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創世記第三章是否有關人類始祖犯罪並原罪的問題,亞伯拉罕獻以撒的三天歷程中為何緘默?雅各雅博渡口的敘事是否隱藏著一個神學問題:雅各真的改變了嗎?
本書定位為神學詮釋,意在從文本中讀出神學含義,也志在使文本和讀者進行更多的思想對話。這詮釋是關己的,故能含攝一種信徒的讀經和人生經驗。
閱讀關己,但不停於己。己與群是息息相關的,因為那關乎以色列民的,也是關乎教會作上帝子民的。這詮釋尊重文本的被擄回歸的背景、文本和體栽、文本對於成書時期的信息,文本中所反映的上帝並祂和以色列民的身分確立的關係,其母題正如本書書名所示,反映了祂的信實和護佑。
本書關注一個作為創世記的閱讀群體和接受群體的華人教會。如何借助於一種具歷史意識的五經研究之力,超越一個深被基要主義和聖經主義所宰制的文本世界。所以,本書導論中主力梳理出一個創世記或五經的詮釋中仍有待充實的理論溯源和演變,繼在本文中以被擄回歸作為五經完成時期的視角切入一個神話體栽的神學詮釋,並以同樣的視角詮釋之後的三十九章而讀出一個確立子民的神學意圖。
作為神學詮釋,此書最後不得不面對的是得地應許效應史下的錫安主義,到底是該留或棄的問題?
本書定位為神學詮釋,意在從文本中讀出神學含義,也志在使文本和讀者進行更多的思想對話。這詮釋是關己的,故能含攝一種信徒的讀經和人生經驗。
閱讀關己,但不停於己。己與群是息息相關的,因為那關乎以色列民的,也是關乎教會作上帝子民的。這詮釋尊重文本的被擄回歸的背景、文本和體栽、文本對於成書時期的信息,文本中所反映的上帝並祂和以色列民的身分確立的關係,其母題正如本書書名所示,反映了祂的信實和護佑。
本書關注一個作為創世記的閱讀群體和接受群體的華人教會。如何借助於一種具歷史意識的五經研究之力,超越一個深被基要主義和聖經主義所宰制的文本世界。所以,本書導論中主力梳理出一個創世記或五經的詮釋中仍有待充實的理論溯源和演變,繼在本文中以被擄回歸作為五經完成時期的視角切入一個神話體栽的神學詮釋,並以同樣的視角詮釋之後的三十九章而讀出一個確立子民的神學意圖。
作為神學詮釋,此書最後不得不面對的是得地應許效應史下的錫安主義,到底是該留或棄的問題?
- 總序
- 自序
-
導論
-
第一節 起點:中文的創世記詮釋之進路取向
-
第二節 華人教會之作為接受群體
-
第三節 文體(genre)
-
一、神話傳奇:甘克爾
-
二、民族傳說
-
-
第四節 華人的創世記閱讀效應史
-
第五節 創世記之於五經理論:完全揚棄或承先啟後
-
一、從底本說到韋浩申
-
二、馮拉德
-
三、諾馬丁
-
-
第六節 底本說的當代修訂
-
一、J(Yahwist)的問題
-
二、J的後期說
-
-
第七節 創世記之成書
-
一、一個J和P的故事
-
-
第八節 如何閱讀
-
一、神話敘事
-
二、歷史的神話化、神話的歷史化
-
三、歷史與真理
-
四、神學敘事
-
-
第九節 當代創世記的釋經書列舉與詮釋進路
-
一、卡數多(Umberto Cassuto)
-
二、施百瑟(E. A. Speiser)
-
三、溫漢(Gordon J. Wenham)
-
四、何妙頓(Victor Hamilton)
-
五、薩爾納(Nahum Sarna)
-
六、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
-
七、羅斯(Allen Ross)
-
八、華爾頓(John H. Walton)
-
九、其他創世記註釋
-
-
第十節 創世記的神學詮釋
-
一、第一層詮釋和第二層之間的域界融合
-
二、從「當時之可能意涵」至「此時可作意涵」
-
三、載器、成喻與多元詮釋
-
四、從應許與祝福到信實與保守
-
-
第十一節 整體結構
-
一、布魯格曼的分段
-
二、華爾頓的分段
-
-
-
第一章 起初:關於一切起源的神學詮釋(一1~十一29)
-
第一節 世界之源由:混沌與創造(一1~二3)
-
一、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
二、空虛混沌
-
三、深淵
-
四、黑暗與光明
-
五、上帝的靈在水面上
-
六、上帝說
-
七、從第一天到第三天(一6-13)
-
八、被擄回歸與聖殿(一14-20)
-
九、首尾呼應-新耶路撒冷的光與燈
-
-
第二節 人的創造和使命(一26~二3)
-
一、上帝的形象和人類的文化使命(一26-28)
-
二、造男造女
-
三、迴向的詮釋
-
四、遠古人類對宇宙生成的詮釋
-
五、創一至二3
-
-
第三節 話分兩頭說創造(創二4-25)
-
一、兩個敘事(二4-6)
-
二、上帝的靈和生命之氣(一2,二7)
-
三、伊甸園和四條河(二8-17)
-
四、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二18-25)
-
五、二人成為一體
-
-
-
第二章 罪與罰(上):人類為何失落(二9,15-17,三1-24)
-
第一節 人類何竟失落?
