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深耕臺灣民俗的文化人:莊松林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23/12/25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6267339305
臺南即將迎來四百年行動,透過本書瞥見臺南學的出現!
莊松林早年在日治時期中歷經殖民時代的思潮衝擊,積極參與社會文化運動。之後現實的無奈而將熱情投入自己生長的土地,耕耘歷史、文學與民俗領域。在各領域都有著相當的貢獻,為臺南留下許多重要的文史成果。本書詳述了臺南研究先驅的生平,並可以看到臺南地方研究如何萌芽。
從日治時期激進熱血的社會運動者,莊松林後來從事民間文學採錄、書寫,並轉向從事臺灣民俗研究以及歷史文獻整理與考據。他對過去的歷史研究過度依賴文獻史料提出深刻的省思,也透過自身扎實的田野經驗,示範如何將文獻與踏查結合。無論在臺灣民俗研究、歷史文獻考據都占有一席之地。
作為臺灣民俗議題與研究的拓墾先鋒,莊松林一生在臺灣民俗學、歷史文獻考究的田園裡努力耕耘,更是跨越戰前戰後,在臺灣民俗研究的薪火傳承上和深化的關鍵人物。
名人推薦
「這座城市自從1624年與西方交會,站上世界歷史的舞臺,就成為東亞物質與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是大航海時代的重要航線節點。風起雲湧的歷史進程讓這座城市,有著複雜的性格與迷人的魅力。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學者持續探索這塊土地。前文所提到的「先驅」們,無論來自何方,甚至不見得有相同國籍,都肯定臺南的深度,足以用他們的一生,持續挖掘。」——臺南市長黃偉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戴文鋒
臺南人,臺大歷史學學士、成大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日本國立一橋大學言語社會研究科研究員,曾任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所長、人文與社會學院院長、文化部民俗文化資產審議委員。
現任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教授兼臺南學研究中心主任、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員、南部各縣市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臺南市歷史名人紀念審議小組委員、《臺南文獻》、《高雄文獻》、《歷史臺灣》編輯委員。
學術專著二十餘冊,包括《府城媽祖行腳》、《萬年傳香火、世代沐法華:萬華寺廟導覽》、《萬華観光案內》、《走過.歷史.記憶:鏡頭下的永康》、《萬年縣治所考辨》、《東山鄉志》、《在地的瑰寶:永康的民俗祭儀與文化資產》、《永康的歷史遺跡與民間信仰文化》、《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山谷長歌:噍吧哖事件的在地繪影與歷史圖像》、《戴文鋒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永康區開天宮志》、《太師與王船:燃燒一瞬間的美》、《等待天光:臺南市人權場址 II 》、《漫漶時光:臺南市人權場址 III 》、《神行台江:神祇與厭勝物傳說》等書。
曾國棟
臺南市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現任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臺南大學人文學院兼任講師,高雄市古物審議委員會委員(2015-)。長期從事文物史蹟之調查研究,以文物說故事,用古蹟講歷史,書寫城市的歷史文化。
