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詮釋中國史:從源起到漢亡

出版日期
2024/01/3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2372948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作者
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 舒扶瀾(Franz Schurmann)
加州伯克利中國通史講義殘稿,首次中譯

並非歷史信息與細節的疊加

「我們試圖讓歷史學習
成為深化思想複雜性的過程」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列文森之子托馬斯.列文森(Thomas Levenson) 作序
葉文心、歐立德(Mark C. Elliott)、董玥、黃樂嫣(Gloria Davies)、
齊慕實(Timothy Cheek)、白傑明(Geremie R. Barmé) 聯合撰寫長篇導讀

1960年代,約瑟夫.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 1920–1969)與舒扶瀾(Franz Schurmann, 1926–2010)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設中國歷史課程,其講義中關於「早期中國」的部分在列文森身後出版,即本書《詮釋中國史:從源起到漢亡》。

與一般中國通史不同,本書在敘述史實之外,逐章引入對思想史中關鍵概念和框架的辨析,進而對歷史書寫和研究作出深刻的反思。在列文森看來,中國歷史不僅是某種基於朝代更迭、簡單遞進的連續過程,而是「極度的多樣性,一次又一次地將中國重構成統一的整體」。
  • 「列文森文集」主編序/董玥
  • 漫長的回家之路/托馬斯.列文森
  • 憶吾友/舒扶瀾
  • 序言
  • 序曲
    • 背景 「北京人」(北京直立人)
    • 引申 歷史與文化延續性
  • 第一章
    • 背景 中國的源起:神話
    • 引申 「神話」與「事實」的關係
  • 第二章
    • 背景 史前史及商朝的出現
    • 引申 歷史的出發點──去向何處?
  • 第三章
    • 背景 商代社會
    • 引申 歷史獨特性與歷史類比
  • 第四章
    • 背景 「西周」
    • 引申 歷史類比的問題:(一)作為制度的封建
  • 第五章
    • 背景 封建制度衰落的初期:「春秋」和孔子
    • 引申 辯證的變化──作為革新者的傳統主義者
  • 第六章
    • 背景 諸子百家
    • 引申 爭論和創造性
  • 第七章
    • 背景 戰國與秦
    • 引申 歷史類比的問題:(二)封建主義作為歷史階段
  • 第八章
    • 背景 從秦到漢:(一)儒家和官職
    • 引申 官僚、皇權和社會穩定:作為政治關聯的儒家和法家
  • 第九章
    • 背景 漢朝:( 二)儒家和土地所有制
    • 引申 官僚機構、君主制和社會矛盾:資本主義興起的障礙
  • 第十章
    • 背景 漢朝:(三)調和及與「蠻夷」的接觸
    • 引申 社會穩定性的思想內涵:(一)作為哲學相關體的儒家和道家
  • 第十一章
    • 背景 黃巾之亂與第一個偉大王朝時代的結束:陷入割據
    • 引申 社會穩定性的知識內涵:(二)儒家和道家作為象徵性的對立體
  • 在21世紀閱讀列文森:跨時空的對話/葉文心等
  • 參考書目說明
  • 索引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