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求真無私:吳妍華的大學之道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24/12/06
閱讀格式
:
EPUB
ISBN
:
9789865470999
從科學家到教育家,
見證臺灣生科成長,
推動高等教育銳變。
「我自認心無大志,凡事只要努力不懈,順其自然,便心安理得。我個人非常喜歡『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的座右銘;然而在因緣際會之下,意外從研究走向學術行政之路,人生變得越來越複雜,考慮的層面及問題更益發多元。我很慶幸這一生有非常多的機緣,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為臺灣兩所頂尖大學(陽明大學及交通大學)打拚效勞。」──吳妍華〈自序〉
吳校長是臺灣有史以來最傑出的女性學術領袖,領導學術機構、教育青年學者、從事卓越研究,對臺灣學術發展貢獻極巨。這本書將她一生的寶貴經歷、卓越成果,清晰簡明地寫下來,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性書籍。
──錢煦(中研院院士)
傳記中,詳實地記述了吳妍華的學術歷程以及她擔任兩所國立大學校長,為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篳路藍縷及開創新猷的精彩回顧,筆力之下高潮迭起,觀來興味無限。
──吳成文(國家衛生研究院創院院長)
我一路看她從一位研究病毒的傑出女科學家,到投入高等教育、培養人才,並促成兩所國立大學的合併,這一史無前例的成就背後可以看見她的理念、洞見、堅持的毅力。
──翁啟惠(中研院前院長)
吳校長很「真」,這不單單是說她個性真摯,她處事更是認真,這些特質在她就任交大校長最是展露無遺。
──曾志朗(教育部前部長)
吳校長之人格特質:光明磊落、不畏強勢,且行事果決、劍及履及、擇善無私,有古俠士之風。
──張懋中(交通大學前校長)
吳校長的高瞻遠矚,讓交大逐步從台灣電子工業的搖籃,轉型為生醫研究的重鎮,為學校帶來了嶄新的發展契機。
──鄧啟福(交通大學前校長)
這本書帶領我們重溫陽明、交大、宜蘭附醫的歷史,讓我們有機會了解那段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這不僅是吳妍華的回憶錄,更是台灣生醫發展與高等教育的回憶錄。
──林奇宏(陽明交通大學校長)
她是我最尊崇的學者及校長,對每一件事情都秉持著非常認眞、有理想的態度堅持己念、一絲不苟的精神做事。
──徐明達(陽明大學前副校長兼生化所教授)
吳妍華校長為人正直,做事中道,公正無私,只考慮學校利益,不會有灰色地帶,做事有明確的法則可遵循,因此往往能事半功倍。
──林一平(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
她始終堅信教育的力量是改變未來的關鍵,這分信念,也必將激勵我們不斷追求卓越,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陳震寰(陽明交通大學前醫學院院長)
見證臺灣生科成長,
推動高等教育銳變。
「我自認心無大志,凡事只要努力不懈,順其自然,便心安理得。我個人非常喜歡『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的座右銘;然而在因緣際會之下,意外從研究走向學術行政之路,人生變得越來越複雜,考慮的層面及問題更益發多元。我很慶幸這一生有非常多的機緣,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為臺灣兩所頂尖大學(陽明大學及交通大學)打拚效勞。」──吳妍華〈自序〉
吳校長是臺灣有史以來最傑出的女性學術領袖,領導學術機構、教育青年學者、從事卓越研究,對臺灣學術發展貢獻極巨。這本書將她一生的寶貴經歷、卓越成果,清晰簡明地寫下來,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性書籍。
──錢煦(中研院院士)
傳記中,詳實地記述了吳妍華的學術歷程以及她擔任兩所國立大學校長,為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篳路藍縷及開創新猷的精彩回顧,筆力之下高潮迭起,觀來興味無限。
──吳成文(國家衛生研究院創院院長)
我一路看她從一位研究病毒的傑出女科學家,到投入高等教育、培養人才,並促成兩所國立大學的合併,這一史無前例的成就背後可以看見她的理念、洞見、堅持的毅力。
──翁啟惠(中研院前院長)
吳校長很「真」,這不單單是說她個性真摯,她處事更是認真,這些特質在她就任交大校長最是展露無遺。
──曾志朗(教育部前部長)
吳校長之人格特質:光明磊落、不畏強勢,且行事果決、劍及履及、擇善無私,有古俠士之風。
──張懋中(交通大學前校長)
吳校長的高瞻遠矚,讓交大逐步從台灣電子工業的搖籃,轉型為生醫研究的重鎮,為學校帶來了嶄新的發展契機。
