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張居正解說士君子官德修治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2/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657938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論語》作為孔子及學生的言行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及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與「禮」。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
張居正以最通俗的明代白話文,加上不少自己的見解,用講經的形式為皇帝講解《論語》,從而影響皇帝,使皇帝樹立自己的威信,並學習治國、為官之道。
  • 一、政治:上正為政,下正為治
  • 二、官不數典忘祖,民風自厚
  • 三、官具「五德容」者,人自敬信不疑
  • 四、王道雖以和為貴為美,也須以禮節之
  • 五、為官「三要」:說話算數,敬人不屈己,不失可近之人
  • 六、士君子的四條官德:勤、儉、實、正
  • 七、治國「五要」:敬、信、節、愛、時
  • 八、政治之責任:教民知恥、知罪、知禮
  • 九、求官之道在少說錯話少幹錯事
  • 十、服民心只須兩條:用正人去邪惡
  • 十一、治國化民四事:身正、孝慈、用賢、教庸
  • 十二、「政」就是以孝友之道來治事
  • 十三、觀既往而知將來「百世可知」
  • 十四、以下犯上者不如夷狄
  • 十五、君使臣有理有誠,臣事君盡心盡力
  • 十六、既成事實勿論;無可挽回的不諫;既往不咎
  • 十七、管仲器小在越禮不在儉
  • 十八、奏樂之道與政相通
  • 十九、聖人失位去國,不失木鐸警音
  • 二十、舜政盡美盡善,周治盡美欠善
  • 二十一、治國「三本」:寬、敬、哀不可一缺
  • 二十二、貪天下利者必招天下怨
  • 二十三、人君以禮讓在先治國何難
  • 二十四、不患無名無位,可憂者無才無德
  • 二十五、齊賢如春園草日高,內省如恒河水自潔
  • 二十六、厚德招鄰,孤者乏德
  • 二十七、數諫上司者必辱,屢勸朋友者必疏
  • 二十八、孔子嫁女於公冶長:擇人先擇德
  • 二十九、孔子嫁姪女於南容:以其識時務知進退
  • 三十、人之才可見,其德不可外觀
  • 三十一、自知者必不滿於已知,自嘆不如必上進達
  • 三十二、以言取人必有所失
  • 三十三、不屈物惑者為剛,能勝己欲者為強
  • 三十四、上者不自是,可以為聖君賢主
  • 三十五、鄭用一人而自全二強之間,子產君子四道列春秋之賢
  • 三十六、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 三十七、大智者不妄求禍福於鬼神
  • 三十八、楚子文三任三免無喜怒,齊文子三去三就為一清
  • 三十九、孔子批「三思而後行」,稱二思則可
  • 四十、何謂「智可及愚不可及」
  • 四十一、人君安世之法:不念舊惡,自少恨怨
  • 四十二、王者之道:臨下以簡,御眾以寬
  • 四十三、伯子論簡政
  • 四十四、用人之道:不因短而棄其長
  • 四十五、為官須走大路而不入小道
  • 四十六、官場做人當學孟之反策馬掩功
  • 四十七、澆薄之世以佞口美色悅人可嘆
  • 四十八、出屋須由門,做人走正道
  • 四十九、知此道不如好此道,好此道不如樂此道
  • 四十九、敬鬼神而遠之為智,盡其力而後得為仁
  • 五十、不除舊無以佈新,不革弊無以興利
  • 五十一、自己要站得住也得給他人留有立足之處
  • 五十二、用行舍藏;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 五十三、不可以執鞭之賤而求富貴
  • 五十四、待人取進退,取善不取惡;來者不拒,往者不追
  • 五十五、奢者必亡國敗家,過儉則有失鄙嗇小氣
  • 五十六、泰伯三讓天下為至德,而莊子非之
  • 五十七、美德也要恰到好處把握分寸
  • 五十八、勇不安貧與不仁為惡者是動亂之源
  • 五十九、不知捨己從人者,才美周公也無用
  • 六十、不為官祿而學者難得
  • 六十一、治世出而行善,亂世隱而學節
  • 六十二、居官當盡職而不可越位
  • 六十三、舜禹雖有天下,卻無私如同與己不相干
  • 六十四、唯堯能夠效法天的高遠廣大
  • 六十五、善用人者成其大,能以大敬小者王天下
  • 六十六、大禹王政儉勤無可挑剔
  • 六十七、有德之人走到哪裡都是有德之地
  • 六十八、孔子嘆天地永續無窮如流水
  • 六十九、沒見過有「好德如好色」的人
  • 七十、成敗都只差那麽一點點
  • 七十一、唐棣之花,思之不遠
  • 七十二、孔子上朝見什麽人說什麽話
  • 七十三、不言則已,言必有中
  • 七十四、「登堂入室」之由來
  • 七十五、「過」與「不及」都各有所偏而非中非正
  • 七十六、子路說「何必讀書,然後為學」
