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崑曲研究新集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262602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集結崑曲研究權威吳新雷近十五年發表的崑曲論文,包括崑山腔形成發展的歷史考證,崑曲名劇的賞析,《牡丹亭》、《長生殿》等工尺譜的研究,對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評論,與白先勇的對談,當今崑曲藝術傳承與發揚的展望等,鑒古觀今,深廣而多新見。

本書集結崑曲研究權威吳新雷近十五年發表的崑曲論文,包括崑山腔形成發展的歷史考證,崑曲名劇的賞析,《牡丹亭》、《長生殿》等工尺譜的研究,對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評論,與白先勇的對談,當今崑曲藝術傳承與發揚的展望等,鑒古觀今,深廣而多新見。

作者也發現了一些新史料並精審考訂,如〈明刻本《樂府紅珊》和《樂府名詞》中的魏良輔曲論〉、〈崑曲折子戲和《霓裳文藝全譜》初探〉、〈《紫釵記》的傳譜形態及臺本工尺譜的新發現、《牡丹亭》臺本〈道場〉和〈魂遊〉的探究〉、〈論玉山雅集在昆山腔形成中的聲藝融合作用〉諸篇,識見精微,甚有學術價值。

崑曲研究新集 題序

在臺灣大學曾永羲教授主編的《國家戲曲研究叢書》第七輯中,有一本他為我定名的《吳新雷崑曲論集》,那是我遴選二○○六年以前的拙作編成的。該書於二○○九年出版後,想不到竟博得中央大學洪惟助教授的稱許,而且在他主編的《崑曲叢書》中也要為我出書,他認為二○○六年以來我發表的一系列新作很值得再結為新集。我知道,曾先生和洪先生是臺灣推廣崑曲藝術具有組合性的傑出代表。他倆最大的功德是在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和文建會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共同策劃,共同主辦了六屆「臺灣崑曲傳習計畫(傳習班)」,培養了大批寶島的崑曲傳承者和接班人;他倆又結伴奔忙於海峽兩岸,到大陸各崑劇院團錄製了二百多個崑劇經典劇碼的音像片,為崑曲藝術的發揚光大作出了重大貢獻。恰巧他倆都是我的好友,在各自主編的叢書中都給我分惠學術園地。曾先生給我出書後,洪先生也給我出一本新集,承蒙他倆的厚愛,我真是永世感念的呵!

這部《崑曲研究新集》共收錄拙作二十九篇,主要是二○○六年以來的新作,也適當補選了一些之前的論述。為了結構分層起見,輯為七檔,基本上每輯四篇,長短不拘,大致是性質相近或內容相關的文章歸在一起。文末附記原載書刊的出處,以便讀者查考。

第一輯收錄崑曲研究史的回顧性文存,有大範圍的百年回顧,也有小範圍的六十年回顧。第二輯考證了魏良輔《南詞引正》關於元末崑山腔原創歌手顧堅與玉山雅集主人顧瑛「為友」的歷史情況,辨析《樂府紅珊》和《樂府名詞》卷首也載有

吳新雷

江蘇江陰人,1933年生。1955年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畢業,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專長為文學史、戲曲史、崑劇學和紅學。曾任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常務副主編。

發表論文兩百多篇,出版專書《曹雪芹》、《中國戲曲史論》、《二十世紀前期崑曲研究》、《吳新雷崑曲論集》、《兩宋文學史》(合著)、《曹雪芹江南家世從考》(合著)、《元散曲經典》(合著)等十多種,並主編《中國崑劇大辭典》、《中國崑曲藝術》和高等學校教材《崑曲藝術概論》等。

  • 【總序】崑曲叢書第三輯總序/洪惟助
  • 崑曲研究新集 題序/吳新雷
  • 第一輯
    • 關於崑劇研究的世紀回顧
    • 孔尚任和《桃花扇》研究的世紀回顧―為《桃花扇》問世三百周年而作
    • 近三十年來崑曲研究之概略回顧
    • 六十年來江蘇崑曲研究的概略回顧
  • 第二輯
    • 論玉山雅集在崑山腔形成中的聲藝融合作用
    • 明刻本《樂府紅珊》和《樂府名詞》中的魏良輔曲論
    • 吳梅遺稿《霜崖曲話》的發現及探究
    • 為繼承發揚吳梅曲學的優良傳統而努力―錢南揚先生在南京大學喜結碩果的教研之路
  • 第三輯
    • 論宋元南戲與明清傳奇的界說
    • 南戲《琵琶記‧糟糠自厭》(〈吃糠〉)鑒賞
    • 傳奇《牡丹亭‧遊園》鑒賞
    • 《桃花扇》批語發微
  • 第四輯
    • 程硯秋先生的崑曲演唱和曲學成就
    • 花落誰家―程硯秋「玉霜簃藏曲」的最終歸宿
    • 《馬得崑曲畫集》題跋
    • 為崑曲藝術插上發揚光大的翅膀―在國家崑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 第五輯
    • 青春版《牡丹亭》的獨特創意和傑出成就
    • 赴美參加崑曲《牡丹亭》學術研討會的經歷
    • 中國和美國:全球化時代崑曲的發展―採訪白先勇的對話錄
    • 崑劇「青春版《牡丹亭》」訪美巡演的多重意義
  • 第六輯
    • 《牡丹亭》崑曲工尺譜全印本的探究
    • 《牡丹亭》臺本〈道場〉和〈魂遊〉的探究
    • 蘇南道家樂曲與崑曲的關係
    • 《紫釵記》的傳譜形態及臺本工尺譜的新發現
  • 第七輯
    • 關於《長生殿》全本工尺譜的印行本
    • 《審音鑒古錄》的道光刊本和咸豐刊本
    • 關於崑曲《霓裳新詠譜》的兩種抄本
    • 崑曲折子戲選集《霓裳文藝全譜》初探
    • 崑山腔形成期的顧堅與顧瑛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