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他是我母親,也是我的老小孩……
日本上班族照護失智媽媽侍親日記
一位普通的日本上班族,面對突如其來必須同時照護祖母與母親,兩種不同的照護情況,於是開始將自己照護經過、心得和方法用部落格記錄下來。歷經了種種困難與問題,家人的症狀變化、病情好壞,照護與工作的掙扎、親情與內心重擔的擺盪……,將最真實的照護集結成55則感動照護心得。
■ 習慣,是所有照顧者的最強處方箋
改善失智症周邊症狀的解決之道,三成來自藥物療法,七成須靠非藥物療法。相較藥物的控制,日常的生活模式、與照護者的相處方式,對失智者來說更為重要。許多照顧者對於初次發生的症狀都會感到驚訝、悲傷與煩惱,但失智症狀不會只出現一次,它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作者自己也從一次次的驚訝、憤怒、無所適從,到因為「習慣」讓他現在可以從容應對:
‧一直出現妄想
總是面目猙獰地控訴親戚把家裡搜刮一空,偷光所有物品,不然就是大肆講鄰居壞話,讓人沮喪無力,然而作者的一個改變卻讓媽媽將妄想內容正向化?
‧重複購買同商品
重複購買六瓶一模一樣的果醬,或在冰箱裡找到媽媽買的六團拉麵,甚至不小心吃到媽媽用壞掉的蔬菜燉煮的料理,罹患急性腸胃炎。作者竟然仍不阻止媽媽購物,反而使用「這個方法」幫助了媽媽。
‧不停陳述或詢問同一件事情
媽媽使出連續攻擊,重複說一件事超過五次。彷彿英雄電影情節,將兩人陷入時間輪迴,作者如何從心中總是氣惱,轉化反因媽媽的重複,常在心中感動落淚……
‧不動症候群
忽然看到媽媽四肢趴跪在地上,從百貨的廁所爬出來,且下半身尿濕,引起周圍的人關切。作者如何派出「美味蕎麥麵」,讓媽媽願意進行復健?
‧失智者暴怒、亂摔東西
動不動就發飆、指責別人偷他的錢包,或忽然對他人大罵「吵死了」。作者將商業法則改造,並了解某個道理後,現在還可以跟媽媽虛應幾聲,讓兩人相處起來都很舒心。
■失智照護者痛苦的多重枷鎖,如何找到出口﹖
照顧失智家人是一項重要決定,對自己的人生帶來無可避免的改變。作者認為照顧者才是主角,這一點最重要!該注意的不是「世俗或他人眼光」,而是失智患者與照顧者自己。
‧遠距離照護,要搬回去?還是通勤往返?
無法貼身照護,但擔心將家人送至照護院所會被冠上「不孝」的罪名?難得出遊內心卻覺得對家人莫名感到抱歉……最後作者才發現,照護者往往都是為了同一個原因而努力,只要明白這個道理,就能讓自己與家人過著平靜又安穩的生活。
‧該「離職」還是繼續「工作」?
無法一直向公司請假,又想好好陪伴在家人身邊,但預料之外的手術費、居家翻修的費用、家人的醫用必需品……一項項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作者分享如何不受到過去的工作方法和業種束縛的可能,讓自己保有彈性,擁有更多選擇。
‧如何能擺脫「照護很辛苦」情緒氛圍?
許多人眼裡,只要有家人需要被照護就是不幸的象徵,新聞媒體也時常報導因為照護引發的社會悲歌。同樣身為照護者也可能只顧著一味抱怨自己有多辛苦,讓人聽完後心情更加沉重。如何避免讓自己陷入照護很辛苦的負面情緒,導致身心俱疲,將照護者與被照護者推向險境?
■ 不要害怕未來的照護生活,努力活在當下!
沒人知道失智家人的病情未來將如何變化,既然如此,不如做好這一刻能做的事。說不定照顧者明天就變成被照顧的對象,沒有人可以躲過死亡與病痛。失智家人雖然變得遲鈍,但活得坦率。
身為照顧者也經常從被照護者身上學習到時間有多重要。有些事只有現在才能做。不要事後才後悔當初為什麼不做,聚焦現在這一刻才能慢慢紓解對於未來的不安!