  • 七十七、孔子考問治策於四弟子獨贊曾皙
  • 七十八、進讒如水者為大誣,訴冤至極者多偽情
  • 七十九、治國「三大策」而民信重於足食、足兵
  • 八十、存忠信於心而德日增;無愛惡之私則無惑
  • 八十一、比吃飯還重要的是君臣父子各行其道
  • 八十二、子路無宿諾,片言可斷獄
  • 八十三、為官善斷案不難,難在使民無爭訟
  • 八十四、從政不可倦怠職守,行政盡心無偽
  • 八十五、政者正,領導帶頭正誰敢不正
  • 八十六、為官不貪,不招盜賊
  • 八十七、君子德風,小人德草,為政焉用殺
  • 八十八、求己達者德人,求人聞者喪己
  • 八十九、無私為上德,無惡為修德,無忿便無惑
  • 九十、為政之道:身先、親勞、無倦
  • 九十一、主官須明責授權,容人小過,舉用賢能
  • 九十二、陞官之道雖複雜,為政之道很簡單
  • 九十三、熟讀詩三百,不懂人情政故也無用
  • 九十四、官身正不令而行;不正雖令不行
  • 九十五、孔子論衛大夫「三茍」之賢知足自富
  • 九十六、王政《三境界》:庶民、富民、德民
  • 九十七、政治之首要在治惡除穢
  • 九十八、王道治世須三十年後可收效
  • 九十九、身正從政不難,身不正何以正人
  • 一〇〇、知為君難,可一言興邦,專制則一言喪邦
  • 一〇一、近治遠服,近悅遠來
  • 一〇二、為政欲速則不達遠,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一〇三、孔子四論士大夫才德等級
  • 一〇四、所有人都贊成的未必是好人,所有人都反對的註定是惡人
  • 一〇五、好官容易服事很難取悅,但善用人
  • 一〇六、好官泰然而不傲物,小人自恃凌人而受禍
  • 一〇七、剛、毅、木、訥,與仁相近
  • 一〇八、親和力是為人做官的一種美德外在
  • 一〇九、不教民習武而使之戰如殺民
  • 一一〇、無能無功而受祿為恥,不競不傲不怨不貪為難得
  • 一一一、貪物戀家之人不合適為官
  • 一一二、遇「明主」可直言高行,逢「昏君」不可以直取禍
  • 一一三、鄭國四賢各施己長而無嫌無猜
  • 一一四、孔子論子產、子西、管仲
  • 一一五、衛大夫文子薦家臣與己同列於朝
  • 一一六、衛靈公無道而不亡因有賢臣在朝
  • 一一七、不慚之大言切勿輕信
  • 一一八、「無為而治」的兩大前提
  • 一一九、忠信誠敬可通行天下
  • 一二〇、史魚直道事國如一,伯玉進退審時
  • 一二一、不與可談者交流為失人;與不可談者談為失言
  • 一二二、殺身成仁:生有所不求,死有所不避
  • 一二三、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居於其地交其賢
  • 一二四、治國用三代之禮法,禁淫聲遠奸小
  • 一二五、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菩薩懼因,眾生怕果
  • 一二六、孔子為何如此絕望
  • 一二七、知賢不薦,如同竊位
  • 一二八、嚴己寬人,自遠積怨
  • 一二九、不說如何如何者無奈其何
  • 一三〇、花言足亂視聽,小不忍則亂大謀
  • 一三一、人能弘道,道不弘人
  • 一三二、「過錯」:有過不改方為錯
  • 一三三、道同者心同,道不同不相為謀
  • 一三四、詞以達意為主,多言便是廢話
  • 一三五、孔子所教:領導者就是「導盲」服務
  • 一三六、陳力就列不能者止;虎兕出柙,監者有責
  • 一三七、國家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貪患不安
  • 一三八、遠人不服以德召之;既來之,則安之
  • 一三九、政出多門,令自下出,沒有不垮臺的
  • 一四〇、孔子失言於「牛刀割雞」
  • 一四一、能行五者於天下可當途執政
  • 一四二、色厲內荏者如剜墙盜洞之賊
  • 一四三、患得患失的「鄙夫」不可共事
  • 一四四、古今狂、廉、愚「三疾」之不同
  • 一四五、間紫奪朱,鄭音亂樂,利口覆家
  • 一四六、直道事人到哪都遭三黜,枉道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 一四七、周公教子立國四道
  • 一四八、周母四胎生八賢皆見用於朝
  • 一四九、見危致命見得思義者可託大事
  • 一五〇、人可以被鄙視,不可被無視
  • 一五一、孟莊子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
  • 一五二、法官當有哀民惻隱之心而勿好大喜功
  • 一五三、堯舜之誡:百姓窮苦統治便告終結
  • 一五四、商湯說:君有罪不要牽連天下
  • 一五五、周武王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 一五六、周武王開國所興九事
  • 一五七、二帝三王治道有四:「寬、信、敏、公」
  • 一五八、孔子說:「尊五美,屏四惡」,則可從政
  • 一五九、怎樣才能實現「五美政」
  • 一六〇、孔子論「四惡政」:虐、暴、賊、吝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