──鄧啟福(交通大學前校長)
這本書帶領我們重溫陽明、交大、宜蘭附醫的歷史,讓我們有機會了解那段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這不僅是吳妍華的回憶錄,更是台灣生醫發展與高等教育的回憶錄。
──林奇宏(陽明交通大學校長)
她是我最尊崇的學者及校長,對每一件事情都秉持著非常認眞、有理想的態度堅持己念、一絲不苟的精神做事。
──徐明達(陽明大學前副校長兼生化所教授)
吳妍華校長為人正直,做事中道,公正無私,只考慮學校利益,不會有灰色地帶,做事有明確的法則可遵循,因此往往能事半功倍。
──林一平(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
她始終堅信教育的力量是改變未來的關鍵,這分信念,也必將激勵我們不斷追求卓越,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陳震寰(陽明交通大學前醫學院院長)
- 目錄
- 推薦序 最傑出的女性學術領袖 錢煦
- 推薦序 一部科學成長的競爭史:自吳妍華的傳記說起 吳成文
- 推薦序 青年學者的學習典範 翁啟惠
- 推薦序 在那不遠的山腳下,有位好教授 曾志朗
- 推薦序 蕙質蘭心、學養雙全,又能擇善無私、劍及履及的現代儒俠 張懋中
- 推薦序 是回憶錄,也是一部臺灣生物醫學及高等教育的發展史 林奇宏
- 推薦序 帶領交大走向下一個顛峰:我眼中的吳妍華校長 鄧啟福
- 推薦序 我最尊崇的學者及校長 徐明達
- 推薦序 支持教授們追夢的校長 林一平
- 推薦序 吳妍華校長與醫學系教改 陳震寰
- 自序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吳妍華
- 前言 從A到 A+的高教女力典範
-
第一章 糖廠工程師的女兒
-
雙親因數學牽起紅線
-
追求更好教育,從虎尾遷居高雄
-
南臺灣女兒初進臺北城
-
受教歸國學人,扎根科學研究
-
萬里書信,情定田納西
-
讓美國教授刮目相看的臺灣女學生
-
-
第二章 平凡女子的不凡旅程
-
留美博士謀職碰釘子
-
「試用期」開啟陽明生涯
-
陽明五人小組傳奇
-
從B肝到C肝,奠定學術地位
-
曾志朗一通電話,走上行政不歸路
-
代理校長期間,獲選中研院院士
-
-
第三章 陽明十年 開疆闢土
-
簽署陽明、交大合併意願書
-
當選第一位國立大學女校長
-
政府欠陽明一百億
-
困境中找出路,收復校地所有權
-
校地危脆,颱風來襲的滅校危機
-
動用校務基金,取回校地
-
還我河山,幼稚園變身小白宮
-
爭取蛋黃地「致和園區」
-
傳統醫學大樓的歷史糾葛
-
-
第四章 邁向頂尖大學之路
-
五年五百億,久旱逢甘霖
-
成立院士級校務諮詢委員會
-
評鑑敬陪末座,重整人文教育
-
SARS疫情,危機處理
-
天助康復計畫
-
教育創新,跨領域人才培育
-
校長也參與教師評估
-
世界排名大躍升,臺灣第三
-
-
第五章 竹北生醫 未竟之功
-
一場關鍵協調會
-
規畫三校聯合醫學校區
-
政黨輪替,計畫趕不上變化
-
二度政黨輪替,臺聯大重燃希望
-
臺大與臺聯大之爭
-
計畫走樣,錯失良機
-
-
第六章 八年奮戰 爭取陽明附設醫院
-
三理由三方案,爭取陽明附醫
-
穿越雪山隧道,尋找新契機
-
陽明附醫,第一屆校友當院長
-
萬里飛行考察醫院,聽力老了二十歲
-
在政治角力的槍林彈雨中前進
-
傳承陽明創校精神
-
-
第七章 臺聯大攜手研究型大學
-
從三校二院,到四校攜手組臺聯大
-
代理臺聯大系統校長
-
諾貝爾大師講座,向典範學習
-
信義榮譽講座,推動研究誠信素養
-
全臺首發,學術倫理列必修課程
-
對大學系統未來的期許與展望
-
-
第八章 交通大學首位女校長的挑戰
-
從說三十個「不」,到允諾交大一個未來
-
未上任校長,先為頂大計畫「加班」
-
交傲計畫,千人捐款建賢齊館
-
改革教師聘用制度,尋找千里馬
-
以前瞻眼光,進行系所整併
-
培養跨領域人才,讓國際看見交大
-
全國第一個半導體國際產業學院
-
全臺灣第一座智慧型研究生宿舍
-
八仙塵爆,危機處理總動員
-
從我們陽明、你們交大,再到陽明交大一家親
-
-
第九章 太陽花學運失言風波
-
走進立法院關懷學生
-
還原失言風波
-
罷免校長危機,一天平息
-
緊張的腦與快樂的腦
-
-
第十章 實驗室裡的春風化雨
-
實驗室的品格
-
培育有自信的「土博士」
-
對學生視如己出
-
蔡宗元博士獎學金,傳承實驗室品格
-
十年一度慶生會,實驗室家族團圓日
-
實驗室學生遍布學產界
-
不當直升機媽媽,兒子學會獨立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
第十一章 大學之道 同行致遠
-
十年磨一劍,看見陽明DNA
-
超越性別,找回「交大魂」
-
臺灣高教人才培育危機
-
最有成就感與最感動的事
-
- 後記 第三人稱視角寫吳妍華
- 附錄 吳妍華年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