日本上班族照護失智媽媽侍親日記
一位普通的日本上班族,面對突如其來必須同時照護祖母與母親,兩種不同的照護情況,於是開始將自己照護經過、心得和方法用部落格記錄下來。歷經了種種困難與問題,家人的症狀變化、病情好壞,照護與工作的掙扎、親情與內心重擔的擺盪……,將最真實的照護集結成55則感動照護心得。
■ 習慣,是所有照顧者的最強處方箋
改善失智症周邊症狀的解決之道,三成來自藥物療法,七成須靠非藥物療法。相較藥物的控制,日常的生活模式、與照護者的相處方式,對失智者來說更為重要。許多照顧者對於初次發生的症狀都會感到驚訝、悲傷與煩惱,但失智症狀不會只出現一次,它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作者自己也從一次次的驚訝、憤怒、無所適從,到因為「習慣」讓他現在可以從容應對:
‧一直出現妄想
總是面目猙獰地控訴親戚把家裡搜刮一空,偷光所有物品,不然就是大肆講鄰居壞話,讓人沮喪無力,然而作者的一個改變卻讓媽媽將妄想內容正向化?
‧重複購買同商品
重複購買六瓶一模一樣的果醬,或在冰箱裡找到媽媽買的六團拉麵,甚至不小心吃到媽媽用壞掉的蔬菜燉煮的料理,罹患急性腸胃炎。作者竟然仍不阻止媽媽購物,反而使用「這個方法」幫助了媽媽。
‧不停陳述或詢問同一件事情
媽媽使出連續攻擊,重複說一件事超過五次。彷彿英雄電影情節,將兩人陷入時間輪迴,作者如何從心中總是氣惱,轉化反因媽媽的重複,常在心中感動落淚……
‧不動症候群
忽然看到媽媽四肢趴跪在地上,從百貨的廁所爬出來,且下半身尿濕,引起周圍的人關切。作者如何派出「美味蕎麥麵」,讓媽媽願意進行復健?
‧失智者暴怒、亂摔東西
動不動就發飆、指責別人偷他的錢包,或忽然對他人大罵「吵死了」。作者將商業法則改造,並了解某個道理後,現在還可以跟媽媽虛應幾聲,讓兩人相處起來都很舒心。
■失智照護者痛苦的多重枷鎖,如何找到出口﹖
照顧失智家人是一項重要決定,對自己的人生帶來無可避免的改變。作者認為照顧者才是主角,這一點最重要!該注意的不是「世俗或他人眼光」,而是失智患者與照顧者自己。
‧遠距離照護,要搬回去?還是通勤往返?
無法貼身照護,但擔心將家人送至照護院所會被冠上「不孝」的罪名?難得出遊內心卻覺得對家人莫名感到抱歉……最後作者才發現,照護者往往都是為了同一個原因而努力,只要明白這個道理,就能讓自己與家人過著平靜又安穩的生活。
‧該「離職」還是繼續「工作」?
無法一直向公司請假,又想好好陪伴在家人身邊,但預料之外的手術費、居家翻修的費用、家人的醫用必需品……一項項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作者分享如何不受到過去的工作方法和業種束縛的可能,讓自己保有彈性,擁有更多選擇。
‧如何能擺脫「照護很辛苦」情緒氛圍?
許多人眼裡,只要有家人需要被照護就是不幸的象徵,新聞媒體也時常報導因為照護引發的社會悲歌。同樣身為照護者也可能只顧著一味抱怨自己有多辛苦,讓人聽完後心情更加沉重。如何避免讓自己陷入照護很辛苦的負面情緒,導致身心俱疲,將照護者與被照護者推向險境?
■ 不要害怕未來的照護生活,努力活在當下!
沒人知道失智家人的病情未來將如何變化,既然如此,不如做好這一刻能做的事。說不定照顧者明天就變成被照顧的對象,沒有人可以躲過死亡與病痛。失智家人雖然變得遲鈍,但活得坦率。
身為照顧者也經常從被照護者身上學習到時間有多重要。有些事只有現在才能做。不要事後才後悔當初為什麼不做,聚焦現在這一刻才能慢慢紓解對於未來的不安!
