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都市神域:香港人的聖殿與廟宇

出版日期
2024/02/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346532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邢福增、廖昱凱、龔惠嫻專序推薦
  ★特邀「夏蕙BB」親述多年來於黃大仙廟周邊的生活經驗

  在中西文化交融、華洋宗教並存的香港,隱身於城市之中的「聖殿」和「廟宇」就好比遊戲《刀劍神域》中的Nerve Gear,他們之所以是信仰者的「神聖空間」,是因為信仰者能在當中覓得作為通道與突破點的聖顯,繼而回歸到「真實」的「神域」。然而這些「神聖空間」不只對信仰者存在「真實」意義,也是非信仰者生活經驗的重要一部份。這些散落於香港的聖殿與廟宇,為港人帶來異質的生活經驗與意義,充滿了各種經濟、社會、政治結構與潮流所不能撼動的可能性。

  本書再現了香港的11個神聖空間,包括:聖三一堂、玫瑰堂、聖安德肋堂、611靈糧堂、深水埗三太子廟、沙田車公廟、油麻地天后廟、紅磡觀音廟、屏山金蘭觀、大埔慈山寺以及尖沙咀的國際奎師那知覺協會。書中探究一般信仰者及場所鄰近的街坊藉由這些Nerve Gear抵達什麼樣的「神域」。書中所介紹的這些聖殿與廟宇,儘管可能已遷變破落,但從中步入的「神域」,以至自「神域」中帶回的真實,卻是更為開放、超越的,甚至是永恆的「神域」。

  不同的信仰群體如何藉由空間的建構實踐超越性?18位研究者 X 11篇香港宗教場域的田野考察,結合宗教與社區,遊走於聖俗之間的一趟跨界探索!

本書特色

  不同的信仰群體如何藉由空間的建構實踐超越性?
  18位研究者 X 11篇香港宗教場域的田野考察,結合宗教與社區,遊走於聖俗之間的一趟跨界探索!
  ★特邀「夏蕙BB」親述多年來於黃大仙廟周邊的生活經驗
  ★本書為《街坊眾神:世界宗教在香港》之系列作

專序推薦

  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授)
  廖昱凱(國立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龔惠嫻(Diversity in Hong Kong研究計劃項目召集人)
  • 推薦序/邢福增
  • 推薦序 地理學視角下的香港宗教地景/廖昱凱
  • 推薦序 從「夏蕙BB」說起的香港宗教故事/龔惠嫻
  • 導論 「神域」的記憶:拼裝都市中的香港宗教場所/孔德維
  • 夏蕙BB的信仰世界/方金平、龔惠嫻、林皓賢
  • 西方宗教
    • 導言/方金平
    • 為人作鹽和鄰里,春風化雨育鄉親——以教育影響生命的聖三一堂/林希賢
    • 歷盡世變靈猶在,玫瑰救恩萬年傳——梵二後玫瑰堂的神聖任務/胡淑瑜
    • 神聖恩典藏於禮,福音盈門願盡忠——堅守禮節傳道的聖安德肋堂/陳沛滔
    • 緊追先賢耀主道,一片熱心為社區——為信徒「靈糧」與居所的611靈糧堂/趙子蕎
  • 東方宗教
    • 導言/林皓賢、韓樂憫
    • 昔覓那吒驅鼠瘟,今彼失落在埗中——深水埗三太子廟與社區關係新探/伍明笙
    • 威武車公鎮瘟疫,今在瀝源恩澤港——沙田車公廟在九約村民身份建構的位置/鄭穎欣
    • 遠船鳴鼓過灣前,落寞天妃待客來——油麻地天后廟與油麻地區的前世今生/梁樂婷
    • 慈悲為懷渡眾生,借庫香火永不滅——紅磡觀音廟普濟眾生的延續/林雪怡
    • 內外兼修通天意,行善救濟為蒼生——屏山金蘭觀與社區關係初探/梁穎琪、王紹廷、王璇
    • 浮華亂心入廟中,藏埔共融渡眾生——從大埔慈山寺初探香港佛教之現代/陳晞然、李楊詮瀚
    • 古神新貌育靈性,東西交融共傳承——香港社會中的 ISKCON/馮鑫燊
  • 作者簡介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