人所處的情境階段有關
    • 技術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 杯具引發悲劇背後的原因
    • 倆年輕人蹭茶被茶農軟禁,暴露了買賣間的亂象
    • 茶葉包裝為何被「釣魚」索賠?
    • 金駿眉歸屬類別,與市場的選擇
    • 都是些千篇一律的人云亦云,誰還會去看?
    • 他山之石,是否可以轉化為消費行為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