工藤廣伸
照護知識專門部落格主、專門失智症照護員,歷經「照護離職」的四十歲中年人。
2012年祖母被宣告罹癌,只剩半年生命,同時確診為阿茲海默型失智症,需照護度為三,同時,母親也確診為失智症,需照護度一。作者開始遠距離的照護母親和祖母,2013年底祖母去世,作者為了照護母親而離職,並在2016年考取專門照護員的執照。經營部落格「40照護」,分享並整理各種和照護有關的情報、心得。
http://40kaigo.net/
-
前言 改變自己,與失智家人相處
-
心得0 患者不是有意的,是失智症讓家人變了樣!
-
-
第1章 與失智者相處的祕訣與心法
-
心得1 出題者會影響失智測驗結果
-
心得2 判定照護需求等級的回診日,家人一定要陪同
-
心得3 利用「興趣‧關心度檢測表」找出失智患者的嗜好
-
心得4 若必須照顧自己最討厭的家人,該如何面對?
-
心得5 轉化「負面」妄想
-
心得6 媽媽重複購買同樣東西時,我的處理方法
-
心得7 我對媽媽三年不洗澡的看法
-
心得8 多說好話,讓失智家人動起來
-
心得9 習慣,是所有照顧者的最強處方箋
-
心得10 不安的心理是重複說同一件事的原因
-
心得11 我很羨慕出現「徘徊」症狀的失智患者
-
心得12 照顧者若置之不理,照護與看護的品質就會低落
-
心得13 忘記今天星期幾也無須氣餒
-
心得14 不要改變失智家人使用的日用品與所處環境
-
心得15 立刻擺脫焦躁狀態的方法
-
心得16 照顧失智家人時如何運用PDCA循環平息怒氣
-
心得17 無須理會抱怨「照護很辛苦」的人,多聽「願意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人怎麼說
-
心得18 失智照護不是「心技體」而是「體技心」
-
心得19 全家人一起擬定照護計畫
-
心得20 找到自己推崇的失智症醫生與照護員!
-
心得21 一定要知道的「實證醫學」與「敘事醫學」
-
-
第2章 失智症的好用物品
-
心得22 椰子油可以改善失智症?
-
心得23 你如何看待「健康食品」?
-
心得24 如何確認該項藥品或健康食品確實有效?
-
心得25 利用「照片」延緩失智症的發展
-
心得26 D Free便便警告器
-
心得27 善用科技,提高家屬對失智家人的關心度
-
-
第3章 失智患者與社會連結
-
心得28 年輕時的「工作」最能撼動失智患者的心
-
心得29 罹患失智症的美髮大師在異地開設髮廊的勵志故事
-
心得30 「往日工作」的記憶可對抗所有疾病,重拾健康
-
心得31 做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料理,媽媽的無限潛力
-
心得32 與其增加照顧機構,讓失智患者辛勤工作的舞台更重要
-
-
第4章 照顧者的「工作」與「離職」
-
心得33 讓照顧者持續工作的重要性
-
心得34 「NEXT求職誌」前主編闡述照護與工作之間的關係
-
心得35 如果面試時說「上次離職是為了照護家人」,結果會如何?
-
心得36 請寬容對待就業空窗期!
-
心得37 掌握業界最新型態,讓你兼顧照護與工作
-
心得38 離職時要掌握的不是「現金」而是「現金流」
-
心得39 上班族一定要認真思考四十歲以後的第二職涯
-
-
第5章 解決照顧者內心煩惱與苦悶篇
-
心得40 誰才能徹底解決失智照護面臨的困境?
-
心得41 照顧者會找到最適合的答案
-
心得42 寫下失智照護煩惱的三大好處
-
心得43 照顧者才是失智症專家!
-
心得44 失智照護者須留意「同情疲勞」
-
心得45 了解媒體對於失智照顧者的報導角度也很重要
-
心得46 讓失智照護者痛苦的三大枷鎖
-
心得47 看不見終點時為自己設立一個短期目標
-
心得48 失智者的「純真個性」
-
心得49 照顧者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陪伴」
-
心得50 長命百歲的盡頭是「失智症與欣快症」
-
心得51 從「超越老化理論」理解老人的想法
-
心得52 思考失智症與安樂死議題
-
心得53 從這個角度看,失智者是幸福的
-
心得54 「努力活在當下」有效揮別不安
-
心得55 照顧失智家人才能感受到的「人生幸福感」
-
- 結語 下一個目標是「在家實踐安寧照護」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