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心智與思想控制:無意行動、催眠控制、身體態度、焦慮習慣、道德辨別,心理學大師亞倫‧克萊恩談行為與思維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57228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每一種思想都會帶來相應的結果。」

心智是人類行為的絕對控制者,
就像是一部引擎,指引著我們做出「任何」事情──
清除錯誤思想×形成道德判斷×運用心智能量,
實現自己最大的潛能,成為自身命運的控制者!


▎當不和諧的思想進入心靈
「在我意識到這事出現前,它就已經發生了。」
我們對外界事物傳遞出的心理暗示進行回饋時,
可能會讓不和諧的思想突然進入心靈的世界。
有時,這會成為我們不繼續之前行動的藉口,
但這藉口不該成為繼續放任這些思想存在的理由。

•每種類型的思想在心智中出現的速度其實沒有差別
和諧思想與不和諧思想占據心靈的速度一樣快,
只不過多數時候我們不願意承認這樣的事實罷了。
我們應該果斷將不和諧的思想從腦海裡趕走,
然後迅速全力歡迎和諧的思想進入腦海。


▎當一種心理狀態造成傷害
「一半時間做事,另外一半時間擔心所做之事的後果。」
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焦慮」的人,
這些人往往都會為他們的家庭帶來極大的困擾。
焦慮、遺憾、為無法挽回的事流淚,這毫無意義!
在焦慮情緒中消耗時間,遠比純粹浪費時間更糟糕,
因為,這會讓我們無法安然入睡、性情變得乖戾;
扭曲我們的判斷力,讓心智變得軟弱且搖擺不定。

•抹去對未來的焦慮,埋葬無法改變的過去
對未來的不安其實就只是焦慮的另一個名目而已,
對過去的悔恨其實就是不安與焦慮的雙胞胎姐妹,
這些情緒對於所有和諧的思想來說都是有害的。


▎當負面心理暗示成為現實
「一塊鵝卵石能夠在宇宙中最遙遠的門廊裡迴響。」
那麼,人的一個思想所產生的作用豈不是更加深遠?
當我們對某件事情舉棋不定,處於猶豫的狀態時,
他人的心理暗示就會成為轉捩點,影響我們做出決定。
一句話、一個眼神、一種未表達的思想都可能具有暗示意義。

•說話者的語氣越誠懇,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就越大
即使你懷著最大的善意對一位坐在窗前的人說:
「你不怕開窗會著涼嗎?」這也是一種心理暗示!
負面心理暗示所帶來的傷害比真實情況更加嚴重。

•關於心智的改變──
這改變不論是在催眠者的安靜狀況下做出來,
還是他們對某位朋友的言語暗示做出的回饋,
或是因為某些外在行動或狀況所產生的心理暗示,
甚至是在自身思考過程中出現,然後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這些情況都讓身體結構以及心靈將某些不真實視為真實。


本書特色:近幾年來,人們已清楚了解到「心智」控制著行為,並指引著人類從事各種工作。每個人都有責任將自身的能量最大化發揮出來,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自己有更為全面與充分的認知,透過本書詳盡且深入的說明,心理學大師亞倫‧克萊恩將協助讀者實現這項目標。
  • 前言
  • 第一章 簡介
  • 第二章 思考對身體行動的影響
  • 第三章 有意的行動
  • 第四章 無意的行動
  • 第五章 一般的論述
  • 第六章 其他專家的看法
  • 第七章 心智與身體的相互關係
  • 第八章 外在事情的影響
  • 第九章 法則
  • 第十章 不和諧的思想
  • 第十一章 如何控制思考
  • 第十二章 如何運用替代的思想
  • 第十三章 即時的行動
  • 第十四章 堅持不懈
  • 第十五章 並不總是那麼容易
  • 第十六章 身體態度的影響
  • 第十七章 完全屬於你一個人的工作
  • 第十八章 摧毀不和諧的思想
  • 第十九章 進退維谷
  • 第二十章 道德辨別力
  • 第二十一章 一點分析及其運用
  • 第二十二章 習慣
  • 第二十三章 思考與健康之間的關係
  • 第二十四章 原則的摘要重述
  • 第二十五章 焦慮的習慣
  • 第二十六章 商業成功
  • 第二十七章 集中注意力
  • 第二十八章 早期訓練的重要性
  • 第二十九章 三個典型的例子
  • 第三十章 罪惡的懲罰
  • 第三十一章 一個故事及其教訓
  • 第三十二章 關於契約的故事
  • 第三十三章 借據的故事
  • 第三十四章 關於這些故事的討論
  • 第三十五章 敏感
  • 第三十六章 憐憫
  • 第三十七章 心理暗示
  • 第三十八章 催眠的控制
  • 第三十九章 環境的影響
  • 第四十章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身負責
  • 第四十一章 思想控制才是真正的自我控制
  • 第四十二章 人是自我的建構者
  • 第四十三章 完美的可能性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