主要著作有《臺灣的碑碣》、《臺南府城古井誌》、《開基天后宮》、《埔里鎮觀光篇》、《續修南投縣志觀光篇》、《續修新竹縣志交通篇》等專書,以及《南方有佳餚—府城文學踏查地圖5》、《穿越五條港—府城文學踏查地圖4》、《大臺南市文化資產特展圖錄》、《臺境之南:府城地名的故事》、《鳳凰蹁躚:府城建城290年特展圖錄》、《公正廉明:清代臺灣告示碑特展圖錄》、《興濟宮大觀音亭》、《臺南關帝殿》、《封存再現/澎湖南方四島》等合著。
楊家祈
急水溪畔下營庄人,目前定居於鹽水溪與嘉南大圳的兩水之間。在田野與文獻之間奔波,也沉浸於曲館內學習;偶爾寫寫詩,並斜槓參與藝術演出及創作。
長期關注地方歷史、民俗信仰、傳統音樂、農村文化、文化資產等不同議題。目前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並於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學研究中心擔任助理。
近期著有《神行台江:神祇與厭勝物傳說》、《A級農躍.贏向百年:下營區農會百年慶專刊》、《天罡藝象:36官將的府城藝匠神采》、《新修彰化縣志.藝術志(公共藝術與工藝篇)》等;並有多篇文章發表於《臺南文獻》、《高雄文獻》、《國家公園學報》、《臺灣學通訊》、《南大人文研究學報》、《海墘營春秋》等刊物。
莊松林早年在日治時期中歷經殖民時代的思潮衝擊,積極參與社會文化運動。之後現實的無奈而將熱情投入自己生長的土地,耕耘歷史、文學與民俗領域。在各領域都有著相當的貢獻,為臺南留下許多重要的文史成果。本書詳述了臺南研究先驅的生平,並可以看到臺南地方研究如何萌芽。
從日治時期激進熱血的社會運動者,莊松林後來從事民間文學採錄、書寫,並轉向從事臺灣民俗研究以及歷史文獻整理與考據。他對過去的歷史研究過度依賴文獻史料提出深刻的省思,也透過自身扎實的田野經驗,示範如何將文獻與踏查結合。無論在臺灣民俗研究、歷史文獻考據都占有一席之地。
作為臺灣民俗議題與研究的拓墾先鋒,莊松林一生在臺灣民俗學、歷史文獻考究的田園裡努力耕耘,更是跨越戰前戰後,在臺灣民俗研究的薪火傳承上和深化的關鍵人物。
名人推薦
「這座城市自從1624年與西方交會,站上世界歷史的舞臺,就成為東亞物質與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是大航海時代的重要航線節點。風起雲湧的歷史進程讓這座城市,有著複雜的性格與迷人的魅力。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學者持續探索這塊土地。前文所提到的「先驅」們,無論來自何方,甚至不見得有相同國籍,都肯定臺南的深度,足以用他們的一生,持續挖掘。」——臺南市長黃偉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戴文鋒
臺南人,臺大歷史學學士、成大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日本國立一橋大學言語社會研究科研究員,曾任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所長、人文與社會學院院長、文化部民俗文化資產審議委員。
現任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教授兼臺南學研究中心主任、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員、南部各縣市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臺南市歷史名人紀念審議小組委員、《臺南文獻》、《高雄文獻》、《歷史臺灣》編輯委員。
學術專著二十餘冊,包括《府城媽祖行腳》、《萬年傳香火、世代沐法華:萬華寺廟導覽》、《萬華観光案內》、《走過.歷史.記憶:鏡頭下的永康》、《萬年縣治所考辨》、《東山鄉志》、《在地的瑰寶:永康的民俗祭儀與文化資產》、《永康的歷史遺跡與民間信仰文化》、《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山谷長歌:噍吧哖事件的在地繪影與歷史圖像》、《戴文鋒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永康區開天宮志》、《太師與王船:燃燒一瞬間的美》、《等待天光:臺南市人權場址 II 》、《漫漶時光:臺南市人權場址 III 》、《神行台江:神祇與厭勝物傳說》等書。
曾國棟
