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父母會因為年邁變得依賴與脆弱,但不會因此變成你的小孩。 在陪伴父母老去的過程中,學習理解與同理, 能讓他們覺得有尊嚴與安全感,進而改善彼此互動; 你也可以放下與父母對抗的想法,學習善待自己。 由精神科醫師以專業醫學角度,告訴你如何和父母好好溝通相處,親情不吵散! 當父母年紀漸長,他們的身體外表、內心個性及行為舉止,跟以前比起來都變得不太一樣了!在與父母溝通時,常常話不投機;相處時,也總是不歡而散。本來是好意為父母著想,卻常常不合其意,反而被視為不貼心或是不孝。 作者保坂隆是知名精神科醫師,有感於身為三明治世代的中年子女常與年邁父母發生摩擦,甚至產生心結,而從心理學的觀點來解讀如何「懂得父母心」,並且提供有效的溝通技巧。 面對老後的父母,子女的態度不是只能「必須聽長輩的話」或「想辦法說服對方」極端的二選一。本書嘗試從各種角度列舉與父母折衷溝通的諸多方式,以理解父母的心情、尊重對方的想法為前提,讓彼此不再是單向對話,而能進行雙向交流,進一步達成共識。 ★面對各種奇葩型的父母,本書將提供你最佳解答父母老是堅持已見,聽不進任何建議。 父母有囤物癖,總是把環境弄得很凌亂。 父母退休後總愛呆坐在家,成天無所事事。 父母對於預立遺囑怕招來晦氣,遲遲不願討論。 父母因另一半先離世,總感覺悶悶不樂。 父母有病痛或失智傾向卻不肯就醫。 ★三大重點,教你放下與年邁父母抗爭的執著 1.分析父母因老化所引起的情緒變化與不安的真相,讓你了解父母難以啟齒的內心祕密。 2.剖析父母奇特行為背後的訊息,給予如何協助改善的技巧。 3.由專業精神科醫師提出安撫年長者身心的方法,讓你在和父母相處時更能平心靜氣、得心應手。 專業推薦朱為民|台中榮民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朱偉仁|「愛長照」總經理
- 前言
-
第一章 父母究竟在想什麼?
-
01 不接受建議的父母,不代表就是「頑固」
-
02 只要過得快樂,生活不一定要有明確目標
-
03 別把老邁的父母當成小孩看待
-
04 父母的黃昏之戀,需要子女的認同與祝福
-
05 父母個性變得急躁,是因為不想給別人添麻煩
-
06 父母的「唱反調」其實是為你著想
-
07 即使年紀大,也仍有挑戰與嘗鮮的精神
-
08 想做任何事,幾歲開始都不嫌遲
-
09 教父母善用行事曆,增加可以做的事
-
10 騙子女「沒錢」,是對金錢感到不安
-
11 對不擅長使用3C產品的父母多點耐心
-
12 送年長者稍年輕化的禮物
-
13 可以多多引導父母正面思考
-
14 勸年長者盡量不要開車的方法
-
-
第二章 整理老家可以不用爭吵,了解父母想法為首要
-
15 不是「不整理」,而是「不知該從何處著手」
-
16 捨不得丟還拚命買,家裡才會那麼亂
-
17 別強硬逼父母「斷捨離」,只要不造成危險就好
-
18 你眼中的廢物,可能是長者心中的寶物
-
19 整理的時間就是「創造回憶」的時刻
-
20 用鼓勵稱讚代替責備抱怨
-
21 強迫丟棄只會徒留懊悔
-
22 整理也可能是引發婆媳問題的導火線
-
23 雜物和煩惱都不要一個人承擔
-
24 遇到整理不來的情況時,可以找別人幫忙
-
25 整理的第一步是理解父母的人生
-
26 利用3C產品,保存大量照片與信件
-
27 無須和父母爭吵,用三個紙箱無痛丟棄物品
-
-
第三章 父母的財務與遺產問題,要適時介入與了解
-
28 弄清楚父母目前的經濟狀況是第一要件
-
29 詢問貴重物品時,可以套入假設的情境
-
30 釐清父母財務狀況的訣竅
-
31 掌握談論財務話題的時機
-
32 父母把你當成騙子,可能是失智的前兆
-
33 關於遺產:父母沒給,你不能硬要
-
34 缺乏經濟安全感的焦慮
-
35 正因為不是有錢人,所以才需要遺囑
-
36 多與父母手足聯絡感情,降低未來爭產的問題
-
37 不能強迫,也不應該逼迫父母寫遺囑
-
38 與父母維持恰當的距離,可防止詐騙上當
-
39 為了保護父母不受詐騙,子女需掌握現況
-
40 為避免詐騙,先和父母約定好絕不在電話裡談錢的事
-
41 定期關心父母,可以減少詐騙危機
-
42 趁父母還健朗時,可多了解「成年監護制度」
-
-
第四章 用心化解父母的大小煩惱
-
43 面對不愛將煩惱說出口的父母,要多給予一些耐心
-
44 好好傾聽父母的煩惱或擔憂,不一定要給意見
-
45 忘不掉的事,不用勉強忘記
-
46 拓寬銀髮族的交友圈,先從打招呼開始
-
47 消除寂寞,就能治好購物依存症
-
48 有技巧地詢問父母老後想怎麼過生活
-
49 不要強迫父母與自己同住
-
50 若父母拒絕同住,就和他們談條件
-
51 用笑容消除對死亡的煩惱
-
52 安置牌位於寺廟,可解決無人掃墓的煩惱
-
53 減輕老老照護的煩惱,可以說些慰問的話語
-
54 了解日間照護的真正功用,可降低長者的抗拒感
-
55 坦然告知長照機構的優缺點,消除父母的偏見
-
56 當照護嚴重影響自己生活時,就是詢問父母入住長照機構的最佳時機
-
-
第五章 照護年邁父母,需要多一些體貼與包容
-
57 對父母的態度不要像對小孩一樣
-
58 當父母沒動力做復健時,可給予積極的鼓勵
-
59 父母身體不聽使喚時,更要照顧他們的心
-
60 父母出現失智傾向卻不願接受治療時,要先消除他們的不安
-
61 趁父母身體還健康時,一起討論「臨終」的事
-
62 和高齡父母溝通時,要放慢速度說清楚
-
63 當父母拒絕搬到都市同住時,請尊重並默默守護他們
-
64 父母選擇獨居時,特別留意「衣食住」三個項目
-
65 不管與父母同住,或讓父母獨居,沒有一定的對與錯
-
66 好好照護父母的五大重點
-
67 與照管專員保持良好互動,照護才能好安心
-
68 對照服員心存感激,而非視其理所當然
-
69 因失去配偶的失落感,而引發「老年憂鬱」的人很多
-
70 面對無法康復的父母,盡量給予傾聽與陪伴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