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就儒家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五常德,從生活面來實現。
-
第一講:儒家精神與社會關懷
-
前言
-
何謂儒者
-
儒家精神
-
-
一、聖學的傳承—中與仁
-
「中」的心法傳承
-
得中行仁
-
一以貫之
-
天人合一的聖人之學
-
終極關懷:禮運大同的實現
-
-
二、聖人之學的實踐
-
實現幸福人生的理想
-
幸福的人生
-
活佛恩師:幸福之保證
-
-
三、自身做起—孝悌立本
-
幸福人生從「修身」開始
-
入世的關懷
-
修身齊家
-
家是幸福的支柱
-
身修而後齊家
-
-
四、如何修身,是建構幸福家庭的必要條件
-
修身即是修己
-
道德仁義存心—活佛恩師慈訓
-
修身要領
-
-
結語
-
-
第二講:仁人的胸懷
-
一、仁的義理
-
仁的義理內涵
-
-
二、仁的涵養功夫
-
克己復禮為仁
-
莊子的寓言
-
-
三、涵養仁心從「修身」作起
-
仁心的發揮
-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
-
四、仁的實踐
-
孔子對仁的體證與實踐
-
以仁修身:五福臨門
-
以仁修身:避禍得福
-
如何以仁修身
-
(一)仁之「恕」
-
(二)仁之「孝」
-
(三)仁之「慈」
-
(四)仁之「寬」
-
(五)仁之「厚」
-
-
結語
-
-
第三講:義士的行誼
-
一、義的義理
-
義士
-
-
二、義的涵養
-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清白身心,知恥改過
-
公正無私,通達情義
-
-
三、義的實踐
-
「義」的六項實踐內涵
-
(一)義之「正」
-
(二)義之「直」
-
(三)義之「弟」
-
(四)義之「勇」
-
(五)義之「介」
-
(六)義之「恥」
-
-
結語
-
-
第四講:禮儀的風采
-
一、禮的內涵與精神
-
二、禮的涵養與實踐
-
(一)禮之「敬」
-
(二)禮之「謹」
-
(三)禮之「謙」
-
(四)禮之「讓」
-
-
結語
-
-
第五講:智慧的思考
-
什麼是世間的真寶—智慧
-
真正重要的是:無形的財富
-
一、前言
-
智慧的能力
-
智慧與聰明
-
-
二、智慧的涵養
-
生存的智慧
-
修辦的智慧
-
-
三、生活的智慧
-
生活的智慧
-
-
四、智慧的鑰匙:「真誠」
-
五、智慧的開啟:得真道
-
生命智慧的開端
-
生死的智慧
-
-
六、智慧的實踐〈修身指南大學圖〉
-
(一)智之「知人知言」
-
(二)智之「窮理」
-
(三)智之「知命」
-
(四)智之「視明聽聰」
-
-
結語
-
-
第六講:信實的人生
-
一、前言
-
信的義理
-
-
二、信實的涵養
-
(一)信用
-
(二)信心
-
(三)信任
-
(四)信實
-
(五)信德
-
-
三、信實的實踐〈修身指南大學圖〉
-
(一)信之「不二」
-
(二)信之「真」
-
(三)信之「誠」
-
(四)信之「不欺」
-
-
結語
-
-
第七講:父子有親
-
事親有三道
-
色難
-
一、前言
-
人倫親情,出於天性
-
孝—南屏道濟
-
人之本源
-
孝有三等
-
-
二、父母的道:教養
-
(一)善撫愛保育,善教導規矩
-
(二)人格的成就:教養之道
-
聖人立教
-
-
三、子女的道:孝養—滴水還原,感恩報本
-
(一)孝子之行
-
(二)行孝有五
-
(三)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歡喜行孝
-
(四)十種不孝
-
-
結語
-
-
第八講:孔子與道統文化傳承
-
道統前東方十八代
-
一、孔子生平行誼
-
父親叔梁紇
-
早年困苦
-
喜歡祭拜
-
十五志於學
-
三十而立
-
廣開平民之學
-
離魯至齊
-
任大司寇
-
墮三都
-
齊國計逐孔子
-
周遊列國
-
孔子見南子
-
削跡伐壇
-
陳蔡絕糧
-
孔子歸魯
-
-
二、孔子與道統文化的傳承
-
(一)繼志述事
-
(二)一以貫之
-
「仁」的核心思想
-
得中行仁
-
天人合一
-
行仁即是行道
-
禮運大同
-
《禮記.禮運篇》
-
倫理綱常
-
禮樂教化
-
-
結語:孔子與世界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93871/5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