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人格的啟示:王統照經典社評集,喚醒沉睡的民族意識
不是不知,只是不為;
不是沒有責任,只是不負責任。
那是一段灰暗的年代,國家衰頹、政治腐敗、民生凋蔽,
面對世人事不關己的態度,詩人提出最沉痛的批判……
▎當文明進入父系社會,女性淪為繁衍後代的工具
雖在圖騰時代,母系母權之較重,然一瞬即逝。後此幾千年之歷史,無非男子之活動寫真耳。固無關於柔脆幽閉之女子也。而如此現象,則吾國為尤甚。是即人生幼稚之過程,發揮其本能勢力以為異性之征服,致使半數之女子,感低首下心,以磨滅其人格,柔弱其體力,減消其知識。迫抑遏塞,混沌黑暗,其四圍之空氣壓抑之結果,遂以女性為男性之屬品,唯經營生殖之事業。
▎控制想像的力道,為文學注入鮮活生命力
「想像」是詩歌中最重要的支持力,雖然要有情感做燃燒的火焰,有思想做指引的風信,有詞藻做外面的衣裳,但缺少這類堅強的骨髓,詩歌與別的文學作品便不易分辨。詩歌要提高人的聯念;(其他作品自然也有這個)由念生象;由象印感,迴環蕩薄,方能發生嗟嘆舞蹈不由自主的「迫動」。其間接傳感不是靠講理與訓教的言語,便容易深入人心。徒然在幻想上做工夫,毫無意義,固然是空餘下「奇思壯彩」的空花,無果實能慰人飢渴;而專想以理與智教誨讀者,爭演說論文的講席,似不必多此一舉。
▎性是人類不可阻攔的本能,蓄意壓抑只會適得其反
兒童在幼年時自然愛情的發生,是自然而然的變化,不可以強相防阻的。雖說當著童年時代,對於性慾,不能有充分的了解,也不是如成人對於戀愛,有一樣的觀念,但必要於此期間,去因勢利導,使其性慾能以向高潔純粹處發達。那末自然危險便去掉,而真誠可得,因為兒童既已發見這個戀愛的關係,若不能使其思想能純潔,或使其明白了解其結果便因煩悶,而成了不學識,而浮薄狂亂的思想也隨之而起,到那時再想去救正,可已很不容易的。
〔本書特色〕
本書為王統照的隨筆集,涉及題材相當廣泛,從文學創作、藝術鑑賞到教育改革、社會運動,再到女性參政、女權議題等,作者憑藉獨到的眼光對近代中國的弊端展開犀利點評,並提出具體解決方針,透過本書,讀者能夠更好地掌握民初時代背景與知識分子的思想。
不是沒有責任,只是不負責任。
那是一段灰暗的年代,國家衰頹、政治腐敗、民生凋蔽,
面對世人事不關己的態度,詩人提出最沉痛的批判……
▎當文明進入父系社會,女性淪為繁衍後代的工具
雖在圖騰時代,母系母權之較重,然一瞬即逝。後此幾千年之歷史,無非男子之活動寫真耳。固無關於柔脆幽閉之女子也。而如此現象,則吾國為尤甚。是即人生幼稚之過程,發揮其本能勢力以為異性之征服,致使半數之女子,感低首下心,以磨滅其人格,柔弱其體力,減消其知識。迫抑遏塞,混沌黑暗,其四圍之空氣壓抑之結果,遂以女性為男性之屬品,唯經營生殖之事業。
▎控制想像的力道,為文學注入鮮活生命力
「想像」是詩歌中最重要的支持力,雖然要有情感做燃燒的火焰,有思想做指引的風信,有詞藻做外面的衣裳,但缺少這類堅強的骨髓,詩歌與別的文學作品便不易分辨。詩歌要提高人的聯念;(其他作品自然也有這個)由念生象;由象印感,迴環蕩薄,方能發生嗟嘆舞蹈不由自主的「迫動」。其間接傳感不是靠講理與訓教的言語,便容易深入人心。徒然在幻想上做工夫,毫無意義,固然是空餘下「奇思壯彩」的空花,無果實能慰人飢渴;而專想以理與智教誨讀者,爭演說論文的講席,似不必多此一舉。
▎性是人類不可阻攔的本能,蓄意壓抑只會適得其反
兒童在幼年時自然愛情的發生,是自然而然的變化,不可以強相防阻的。雖說當著童年時代,對於性慾,不能有充分的了解,也不是如成人對於戀愛,有一樣的觀念,但必要於此期間,去因勢利導,使其性慾能以向高潔純粹處發達。那末自然危險便去掉,而真誠可得,因為兒童既已發見這個戀愛的關係,若不能使其思想能純潔,或使其明白了解其結果便因煩悶,而成了不學識,而浮薄狂亂的思想也隨之而起,到那時再想去救正,可已很不容易的。
〔本書特色〕
本書為王統照的隨筆集,涉及題材相當廣泛,從文學創作、藝術鑑賞到教育改革、社會運動,再到女性參政、女權議題等,作者憑藉獨到的眼光對近代中國的弊端展開犀利點評,並提出具體解決方針,透過本書,讀者能夠更好地掌握民初時代背景與知識分子的思想。
- 人格的啟示
- 人生價值的最低限度
- 反映著時代精神
- 「民傭」與「公僕」
- 一代不如一代
- 柔霧
- 致《新青年》雜誌記者信
- 女子參政問題
-
女子解放問題之根本觀
-
(一)自我發展主義
-
(二)文化改良主義
-
(三)男女平等主義與人類無階級的聯帶責任主義
-
(四)普遍勞動主義
-
- 北京之小報(下)
- 兩性的教育觀
- 語體文歐化的商榷
- 生命的新微光
- 第一義務
- 生命與性質
-
雜記二則
-
之一
-
之二
-
- 將來的創造——創造「新中國大學」的原動力
- 魯爾占領後的德國
-
晨光社的經過及將來的希望
-
A 過去的歷史
-
B 將來的希望
-
- 究竟還是玩視
- 讀書日記
- 天才與經驗
- 近來的創作界
- 道旁的默感
-
微言
-
改革與人才
-
「自崖而返」
-
恆毅
-
悲壯
-
- 國民心理與革命事業(上篇)
- 生活—時間—思想的爭鬥力
- 我們的意思
- 古剎
- 清話
- 吳苑
- 噩耗
- 教育的結果還是民族蠻性的遺留?
- 遙憶老舍與聞一多
- 夜談偶記
- 夜談再記
- 「鄉願」的進化論
- 追懷濟之
- 「五四」之日
-
朝鮮殘存之集字碑
-
一 鍪藏寺阿彌陀佛如來像造碑
-
二 興法寺真空大師塔碑
-
三 沙林寺弘覺禪師塔碑
-
-
觀廬筆錄
-
《巢經》巢
-
元與正
-
杜陵
-
冒沒輕儳
-
步輦
-
《字林考逸》
-
古文古字與中古文
-
小有天
-
〈空囊〉
-
- 拉斐耳的聖母畫像
-
威尼市回憶錄
-
一
-
二
-
三
-
四
-
- 集中與分散
- 二十七年前的《小說月報》革新號
- 悼朱佩弦先生
- 恰恰是三十個年頭了
- 社會主義的花朵快要開放
- 拿起筆來投入農業合作化高潮
- 清除反動淫穢荒誕的圖書在當前思想戰線上的意義
- 新年獻語
- 努力發展我省的戲曲工作
-
爐邊瑣談
-
一 從《十五貫》的兩個官員談起
-
二 京劇《打嚴嵩》的本事由來
-
- 致克家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