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勞動法法源之研究,有助於勞資雙方瞭解自己的權利或義務,亦即,透過勞動法法源之研究,使勞資雙方得知哪些「規則」或「規範」得作為權利、義務之依據,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則來實現權利,進而知所進退,形成權利與義務均衡之和諧狀態,此則屬於「行為規範」之功能。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以「理論與實務」並重為目標,在理論方面參考日本、德國及我國學者之論述,在實務方面,即一方面儘可能的收集關於勞動訴訟之判決〈約二百份〉,並從中挑選與「法源論」有關之判決,作為分析、論證之素材,另一方面,也參與有關之座談會(工作規別方面六場,團體協約一場),期能在了解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論述,並有俾益勞工問題之解決。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以「理論與實務」並重為目標,在理論方面參考日本、德國及我國學者之論述,在實務方面,即一方面儘可能的收集關於勞動訴訟之判決〈約二百份〉,並從中挑選與「法源論」有關之判決,作為分析、論證之素材,另一方面,也參與有關之座談會(工作規別方面六場,團體協約一場),期能在了解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論述,並有俾益勞工問題之解決。
- 二〇二四年新版序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
第二節 法源基本理論
-
一、法源之意義與功能
-
二、法源論之發展與變遷
-
三、各種法源及其適用順序
-
-
第三節 勞動法法原
-
一、勞動法法源
-
二、勞動法法源之分類
-
三、位階關係
-
四、法源與多種力量之均衡
-
-
-
第二章 憲法
-
第一節 憲法在勞動關係上之法源地位
-
一、憲法與勞動關係
-
二、有關規定及其具體化
-
-
第二節 憲法原則與勞動法令
-
一、勞動立法與憲法
-
二、勞動法令之合憲性
-
-
第三節 基本權利與勞動關係
-
一、我國實務上之案件類型
-
二、第三者效力與勞動關係
-
-
第四節 憲法之價值及案例促成立法——以兩性工作平等法立法為例
-
-
第三章 勞動法令
-
第一節 勞動法令之法源地位
-
一、勞動立法與團體協商之關係
-
二、勞動法之形成原則
-
三、強行規定與任意規定
-
-
第二節 勞動法之性質及與其他法律之關係
-
一、私法或公法
-
二、勞動法與民法等
-
-
第三節 勞動法之體系與適用
-
一、個別勞動法與團體勞動法
-
二、適用關係
-
-
第四節 勞動行政法規及解釋令
-
一、勞動行政法規
-
二、勞動行政解釋令
-
-
-
第四章 團體協約(集體合同)
-
第一節 團體協約之法源地位
-
一、概說
-
二、自治法法源與國家法法源
-
三、團體的自治法法源
-
四、規範設定契約.法源性
-
-
第二節 團體協約與勞動法令
-
一、勞動法令之優位與有利原則
-
二、團體協約與勞基法
-
-
第三節 團體協約與勞動契約
-
一、團體協約對勞動契約之強行效力、直接效力
-
二、團體協約是否成為勞動契約之內容
-
三、有利原則
-
四、規範部分之範圍及對勞動契約之影響
-
-
第四節 團體協約與工作規則
-
一、團體協約對工作規則之強行效力及直接效力
-
二、有利原則
-
-
-
第五章 勞動契約(勞動合同)
-
第一節 勞動契約之法源地位
-
一、概說
-
二、勞動契約之規範機能
-
三、勞動契約之創設機能
-
-
第二節 勞動契約與其他法源之關係
-
一、補充關係
-
二、各法源以勞動契約為適用前提
-
-
第三節 勞動契約之規範內容
-
一、勞動契約之條款
-
二、勞動契約之補充解釋
-
-
-
第六章 工作規則(管理規則)
-
第一節 工作規則之法律性質
-
一、問題所在
-
二、學說
-
三、判決
-
四、本文看法
-
-
第二節 工作規則之法源地位
-
一、單方意思與法源性
-
二、機能及其控制
-
三、從工作規則到參與決定
-
-
第三節 工作規則與其他法源之關係
-
一、工作規則與勞動法令
-
二、工作規則與團體協約
-
三、工作規則與勞動契約
-
四、工作規則與工作規則之關係
-
五、工作規則與勞動習慣
-
六、工作規則與爭議行為
-
-
-
第七章 雇主之指揮權
-
第一節 指揮權之法源地位
-
一、最弱之形成因素
-
二、指揮權產生之原因
-
-
第二節 指揮權之法律依據
-
一、從屬勞動說
-
二、形成權說
-
三、包括的合意說
-
四、引導債務人履行之行為說
-
五、小結
-
-
第三節 其他法源與指揮權之關係
-
一、勞動法令與指揮權
-
二、團體協約與指揮權
-
三、勞動契約與指揮權
-
四、工作規則與指揮權
-
五、誠信原則與指揮權
-
六、法理與指揮權
-
-
第四節 違反指揮權之效力
-
一、懲戒及其依據
-
二、懲戒之原則
-
-
-
第八章 勞動習慣
-
第一節 勞動習慣之法源地位
-
一、習慣作為法源之基礎及其控制
-
二、獨自法源說與借用法源說
-
-
第二節 勞動習慣之效力及破棄
-
一、勞動習慣之效力
-
二、勞動習慣之破棄
-
-
第三節 勞動習慣與其他法源之關係
-
一、勞動習慣與勞動法
-
二、勞動習慣與團體協約
-
三、勞動習慣與工作規則、勞動契約
-
四、勞動習慣與平等原則
-
-
-
第九章 勞動法理、判決與學說
-
第一節 勞動法理
-
一、法原法位
-
二、法理與法律補充
-
-
第二節 勞動判例
-
一、法源地位
-
二、判例促進勞動法進步之活動
-
-
第三節 學說
-
一、法源地位
-
二、學說繼受
-
三、學說與判例、法理之關係
-
-
-
第十章 結論
-
第一節 勞動法法源與對法源論之反省
-
一、勞動法法源
-
二、對法源論之反省
-
-
第二節 勞動法法源之適用關係
-
一、位階關係
-
二、有利原則
-
-
-
補論 國際勞動法
-
第一節 案例
-
第二節 勞動法國際因素豐富之原因及我國批准之ILO公約
-
(一)國際因素豐富之原因
-
(二)我國批准之ILO
-
-
第三節 國內法與國際公約之適用關係
-
(一)條約與國內法同等效力
-
(二)條約優先於國內法
-
-
-
補論二:重要創造性判決
-
一、勞動契約與委任、承攬之區別
-
二、勞動契約、工作規則、團體協約
-
三、工資
-
四、調動
-
五、雇主之終止權、解僱最後手段
-
(一)解僱最後手段原則
-
(二)確不能勝任
-
(三)情節重大
-
-
六、受僱人之終止契約
-
七、職災
-
八、退休
-
九、權利失效、法理、憲法
-
- 參考資料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