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京都崑曲往事

作者
出版日期
201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2215609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自明朝中葉,崑曲傳入北京,並進入宮廷,成為明清兩朝之宮廷藝術,作為國家意識形態之組成和時尚所好,由京城向全國輻射和傳播,崑曲因而奠定其「國劇」之地位,直至清朝末年,皮黃盛行,崑曲漸衰,宮廷崑曲一則流落京畿,保存於鄉間崑弋班社,一則保留於皮黃班中。民國初年,梅蘭芳等人以崑曲為號召,崑弋班亦進入北京,一時有「崑曲復興」之說。韓世昌被譽為「崑曲大王」,與梅蘭芳並稱。此後,崑弋班社分分合合,於亂世輾轉於平、津、河北鄉間,並曾發動全國巡演,保存並傳播了北方的崑曲一脈。在國共易手之後的中國大陸,北方崑曲亦有著生生滅滅之歷程,因而見證著特殊的社會歷史進程。
  • 歷史現場
    • 漫話「清代宮廷崑曲」(張衛東口述 陳均整理)
    • 皮簧班中的京派崑曲(朱復)
    • 崑弋班的入京與重振(朱復)
    • 崑弋班的瓦解與衰微(朱復)
    • 民初之崑曲「復興」(張豂子著 陳均輯)
    • 記故都慶生社─華北僅存之崑弋班(殺黃)
    • 《北洋畫報》所載崑弋舊聞(陳均輯)
    • 崑曲老伶工陶顯庭之生平(劉炎臣)
    • 清末以來北方崑弋老生瑣談(張衛東口述 陳均整理)
    • 北京崑劇的生生死死(叢兆桓)
  • 現身說戲
    • 我演《鍾馗嫁妹》(侯玉山)
    • 我是怎樣演《林沖夜奔》的(侯永奎)
    • 《單刀會》略說(侯少奎口述 陳均整理)
    • 我演《醉打山門》(周萬江口述 陳均整理)
    • 談《李慧娘》的表演(周萬江口述 陳均、楊鶴鵬整理)
    • 《草詔》的表演藝術(張衛東口述 陳均整理)
    • 談《胖姑學舌》(張衛東口述 陳均整理)
    • 我所親歷的《李慧娘》事件(叢兆桓口述 陳均整理)
    • 我與《晴雯》(顧鳳莉)
    • 《千里送京娘》創演始末(陳均採寫)
  • 附錄
    • 北方崑曲傳統劇目
    • 本書主要作者簡介
  • 後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