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平衡免疫力:中西醫共治免疫疾病,以科學實證扶正祛邪,打造不生病體質!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9/2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26852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中醫常說「扶正袪邪」,而「正」是指免疫力, 強化免疫力,增強扺抗力,「扶正」才能夠「袪邪」。 調控並維持免疫力平衡,才是健康不易生病的關鍵。 ‧過敏免疫 ‧風濕免疫 ‧慢性發炎 ‧癌症免疫當免疫失衡時,太強或太弱,都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西醫快速控制症狀,抗發炎、調節免疫,緩解不適, 中醫調理體質,重新取得免疫平衡,減少身體損害。 中西合治截長補短,調理免疫,提升療效減少復發。 ‧氣喘西醫使用氣喘擴張劑緩解或用類固醇抑制氣管發炎。 中醫依體質找出適合藥材、穴位按摩搭配適當飲食。 ‧慢性腎臟病西醫檢查診斷,配合藥物,常規治療。 中醫針對病因選擇中藥、針灸,延緩洗腎時程。 ‧癌症除了西醫標準治療,手術、放療或化療等。 中醫輔助,減緩副作用或提升療效,改善生活品質。   ✢ 本書章節重點: Part 1 全球中醫熱    Part 2 了解體內的免疫大軍 Part 3 常見的免疫疾病 Part 4 自我照護,平衡免疫力 ✢內附八段錦示範影音QR CODE 專文推薦  (依姓氏筆劃推薦) 王陸海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林奏延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名譽院長/前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旺全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講座教授各界專業推薦 (依姓氏筆劃排序) 王志堯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李文華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昭庚中央研究院院士洪明奇中央研究院院士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璟隆土城長庚醫院院長顧正崙長庚大學分子與臨床免疫中心主任/教授小熊媽張美蘭親職/繪本作家
  • 【推薦序 1】中西醫結合共治免疫疾病,未來醫學發展新方向
  • 【推薦序 2】中西醫智慧的融合,建立均衡的免疫力
  • 【推薦序 3】讓免疫能力維持良好狀態,才是「保健去病」之道
  • 【作者序 1】醫學無分中西,救人的方法愈多愈好!
  • 【作者序 2】融貫古今與中西,讓古老智慧熠熠發光
  • 第一單元 全球中醫熱
    • 1.1 中西醫共治疾病,成全球趨勢
      • 中醫不僅深入生活,更納入正規醫療體系
      • 將傳統醫藥整合到醫療照護體系,已成國際共識
      • 獲WHO認可也列入臨床治療選項,中醫不再是另類醫療
      • 讓世界知道台灣發展中醫藥的成果
      • 台灣是外國人心目中最好的中醫學習環境
      • 古老中醫智慧,禁得起現代科學的驗證
    • 1.2 截長補短,互有優勢
      • 西醫精通人體結構,中醫重視全人健康
      • 四診合參,重視個人化醫療與養生調理
      • 辨證論治找病因、區分證型,選擇針灸或用藥靠臨床經驗
      • 9大急症,中醫介入有效
      • 西醫手術治療與用藥突飛猛進
      • 望聞問切了解全面健康,補西醫檢查的不足
      • 中醫用藥細膩
      • 西藥著重對抗病症,中藥擅長調理
    • 1.3 難纏疾病見曙光
      • 中醫擅長內分泌、免疫與神經系統疾病
      • 整合中西醫優勢,提升療效
      • 中醫及早介入,有機會延後或避免洗腎
      • 中醫不是慢郎中,針灸治療速見效
      • 中西醫合作,減少癌症病患三成死亡率
      • 自行服用中西藥,小心交互作用
  • 第二單元 了解體內的免疫大軍
    • 2.1 何謂免疫力?免疫力如何調控?
      • 人痘接種發明前的稀痘方
      • 人痘接種法的改進
      • 免疫系統重要的器官與細胞
      • 免疫力如何調控?
      • 「壞人」變成塵蟎,引起過敏反應
      • 「陰平陽祕,精神乃治」,免疫力平衡最好
    • 2.2 如何減少身體發炎反應?
      • 發炎失控,身體處處成戰場
      • 心臟病、癌症都跟慢性發炎有關
      • 熬夜、睡不好,加重發炎
      • 炸物、燒烤、甜食,像在身體放火
      • 高糖加重發炎,減糖就能改善過敏
      • 多攝取有助抗氧化、減少發炎的蔬果
      • 中醫治療對策在於滋陰降火,撲滅發炎
      • 腸道菌相平衡,幫身體滅火
    • 2.3 中西醫如何融會,調控免疫力?
      • 西醫調控免疫的方式
      • 中醫調控免疫的方式
      • 中西醫調控免疫如何相輔相成?
  • 第三單元 常見的免疫疾病
    • 3.1 過敏性鼻炎
      • 過敏性鼻炎的常見症狀
      • 西藥藥效快,中藥較少副作用
      • 從前端調理免疫功能,減少復發
      • 中藥攻補兼備,減輕症狀也顧護正氣
    • 3.2 鼻竇炎
      • 鼻竇炎常見的症狀
      • 西醫多用抗生素與內視鏡手術
      • 中醫著重疏風清熱,調理「鼻淵」
      • 清熱解毒兼扶正,避免復發
      • 合併中醫治療,鼻竇炎不一定要挨一刀
    • 3.3 氣喘
      • 氣喘為什麼發作?
