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
View more documents from TAAZE 讀冊生活.
「五四」新文化運動是近代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關鍵點。論者對這一運動聚訟紛紜、爭議不斷。對它的研究由於政治、黨派等因素滲入,深深打上了意識形態的烙印。本書作者多年來從事五四運動史研究,力圖撥開意識形態的迷霧,以原始材料為依據,回到歷史現場,對五四運動史作出符合歷史原貌的客觀解釋。本書圍繞新文化運動與傳統文化的關係、蔡元培、陳獨秀、胡適在新文化運動中的思想主張、《新青年》編輯演變、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等問題作了深入、獨特的解釋,是五四運動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五四」新文化運動是近代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關鍵點。論者對這一運動聚訟紛紜、爭議不斷。對它的研究由於政治、黨派等因素滲入,深深打上了意識形態的烙印。本書作者多年來從事五四運動史研究,力圖撥開意識形態的迷霧,以原始材料為依據,回到歷史現場,對五四運動史作出符合歷史原貌的客觀解釋。本書圍繞新文化運動與傳統文化的關係、蔡元培、陳獨秀、胡適在新文化運動中的思想主張、《新青年》編輯演變、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等問題作了深入、獨特的解釋,是五四運動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 自序
-
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傳統起源
-
一、清代樸學與新文化人的治學路徑
-
二、以「復古解放」為先導的「價值重估」
-
三、傳統下層文化的興起
-
四、新文化人實現傳統的創造性轉換中的歷史局限
-
-
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以「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儒學關係為中心
-
一、儒家、儒學、儒教
-
二、新文化運動反抗重建儒學意識形態─孔教
-
三、對儒家倫理的吸收與排拒
-
四、「五四」新文化人對儒學的學術評估
-
五、餘論:關於傳統與現代性的思考
-
-
蔡元培與中國現代教育體制的建立
-
一、對傳統教育的評估
-
二、「教育獨立」的理念
-
三、建立現代大學制度
-
四、教育制度轉型:一個未完成的話題
-
-
胡適與陳獨秀思想之比較研究
-
一、胡、陳聯手合作的思想基礎
-
二、胡、陳之間的思想歧異
-
三、胡、陳思想的殊途同歸
-
四、胡、陳思想與時代的關係
-
-
自由主義與五四傳統─胡適對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
-
一、五四話語與五四傳統
-
二、與革命對話:胡適看五四運動
-
三、從胡適的敘事方式看自由主義的話語特點
-
-
被解釋的傳統─五四話語在現代中國
-
一、自由主義視野下的五四運動
-
二、中國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五四運動
-
三、文化保守主義對新文化運動的反省
-
四、五四傳統:民族主義、民主、革命
-
-
《新青年》編輯演變的歷史考辨─以1920至1921年《新青年》同人來往書信為中心的探討
-
一、見證《新青年》轉折的歷史文獻:同人來往書信
-
二、《新青年》前六卷之編輯、發行
-
三、陳獨秀赴滬後《新青年》編輯辦法之初議
-
四、陳獨秀南下後與周氏兄弟的密切合作關係
-
五、《新青年》從第八卷第一號開始為中共上海發起組所主控
-
六、過渡中的矛盾爆發:陳獨秀離滬後《新青年》編輯之再議
-
七、一個插曲:懷疑胡適與研究系的關係
-
八、《新青年》的歸宿:成為中共的純理論機關刊物
-
九、結語
-
-
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
-
一、北京大學的歷史是從戊戌變法這一年開始
-
二、蔡元培的整頓使北大真正成為一所現代意義的大學
-
三、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