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五四在香港:殖民情境、民族主義及本土意識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14/06/20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9888290086
五四運動自1919年爆發至今已有九十五年。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在北京以及中國各大城市都造成很大的衝擊,對中國現代史亦有無遠弗屆的影響力。那麼遠離北京的香港,在這塊曾經的英國殖民地上,到底引起怎樣的迴響?這是過往五四研究史的一片空白。
本書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爬梳和考證,發現現時有關「五四」在香港的發展歷史陳述,以至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的說法,都出現嚴重的偏失。
無論是政治還是文化層面的「五四」,在當日的香港並沒有引起什麼迴響,跟內地大城市可謂有天壤之別。
但自1940年代開始,五四運動因應各種現實政治需要而開始為不同政治陣營的人所利用,希望透過五四運動的精神詮釋,改造現實社會。在民族主義這一主體思想帶動下,「五四」於多元混雜的香港社會裏,往往在不同人手上被不斷地利用來達至不同的目標,成為每個關鍵時刻下不同目的的動員力量,使各自政治立場和思想主張在「愛國」、「進步」、「改革」、「民主」等形形色色的「五四」精神旗幟下得以合理化和正當化。「五四在香港」的複雜性亦因此而生。
本書除糾正過往有關「五四在香港」論述的偏失外,並且研究「五四在香港」詮釋話語形成的前經後過,另一方面也藉此反思香港「地方史」形成過程中與「國家史」之間的各種複雜關係。
本書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爬梳和考證,發現現時有關「五四」在香港的發展歷史陳述,以至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的說法,都出現嚴重的偏失。
無論是政治還是文化層面的「五四」,在當日的香港並沒有引起什麼迴響,跟內地大城市可謂有天壤之別。
但自1940年代開始,五四運動因應各種現實政治需要而開始為不同政治陣營的人所利用,希望透過五四運動的精神詮釋,改造現實社會。在民族主義這一主體思想帶動下,「五四」於多元混雜的香港社會裏,往往在不同人手上被不斷地利用來達至不同的目標,成為每個關鍵時刻下不同目的的動員力量,使各自政治立場和思想主張在「愛國」、「進步」、「改革」、「民主」等形形色色的「五四」精神旗幟下得以合理化和正當化。「五四在香港」的複雜性亦因此而生。
本書除糾正過往有關「五四在香港」論述的偏失外,並且研究「五四在香港」詮釋話語形成的前經後過,另一方面也藉此反思香港「地方史」形成過程中與「國家史」之間的各種複雜關係。
-
序章 「五四」視野中的香港史書寫
-
一、不同史觀的香港研究
-
二、「五四」精神的多樣性和兩歧性
-
三、「五四」與「香港」的關係
-
四、研究「五四在香港」的意義
-
五、本書各章內容
-
-
第一章 五四運動的思想脈絡
-
一、「五四」 史上的香港與香港的「五四」史
-
二、定義「五四」:廣義與狹義
-
三、「五四」學生愛國運動的傳播
-
四、「五四」學潮之擴散
-
五、五四運動的精神變調
-
六、五四運動的精神破產
-
七、小結
-
-
第二章 「五四在香港」的播散
-
一、從中心到邊緣:「五四」的擴散
-
二、報道:「社論」的「五四」反響
-
三、報刊報道:「五四」排日風潮在港擴散和港府的防範措施
-
四、排日熱潮在港升溫:「持傘遊街案」
-
五、「持傘遊街案」後之輿論餘波
-
六、抵制日貨之有限迴響:街頭行動與日貨銷情
-
七、小結
-
-
第三章 「五四在香港」論述重探
-
一、「五四在香港」的研究及反思
-
二、陳謙的「五四」回憶
-
三、重回歷史場域
-
四、走出「五四在香港」的話語迷思的
-
五、香港中史教科書上「五四運動」內容的時代變奏
-
六、「五四在香港」引發關於香港史書寫的反思
-
七、小結
-
-
第四章 殖民主義與民族主義之間:香港之「五四」回望與利用
-
一、由「國」而「地」:二戰時期的香港「五四」紀念
-
二、從「由國而地」到「由地而國」:冷戰時期的香港「五四」紀念
-
三、「由地而國」:六七十年代報刊的「五四」紀念文章
-
四、「即地即國」:面向「九七」的「五四」紀念
-
五、小結
-
- 終章 香港與「五四」的未竟理想
-
附錄
-
附錄一 香港五四紀念活動列表(1939-2013)
-
附錄二 《智識份子的道路慶祝第四屆五四文藝節紀念特刊》目錄
-
附錄三 《文藝三十年》目錄
-
附錄四 五四認知問卷調查
-
附錄五 2004-2013 香港五四青年節綜述
-
- 參考資料及書目
- 後記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