-
一、性乎?成長乎?
-
二、悅人眼目
-
三、生命、信任與自由
-
四、蛇的咒詛(三14-15)
-
五、關係的苦(三16)
-
六、人生的苦(三17-19)
-
-
第二節 工作的本質與意義(二15,三17-19,23)
-
一、耕耘與事奉
-
二、事奉與敬拜
-
三、工作之為Ergon
-
四、生命誰屬-服事世界?服事上帝?
-
五、工作、僕人與蒙召
-
-
-
第三章 罪與罰(下):該隱的罪與恩(四1-16)
-
第一節 流離飄蕩日子裡的恩眷護佑
-
第二節 你我的故事:恩典與保護
-
第三節 在新約的視域下看該隱
-
-
第四章 洪水與新的創造(從亞當的世系到挪亞的世系)(五1~六8,六9~九29)
-
第一節 五章一至卅二是家譜
-
- 第五章 罪大惡極和上帝的遺憾(六1-8)
-
第六章 挪亞的故事(上):洪水(六9~八22)
-
第一節 延續敗壞的故事(六11)
-
第二節 上帝的反應(六12-13)
-
第三節 挪亞是個義人(六8-9)
-
第四節 各從其類-象徵萬物之餘種(六19 - 七24)
-
第五節 洪水之後(八章)
-
-
第七章 挪亞的故事(下):重新立約(九1-28)
-
第一節 挪亞的為人(六8-9;九20-27)
-
第二節 上帝與挪亞立約(九8-17)
-
第三節 挪亞故事之終(九18-28)
-
-
第八章 挪亞之悲哀和人類之分散(閃、含、雅弗的世系)(十1~十一9)
-
第一節 三個譜系
-
-
第九章 巴別塔:一個反極權的範本(十一1-9)
-
第一節 甚麼樣的合一?
-
-
下篇:應許得地和後裔-及其危機
-
第十章 序曲
-
第十一章 危機一 與上帝的保守(亞伯蘭到埃及,十二10-20)
-
第十二章 危機二 與上帝重申應許(與羅得分地,十三1-18)
-
第十三章 插曲:麥基洗德(拯救羅得與獻禮給麥基洗德,十四1-24)
-
第一節 民族身分確立下的跨文本詮釋
-
第二節 麥基洗德、普世價值和彌賽亞國度
-
第三節 族群戰爭前題下的麥基洗德
-
-
第十四章 亞伯蘭信上帝算為義-再度應許賜地和後裔(十五1-6)
-
第一節 與「因信稱義」的保羅舊觀的神學無關
-
-
第十五章 危機三 之夏甲篇(夏甲與以實瑪利,十六~廿一20)
-
第一節 撒萊向亞伯拉罕獻議納夏甲為妾(十六1-4)
-
第二節 上帝眷顧夏甲並賜她應許(十六7-14)
-
第三節 亞伯蘭八十六歲得子-上帝聽見(十六15-16)
-
-
第十六章 九十九歲、割禮與立約(十七1-27)
-
第十七章 應許得子與關於所多瑪、蛾摩拉的對話(十八章)
-
第一節 代求(十八16-33)
-
第二節 笑裡有學問(十八9-15)
-
第三節 上帝親自培育人對祂的認識
-
-
第十八章 所多瑪城之滅並羅得後裔-摩押人和亞捫人(十九章)
-
第一節 羅得能算是義人嗎?(十九1-10)
-
第二節 上帝的「雷射槍」(十九11)
-
第三節 羅得逃城之際,一再蒙憐憫,終逃至瑣珥(十九12-22)
-
第四節 趕緊逃城
-
第五節 上帝記念(十九27-29)
-
第六節 摩押人與亞捫人的由來(十九30-38)
-
-
第十九章 危機四 與上帝的保守(亞伯拉罕與亞比米勒,二十~廿一章)
-
第一節 得應許之子:以撒出生(廿一1-7)
-
第二節 以實瑪利與以撒一同戲笑成威脅(廿一8-10)
-
第三節 上帝的解決之道
-
第四節 上帝恩待夏甲、賜福以實瑪利(廿一11-20)
-
第五節 夏甲和撒拉
-
第六節 別是巴(廿一22-34)
-
-
第二十章 失子之危機(獻以撒-耶和華以勒,廿二章)
-
第一節 你所愛的獨子(廿一2)
-
第二節 上帝所指示的(廿一2)
-
第三節 上帝必預備(廿二5-8)
-
第四節 上帝的干預(廿二11-14)
-
第五節 沉默之中的痛苦-以撒被獻和耶穌被釘之敘事平行?