      • 寒喘需要溫藥,熱喘需要涼藥
      • 調整過敏免疫的功能,才能減少復發
      • 補足肺、脾、腎氣,氣喘不再來
      • 中藥不但改善症狀,還能提升肺功能
      • 北冷南熱,處方不同
    • 3.4 異位性皮膚炎
      • 好發在皮膚皺褶處,常有家族病史
      • 異位性皮膚炎致病原因
      • 中醫觀點:與肺、心、肝、脾有關
      • 體質偏熱,皮膚癢癢癢
      •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祕密,藏在中國城裡
      • 氣候不同,處方也會調整
      • 中西醫合作,協助病人改善膚況與生活品質
      • 總結異位性皮膚炎原因與對策
    • 3.5 蕁麻疹
      • 找不到誘發原因更棘手
      • 蕁麻疹好發在兩個族群
      • 診治分寒熱,考量環境氣候與病灶
      • 中醫處方有益表裡兩解、寒熱兼除
    • 3.6 感冒及流感
      • 感冒不是小病,外因、內因夾雜
      • 解表發汗,趕走外邪
      • 小兒感冒狀況多,挾驚挾滯挾痰
      • 調節免疫力,預防下一次感冒
      • 有助預防感冒的中藥飲處方
      • 氣候異常、感受邪毒,引起「風溫」
    • 3.7 腸病毒
      • 腸病毒是父母與老師的噩夢
      • 手足口病或泡疹性咽峽炎最常見
      • 需細心觀察可能引發的重症
      • 小兒不耐暑濕熱,發病急速危殘
      • 清暑泄熱,依「衛氣營血」分階段治療
    • 3.8 中耳炎
      • 清熱除濕,減輕發炎
      • 中醫對於中耳炎的分類與處方用藥
      • 不論急慢性,建議盡早就醫
    • 3.9 帶狀疱疹
      • 藥物無法清除疱疹病毒,只能阻止它繁殖、擴散
      • 壓力大、飲食油膩,醞釀火毒
      • 中醫用藥著重清熱除濕,活血益氣
      • 留意帶狀疱疹後神經痛,調整作息杜絕後患
    • 3.10 反覆泌尿道感染
      • 感染原因與常見症狀
      • 清熱利濕治標,強健脾腎治本
    • 3.11 新冠肺炎
      • 「疫病」好發在天候異常時
      • 預防到調理,防治4階段
      • 中藥複方的抗煞經驗
      • 新冠肺炎臨床表現
      • 探尋古方藥,抗疫新曙光
      • 台灣研發「清冠一號」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 防護調理,身心並重
      • 長新冠症候群
      • 免疫力不能太強或太弱
    • 3.12 乾癬
      • 常見致病因素與分類
      • 長期慢性發炎,可能變成乾癬性關節炎
      • 輕中重度各有不同藥物
      • 清熱涼血再滋潤,緩解乾癬症狀
      • 青黛膏治乾癬,8週見效
    • 3.13 類風濕性關節炎
      • 不只侵犯關節,全身都有症狀
      • 藥物抑制發炎也影響免疫力,病人易感染
      • 風、寒、濕三氣雜至,導致關節炎
      • 中藥與針灸並用,緩解病情
      • 中醫參與治療,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 3.14 纖維肌痛症
      • 醫生,我全身都痛!
      • 大關節疼痛,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
      • 針灸及太極拳減輕疼痛,生活更有品質
      • 針灸減輕發炎,治標也治本
      • 針灸不只止痛,也減少合併症
    • 3.15 乾燥症
      • 乾燥症和單純眼睛乾燥的乾眼症不同
      • 多重原因造成乾燥症
      • 發炎造成津液不足,眼睛也缺水
      • 杞菊地黃丸養肝滋陰,幫眼睛補水
      • 針灸、按摩眼睛周圍穴位,刺激淚水分泌
    • 3.16 癌症整合醫療的趨勢
      • 會尋求中醫輔助的癌症病人特點
      • 鼻咽癌、乳癌病人最常看中醫
      • 癌症病人最常因為哪些不適而去看中醫?
      • 中西醫合作,改善各種不適並降低死亡率
      • 全民健保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
    • 3.17 中西整合癌症醫療的作用
      • 中醫參與治癌,幫病人活得更好更久
      • 中西醫各有所長,合作治癌對病人最有益
      • 免疫療法類似中醫的「扶正」
      • 中醫治癌4大治則
      • 化療副作用造成全身不適,中醫來幫忙
      • 加入中醫治療,提升存活率
      • 以毒攻毒或許有奇效,但也很傷身
  • 第四單元 自我照護,平衡免疫力
    • 4.1 中醫養生智慧:順應四時,未病先防
      • 整體觀
      • 平衡觀
      • 恆動觀
      • 制宜觀
      • 扶正祛邪
    • 4.2 八段錦柔中帶剛,暢通經絡氣血
      • 練功4大要點
      • 八段錦養生功法示範
    • 4.3 睡好睡夠,健全免疫力
      • 從西醫睡眠周期看入睡四階段變化
      • 十二時辰經絡養生,半夜不睡影響健康
    • 4.4 四季食療,吃出抗病力
      • 春季養生食療:宜平和、養肝
      • 夏季養生食療:降火、養脾胃
      • 秋季養生食療:養陰潤肺
      • 冬季養生食療:溫補陽氣、養腎
    • 4.5 藥食同源,保健強身
      • 中醫依四性、五味為飲食藥膳的原則
      • 常見食物的性味分類
    • 4.6 辨證區分體質,調補免疫力
      • 中醫視不同體質及內外因辨證論治
    • 4.7 這樣吃,補得恰到好處
      • 哪些人需要考慮攝取藥膳補品?
    • 4.8 中藥茶飲,保健好幫手
      • 依體質選擇中藥茶飲
    • 4.9 對症穴位按摩,減輕不適
      • 中醫十大常用穴位與適應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