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拉筋拍打敲膽經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623819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圖解式手法自療 一學就會 一按就通
健康長壽、活到天年的精華祕訣
做自己的大醫
不花錢簡單養生3招‧60種常見病經絡穴位自療法
想真正治好病的救命法寶,
就在自己身上,手到病自除!
有人說「經絡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用二千多年傳統中醫智慧,
有效解決現代人的問題!

名家聯合推薦
北京最貴的中醫師 武國忠
北京中醫藥大學名教授 曲黎敏
中華醫藥學會名譽會長 吳階平
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 洪尚綱

隨書附贈「最新標準經穴部位圖」,供讀者對照參考

●按摩和敲打經絡,就可以減肥?
●很多婦科疾病,其實是「腎虧」?
●憂鬱症、過動兒,敲敲「膽經」毛病都不見?
●幼兒常「捏脊」,幾乎不生病?
●為何老人身上都有股「老人味」?
●發怒時,按「膈俞穴」可消氣?
●怎麼人一退休,反而各種毛病都來了?
●牙齦和手掌的顏色變化,透露的身體訊息?
●心血管疾病可藉由經絡按摩得到緩解?

天天敲膽經 健康靠自己
命要活得長,全靠經絡養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哪裡痛就按哪裡

便祕‧減肥‧瘦大腿‧造血排毒
偏頭痛‧掉髮禿頭‧憂鬱症‧夜醒問題
香港腳‧骨質疏鬆‧B型肝炎‧脂肪肝

●「敲膽經」由內調養身體
《黃帝內經》:「心為君主之官,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膽經主收納「腎氣」(人體生命活力的原動力),輔助十二經絡的運行動力,其盛衰決定人的健康和壽命。「敲膽經」可補充人體能量,確保臟腑吸收足夠養分,增加體內氣血量,從「裡」強化體質,提升自癒力,適時自行修復身體。

●「氣血」是健康關鍵
「經絡」是運行氣血的路線通道,人體健康與否,取決於人體總氣血量的流量。細菌或病毒入侵,並非是生病的絕對因素。「敲膽經」是為了準備造血材料,膽汁分泌的品質好壞,影響營養吸收;膽經運作和臟腑功能緊密相關。

●人為什麼會生病?
身體感到不適,未必是生病;沒有症狀,也不表示沒病。所有病症,都是臟腑問題表現出在體表。長期錯誤的生活習慣,消耗人體氣血,令經絡和臟腑缺乏足夠能量、運作失調,使身體發出警訊。可透過指甲月牙大小、手掌和牙齦顏色的變化,來進行判斷。身體的不適症狀,其實是人體氣血耗損和上升變化時的反應。
  • 【經穴圖】最新標準經穴部位圖
  • 【推薦序】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武國忠
  • 【推薦序】拍拍打打敲膽經手到病自除 洪尚綱
  • 【推薦序】天天敲膽經健康活天年 吳階平
  • 【前言】向身體要健康-敲膽經、早睡覺、壓心包經,紀大元
  • 第一章 人體為何有疾病與健康判斷四法
    • 1 人為什麼會生病?
      • 氣血虧損導致的疾病
      • 氣血上升狀態下的疾病
      • 受情緒干擾生成的疾病
    • 2 生氣為何會致病?如何判斷呢?
    • 3 人體的氣血流量與健康有何關係?
    • 4 如何判斷人體氣血流量是否充足?
    • 5 判斷健康的4種簡易方法
      • 望指甲
      • 望牙齦
      • 望手掌
      • 數脈搏
  • 第二章 不花錢簡單養生3招
    • 1 敲膽經
      • 治療實例 敲贍經三個多月後開始拉肚子
    • 2 早睡
      • 治療實例 晚睡晚起 健康拉警報
      • 治療實例 生活作息不正常 月經失調
    • 3 壓心包經和心經
  • 第三章 經絡按摩與身體調理
    • 1 認識五臟六腑與經絡的關係
      • 治療實例 經絡指壓可去除心包積水
    • 2 人體疾病診斷簡易方法
    • 3 四季養生調理
    • 4 幼兒健康按摩法
  • 第四章 發熱和臟腑疾病的發生與調理
    • 1 發熱原因面面觀
      • 由「風寒」引起的發熱
      • 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熱
      • 由「情緒波動」引起的發熱
      • 治療實例 生氣引起肝火上亢,造成低燒
      • 治療實例 按壓「太沖穴」、「膈俞穴」,解抑鬱
      • 「自覺身熱」引起的發熱
      • 由「肝熱」引起的發熱
    • 2 與[肺」相關的疾病
      • 乾咳無痰
      • 哮喘(氣喘)
      • 肺熱口乾
      • 出汗
    • 3 與[大、小腸」相關的疾病
      • 自我修護大腸時的反應
      • 便祕
      • 腹瀉
    • 4 與[心臟」相關的疾病
      • 心臟病
      • 早搏
      • 心肌缺血
      • 高血壓
      • 高血脂
    • 5 與[脾」、[胃」相關的疾病
      • 胃燒心
      • 胃痛
      • 足癬(香港腳)
    • 6 與[肝」、[膽」相關的疾病
      • B型肝炎
      • 肝癌
      • 痔瘡
      • 帕金森氏症
      • 攝護腺炎
      • 乳腺增生
      • 膽結石
      • 膽囊切除後的調理
      • 糖尿病
    • 7 與[腎」、[膀胱」相關的疾病
      • 自我修護腎臟的反應
      • 腰痠
      • 尿失禁
      • 尿毒症
      • 治療實例 「氣血回升」為腎病治癒的關鍵
      • 腎囊腫
      • 腎陰虧虛的調養
      • 陰道炎和子宮頸糜爛
      • 輸卵管堵塞、卵巢囊腫、子宮囊腫和子宮肌瘤
  • 第五章 臟腑氣血不足導致的疾病
    • 1 體重變化
      • 減肥
    • 2 頭部
      • 頭痛
      • 偏頭痛
      • 頭暈
      • 眩暈
    • 3 頭髮類
      • 禿頭
      • 早白
    • 4 骨骼類
      • 關節炎
      • 骨質疏鬆
      • 股骨壞死
    • 5 常見病類
      • 貧血
      • 鼻炎
      • 憂鬰症
      • 夜醒
      • 扁桃腺發炎
      • 近視與遠視
      • 內分泌紊亂
  • 【後記】敲膽經 養生就是這麼簡單!
  • 【附錄】 常見病症治療和按壓經脈/穴位對照表
    • 足少陽膽經經絡圖
    • 足陽明胃經經絡圖
    • 足太陽膀胱經經絡圖
    • 足少陰腎經經絡圖
    • 足太陰脾經經絡圖
    • 足厥陰肝經經絡圖
    • 人體經絡表
    • 五行對應關係表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