-
第六節 獻子為祭的文化背景
-
-
第二十一章 撒拉之死(廿三章)
-
第一節 向赫人買地(廿三1-16)
-
第二節 買下祖墳,堅固了後世對此地的擁有權(廿三17-20)
-
-
第二十二章 亞伯拉罕派僕人為兒子娶媳婦(廿四章)
-
第一節 差僕人為兒子以撒物色對象(廿四1-14)
-
第二節 出生在鬥爭裡:撒拉的建議.人意的摻雜(十六,十七,廿一章)
-
第三節 被獻上為祭(廿二章)
-
第四節 利百加的出現(廿四15-21)
-
第五節 利百加的眼光.拉班的眼力(廿四22-33)
-
第六節 僕人的忠心不耽誤(廿四34-51)
-
第七節 收了聘禮(廿四52-61)
-
第八節 這才得了安慰(廿四62-67):利百加接續撒拉
-
第九節 上帝的信實保證應許的實現
-
-
第二十三章 退讓?還是害怕衝突:以撒之讓井(廿六章)
-
第一節 幸無釀成大錯、昌盛讓井立約(廿六6-11)
-
-
第二十四章 雅各敘事之始(廿五章)
-
第一節 雅各敘事序曲
-
第二節 不孕應許生子(廿五21)
-
第三節 大的要服事小的(廿五22-23)
-
第四節 以掃出賣長子名分(廿五27-34)
-
第五節 以掃被騙走父親的祝福(廿七1-30)
-
第六節 以掃的失落(廿七31-40、廿五27-34)
-
第七節 失去祝福的以掃(廿七41-45)
-
第八節 雅各與以掃的迷思:祝福與咒詛、揀選與遺棄的靈性觀的再思
-
第九節 弔詭的揀選
-
第十節 利百加的編排和雅各的逃命(廿七42-46)
-
第十一節 作為屬靈人格類型的以掃
-
第十二節 自棄的以掃之一錯再錯(廿八6-9)
-
第十三節 從雅各和以掃看上帝揀選的弔詭
-
第十四節 伯特利:上帝在這裡(廿八10-17)
-
-
第二十五章 雅各在哈蘭(廿九1~卅一55)
-
第一節 雅各井旁邂垢拉結(廿九1-14)
-
第二節 為拉結服事了十四年(廿九15-30)
-
第三節 空虛人生中的誘餌
-
第四節 失寵的利亞(廿九31-35)
-
第五節 拉結的嫉妒和冤屈與上帝的顧念(卅1-8)
-
第六節 拉結生命中較力和得勝、利亞不甘示弱(卅8-13)
-
第七節 寵幸、交易與權力(卅14-24)
-
第八節 二妻爭寵,得子女十三名
-
第九節 爾虞我詐的商場(卅25-43)
-
第十節 上帝作靠山.託夢賜靈感
-
第十一節 在外在現實與主觀內心動機相配合的時機下離開
-
第十二節 立石為證(卅一43-55)
-
第十三節 偷取神像.出入平安(卅一19,30-32)
-
-
第二十六章 雅各返回迦南(卅二1~卅三20)
-
第一節 摔跤(卅二22-25)
-
第二節 立約-大腿窩(卅二26-32)
-
第三節 與上帝摔跤(卅二28)
-
第四節 雅各的私心偏愛(卅三1-3)
-
第五節 我見了你的面,如同見了上帝的面(卅三4-11)
-
第六節 分道揚鑣.保持距離(卅三12-17)
-
第七節 上帝-以色列的上帝(卅三18-20)
-
-
第二十七章 示劍與底拿:雅各一家信仰之再煉盡(卅四~卅五章)
-
第一節 愚頑生命的本色(卅四)
-
第二節 人的交易和上帝的干預:保存以色列民
-
第三節 因害怕而轉向上帝,專心仰賴祂(卅五1-4)
-
第四節 上帝的干預,更新應許,以撒之終(卅五5-29)
-
-
第二十八章 以掃的世系和以東(卅六1-43)
-
第二十九章 約瑟之登場(卅七章)
-
第一節 以色列之子約瑟(卅七1-11)
-
第二節 約瑟之遭遇(卅七12-36)
-
-
第三十章 猶大與她瑪之插曲(卅八章)
-
