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文話文化音樂
藝術本身就是無所不包的,音樂、美術、文學等領域交織並豐富的藝術的內涵,透過跨領域的對話、討論,進行多面向的研究,將激盪出更多的火花,刺激出更具啟發性的思考。
羅基敏教授多年來浸淫於音樂領域中,深知文學與音樂之間相互交融,成就了無數偉大的作品,但國內這方面的跨領域研究卻相當缺乏,因此她嘗試以不同角度對音樂文本與文字文本做文化思考之探討,分享她對「文學與音樂」研究的心得。在她看來,音樂與文學最有力的結合有二種意涵:抽象的音樂必須透過具象的文字方能被討論、被研究;同時文學與音樂的互動也必須放在文化背景及傳承的大視野下來檢視。《文話/文化音樂》一書即以此為起點出發,分別介紹:文學與音樂的互動方式(包括聲樂作品或是以音樂表現文學的交響詩等,以及文學中如何談音樂);檢視古典音樂歷史上,「中國」所扮演的角色;最後,則是探討當兩個文化透過音樂產生接觸時,會有何種瞭解、誤解與融合。本書乃是羅基敏教授繼《浦契尼的杜蘭朵》一書後另一音樂佳構,它的適時出版將帶給讀者最深刻的音樂意像與省思。
羅基敏教授多年來浸淫於音樂領域中,深知文學與音樂之間相互交融,成就了無數偉大的作品,但國內這方面的跨領域研究卻相當缺乏,因此她嘗試以不同角度對音樂文本與文字文本做文化思考之探討,分享她對「文學與音樂」研究的心得。在她看來,音樂與文學最有力的結合有二種意涵:抽象的音樂必須透過具象的文字方能被討論、被研究;同時文學與音樂的互動也必須放在文化背景及傳承的大視野下來檢視。《文話/文化音樂》一書即以此為起點出發,分別介紹:文學與音樂的互動方式(包括聲樂作品或是以音樂表現文學的交響詩等,以及文學中如何談音樂);檢視古典音樂歷史上,「中國」所扮演的角色;最後,則是探討當兩個文化透過音樂產生接觸時,會有何種瞭解、誤解與融合。本書乃是羅基敏教授繼《浦契尼的杜蘭朵》一書後另一音樂佳構,它的適時出版將帶給讀者最深刻的音樂意像與省思。
- 縮寫符號說明
- 註腳、書目及引用資料說明
- 前言:音樂—文學—文化
-
壹、文學與音樂之互動
-
一、文學與音樂《飛行的荷蘭人》:華格納的「未來女子」
-
二、音樂裡的文學描繪詩作之音樂:荀白格的《昇華之夜》
-
三、文學裡的音樂以文述樂—白居易的《琵琶行》與劉鶚《老殘遊記》的〈明湖居聽書〉
-
-
貳、主題「中國」
-
四、由《中國女子》到《女人的公敵》—十八世紀義大利歌劇裡的「中國」
-
五、由童話到歌劇:十九世紀的《杜蘭朵》歌劇
-
六、世紀末的頹廢:馬勒的《大地之歌》
-
-
參、音樂與文化
-
七、這個旋律「中國」嗎?—韋伯《杜蘭朵》劇樂之論戰
-
八、由罄樂作品中的音樂與語言看台灣當代文化的多元發展
-
- 中外譯名對照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