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黃宗羲儒學思想研究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梨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與顧炎武、王夫之同稱清初三大儒,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盛譽。
本書以黃宗羲的儒學思想作為研究主軸,界定黃宗羲的思想為內在超越的元氣一本論,並考察了黃宗羲與其師劉宗周的思想關聯,梳理了黃宗羲品評宋明儒學的義理綱維,審定了黃宗羲與呂留良、潘平格、陳乾初的學術爭論,辨析了黃宗羲針對佛老與天主教的學理批判,闡釋了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的天下情懷。
本書以黃宗羲的儒學思想作為研究主軸,界定黃宗羲的思想為內在超越的元氣一本論,並考察了黃宗羲與其師劉宗周的思想關聯,梳理了黃宗羲品評宋明儒學的義理綱維,審定了黃宗羲與呂留良、潘平格、陳乾初的學術爭論,辨析了黃宗羲針對佛老與天主教的學理批判,闡釋了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的天下情懷。
-
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 晚明的社會變遷
-
一、社會風氣的變化
-
二、學術思想的變化
-
-
第二節 黃宗羲的學思進程
-
一、人生歷程的分期
-
二、相關文獻的考證
-
-
-
第二章 本體與工夫
-
第一節 氣與理
-
一、流行與主宰
-
二、主宰的別名
-
三、流行的變化
-
-
第二節 性與心
-
一、性善與性惡
-
二、人心與道心
-
三、以心而著性
-
四、理氣與心物
-
-
第三節 工夫論
-
一、起點的前理解
-
二、顯現自我主宰
-
三、回復完整本體
-
-
第四節 即工夫即本體
-
一、盈天地者何
-
二、本體的充實
-
三、工夫的多樣
-
-
-
第三章 學脈與史慧
-
第一節 回護與贊許
-
一、周敦頤
-
二、程顥與程頤
-
三、程門弟子
-
四、陸九淵
-
五、陳獻章
-
六、王陽明
-
七、江右王門
-
-
第二節 簡別與批判
-
一、心外別尋主宰為理
-
二、單就心之主宰為理
-
三、單就心之流行為理
-
附論:東林三君子
-
-
第三節 繼承與發展
-
一、對於蕺山學的認識
-
二、對於蕺山學的發展
-
-
第四節 經史與經世
-
一、儒者之學,經緯天地
-
二、言性命者,必究於史
-
三、功力所至,即其本體
-
四、道由器見,續傳絕學
-
-
-
第四章 分辨與定位
-
第一節 黃宗羲與呂留良
-
一、呂留良的學術宗旨
-
二、黃、呂哲學架構比較
-
三、黃、呂政治思想比較
-
-
第二節 黃宗羲與潘平格
-
一、潘平格的學術宗旨
-
二、黃宗羲對潘平格的批評
-
三、黃、潘哲學架構比較
-
-
第三節 黃宗羲與陳乾初
-
一、陳乾初的學術宗旨
-
二、黃宗羲對陳乾初的評價
-
三、黃、陳哲學架構比較
-
-
-
第五章 佛老與天主
-
第一節 黃宗羲與佛教
-
一、闢佛之史實
-
二、性理與氣心
-
三、儒學與佛學
-
-
第二節 黃宗羲與道教
-
一、老學之界定
-
二、儒道之辨別
-
三、易學之核衡
-
-
第三節 黃宗羲與耶教
-
一、上帝之意涵
-
二、耶穌與人鬼
-
三、天堂與地獄
-
-
-
第六章 政道與治道
-
第一節 王霸之分與人性之辨
-
一、王道與霸道
-
二、為己與為人
-
-
第二節 成人成物的治道佈局
-
一、君民之關係
-
二、權益之關係
-
-
第三節 明夷待訪的歷史意義
-
- 餘論 黃宗羲與啟蒙
- 附錄一 論許孚遠儒學思想之歸屬
- 附錄二 《明儒學案.師說》「鄧先生」考述
- 附錄三 論《明儒學案序》原本與改本的學理關係
- 附錄四 黃宗羲的氣節 問題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98401/2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