第一節 猶大娶妻(卅八1-11)
-
第二節 她瑪捉緊時機踐義(卅八12-26)
-
-
第三十一章 家譜中的家譜(卅八27-30)
-
第三十二章 約瑟的升與降、降而復升(卅九~四十章)
-
第一節 看似平步青雲的人生起跑線(卅九1-6a)
-
第二節 拒絕得罪上帝(卅九6b-10)
-
第三節 慘被陷害(卅九11-18)
-
第四節 下在監裡有主同在(卅九19-23)
-
第五節 被下監的司酒長和司膳長(四十1-8)
-
第六節 替司酒長解夢(四十9-15)
-
第七節 替司膳長解夢(四十16-19)
-
第八節 夢之應驗(四十20-23)
-
-
第三十三章 法老的夢(四一1-13)
-
第一節 法老復述其夢(四一14-36)
-
第二節 約瑟被立為埃及的宰相(四一37-46)
-
第三節 荒年來臨之前的序曲(四一47-57)
-
第四節 聖經對於饑荒之災的其他描述
-
-
第三十四章 與兄長復和之路(四二1~四五28)
-
第一節 饑荒求糧(四二1-6a)
-
第二節 相見憶往事、留難遣往攜弟返(四二6b-24)
-
第三節 父子從未化解之怨(四二25-38)
-
第四節 耽擱的是雅各(四三1-10)
-
第五節 眾兄弟帶著便雅憫到埃及(四三11-25)
-
第六節 約瑟難忍愛弟之情(四三26-34)
-
第七節 約瑟用計留住便雅憫(四四1-17)
-
第八節 猶大替便雅憫哀求(四四18-34)
-
第九節 上帝為你們保存了餘種(四五1-8)
-
第十節 雙重的供應(四五9-24)
-
第十一節 不再麻木的心(四五25-28)
-
-
第三十五章 到歌珊之行(四六1~四七26)
-
第一節 上帝再度顯現與應許(四六1-4)
-
第二節 晉見法老(四七1-12)
-
第三節 智者約瑟以糧易畜.以糧換地(四七13-26)
-
第四節 約瑟的經濟政策是苛政或仁政?
-
-
第三十六章 雅各的領悟(四七27~四八22)
-
第一節 生養眾多(四七27-31)
-
第二節 重申上帝的應許(四八1-6)
-
第三節 大的要服事小的(四八8-20)
-
第四節 奪取亞摩利人的那一分?何時的事?(四八21-22)
-
-
第三十七章 回顧中的智慧-祝福之語暗藏玄機(四九1-28)
-
第一節 雅各的遺言(四九1-28)
-
第二節 呂便(四九3-4)
-
第三節 西緬和利未(四九5-7)
-
第四節 猶大(四九8-12)
-
第五節 西布倫和以薩迦(四九13-15)
-
第六節 但(四九16-18)
-
第七節 迦得、亞設和拿弗他利(四九19-21)
-
第八節 約瑟(四九22-26)
-
第九節 便雅憫(四九27)
-
第十節 十二支派(四九28a)
-
第十一節 雅各壽終正寢(四九28b-33)
-
-
第三十八章 約瑟體悟上帝的護佑之能-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五十1-26)
-
第一節 聲勢浩大回到希伯崙的送葬隊伍(五十1-14)
-
第二節 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五十15-21)
-
第三節 上帝必定眷顧(五十22-26)
-
-
結論
-
第一節 超越得地應許的神學
-
第二節 藉人物帶出的(神學)母題
-
第三節 人物怎麼讀
-
-
- 英文參考書目:創世記注釋
- 中文參考書目:創世記注釋與其他
- 主題索引
- 作者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