臺南市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現任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臺南大學人文學院兼任講師,高雄市古物審議委員會委員(2015-)。長期從事文物史蹟之調查研究,以文物說故事,用古蹟講歷史,書寫城市的歷史文化。
主要著作有《臺灣的碑碣》、《臺南府城古井誌》、《開基天后宮》、《埔里鎮觀光篇》、《續修南投縣志觀光篇》、《續修新竹縣志交通篇》等專書,以及《南方有佳餚—府城文學踏查地圖5》、《穿越五條港—府城文學踏查地圖4》、《大臺南市文化資產特展圖錄》、《臺境之南:府城地名的故事》、《鳳凰蹁躚:府城建城290年特展圖錄》、《公正廉明:清代臺灣告示碑特展圖錄》、《興濟宮大觀音亭》、《臺南關帝殿》、《封存再現/澎湖南方四島》等合著。
楊家祈
急水溪畔下營庄人,目前定居於鹽水溪與嘉南大圳的兩水之間。在田野與文獻之間奔波,也沉浸於曲館內學習;偶爾寫寫詩,並斜槓參與藝術演出及創作。
長期關注地方歷史、民俗信仰、傳統音樂、農村文化、文化資產等不同議題。目前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並於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學研究中心擔任助理。
近期著有《神行台江:神祇與厭勝物傳說》、《A級農躍.贏向百年:下營區農會百年慶專刊》、《天罡藝象:36官將的府城藝匠神采》、《新修彰化縣志.藝術志(公共藝術與工藝篇)》等;並有多篇文章發表於《臺南文獻》、《高雄文獻》、《國家公園學報》、《臺灣學通訊》、《南大人文研究學報》、《海墘營春秋》等刊物。
- 市長序 承繼先驅使命 持續探索臺南
- 局長序 在時間裡走向未來 在空間裡走向世界
- 作者序 橫跨時代的文化人 臺南研究先驅
-
第一章 前言
-
一、臺灣民俗學史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
二、深耕臺南研究的民間學者
-
三、本書章節簡介
-
-
第二章 家世與生平
-
一、從軍渡海開臺祖
-
二、南勢街郊商買辦
-
三、樂善好施一保正
-
四、牛磨後無產青年
-
-
第三章 激進到溫和
-
一、左翼文青
-
(一)從參與演劇到投身社運
-
(二)踏上社運前線
-
(三)轉成文藝青年
-
-
二、來往的社運人士
-
(一)醫療類
-
(二)宗教類
-
(三)學術類
-
(四)文化藝術類
-
-
三、戰後的黨員之路
-
(一)加入國民黨
-
(二)服務民眾
-
-
-
第四章 社群與文友
-
一、官方與學界的認同
-
(一)官方志書的書寫
-
(二)學術單位的邀請
-
-
二、文史團體的集結與刊物的發行
-
(一)臺南市文獻委員會與《臺南文化》
-
(二)臺南縣文獻委員會與《南瀛文獻》
-
(三)臺南市文史協會與《文史薈刊》
-
(四)走進全國民俗學界
-
-
三、學者專家的往來
-
(一)歷史類
-
(二)文化研究類
-
(三)文學語言類
-
(四)醫療類
-
(五)法律類
-
(六)藝術類
-
(七)宗教類
-
-
-
第五章 碑匾中尋史
-
一、古碑調查研究
-
(一)散篇論述
-
(二)碑文專書
-
-
二、匾聯採錄
-
三、明墓與墓誌彙整
-
-
第六章 標竿與領航
-
一、民俗學大家的養成──日治時期的奠基
-
(一)臺灣民俗作品發表量多
-
(二)民俗議題多元
-
(三)民俗議題具開創性
-
-
二、歷史民俗雙擅—戰後研究之延續與擴張
-
(一)歷史人物與史事考究
-
(二)史蹟源流考證
-
(三)考古文物
-
(四)臺灣語言與民間文學
-
(五)歲時風俗與祠廟神祇
-
-
三、民俗學的標竿與領航
-
(一)歲俗節慶
-
(二)生命禮俗
-
(三)民俗文物
-
(四)方言俚諺
-
-
-
第七章 結語:深耕臺灣民俗的文化人
-
一、橫跨大臺南兩大地方學研究之先驅
-
二、深耕臺灣歷史與民俗的文化人
-
三、「有求必應」的史料達人
-
-
徵引文獻
-
一、文獻、專書與研究計畫
-
二、期刊論文
-
三、學位論文
-
四、檔案
-
五、網路及其他
-
- 附表一 莊松林生平年表
- 附表二 莊松林著作一覽(依出版日期先後排列)
- 致謝名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