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文學與宗教的言、意、象

出版日期
2025/02/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862364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所收二十三篇論文,以中國文學與宗教為基本框架,探究與言、意、象相關的各種議題。體現了跨領域、跨學科的精神、視角和方法的深度實踐,從非單一的切入角度研究中國文學與宗教的言、意、象的方方面面。從時代脈絡看,有從先秦、兩漢時期的神話、禮教、道經等,論證圖像、對話的作用及其與文字傳意的關係;對中古時期儒釋道三教的箴、贊、圖、石刻、造像、傳記、地理、修煉等方面的交叉互動作的探討;以及宋元明清的繪畫、板刻、道傳以及佛教詩詞等的條分縷析。論文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撰寫,作者隊伍包羅了老中青三代,展現了研究角度和方法的創新和多樣,以不同風格和論證手段,跨越學派師承的界線,共相砥礪,呈現百花齊放的盛況。
  •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中國學術叢書總序
  • 「文學與宗教」系列總序
  • 緒言
  • 本書所用佛道文獻及文字的體例
  • 示圖說教——宗教與繪畫/小南一郎
  • 非實體意象的語義學解讀/柯睿(Paul W. Kroll)
  • 三官考校:三元經、圖中的簿錄之象/李豐楙
  • 轉捩點:中國中古自傳寫作中的「轉變」模式/田曉菲
  • 明清時期中國的神人與人神社會性/高萬桑(Vincent Goossaert)
  • 西王母之三青鳥在漢代圖像史上的變化及其在後世小說與詩歌中之多重意義/蘇瑞隆
  • 從空同看崑崙的漢代「增義」/張夢如
  • 《太平經》在早期對話體文本傳統中的定位/芭芭拉(Barbara Hendrischke)
  • 大小之辯、道教存思與文學神思的關係淺探/陳偉強
  • 〈女史箴圖〉「家庭」場景之圖文關係再探/費安德(Andrej Fech)
  • 「中空」與「洞照」:道教存思經典的視覺化隱喻模式探源/王嘉凡
  • 從田園、遊仙到詩教比興——論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對宗教圖像的發揮與改造/劉衛林
  • 謝靈運詩歌中的無常之象/魏寧(Nicholas Morrow Williams)
  • 圖像與傳記:中古佛教製讚作傳傳統及其僧傳文體呈現/劉學軍
  • 身體觀新論——易卦象、圖像與《文心雕龍》文論之關係/鄭吉雄
  • 從山林圖像到雙樹龕像:試論六朝山水文化與鄴城遺址造像之關係/王敏慶
  • 迹從倚伏:《集神州三寶感通錄》的靈像敘事/劉苑如
  • 司馬承禎洞天學說的形成及其與李白詩作的關係/土屋昌明
  • 聖藝與「聖王在位」:祥瑞傳統下的徽宗書畫創作/羅爭鳴
  • 元代「儒仙」吳全節的儒、道功業與元代藝文活動/吳光正
  • 元代全真教譜系的圖像構建/萬潤保
  • 道教講經——以王玠《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纂圖解注》為例/勞悅強
  • 清代「拈花圖」類詩詞略論/李小榮
  • 後記及鳴謝
  • 撰稿人姓名、任職單位及職稱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