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東風西漸:《泰凱爾》知識分子的"中國夢"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13270138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東風壓倒了西風”。 《泰凱爾》(Tel Quel),一份發行於1960-1982年的法國先鋒文學雜誌,聚集了眾多知名的知識份子(羅蘭·巴特、克利斯蒂娃、德里達、福柯等)。這些先鋒派知識份子做起了美麗的“中國夢”――意圖以“毛主義”為旗號在法國進行全面的“革命”,這是一場文學和思想運動,它影響了法國乃至整個西方當代文化的發展。
本書是對《泰凱爾》的毛主義這一歷史現象展開跨越學科的綜合研究。作者認為《泰凱爾》中國夢在文化上的貢獻可以比肩啟蒙時代思想巨擘們對中國形象的借用,它促進了中國文化在西方的傳播,促進了中西文化的深度融合,更重要的是參與甚至引領了西方最近一波文化大創造。

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曾經任教于法國里昂第三大學(講師)。
研究領域為法國當代思想和跨文化研究,多年來致力於從跨文化角度研究法國毛主義以及毛主義對法國當代思想版圖的影響和重構,尤其注重于對阿爾都塞學派和《泰凱爾》知識份子群體與毛主義關係的研究。
已出版著作一部(法文),發表文章近20篇(中、法、英三語);主持國家課題一項,教育部課題兩項,校級課題一項;曾經獲得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 前言
    • 一、为什么要研究法国的毛主义?
      • (一)“五月风暴”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 (二)对知识分子角色的反思
    • 二、为什么要研究《泰凯尔》的毛主义?
      • (一)《泰凯尔》的毛主义:法国知识分子毛主义的典型
      • (二)对新的知识生产机制的探索
      • (三)研究上的欠缺
    • 三、主要的研究方法
      • (一)历史与文本相结合的方法
      • (二)跨文化的研究方法
      • (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泰凯尔》与毛主义
    • 一、关于《泰凯尔》
      • (一)《泰凯尔》:一本先锋杂志
      • (二)《泰凯尔》与理论
      • (三)《泰凯尔》与政治
    • 二、法国的毛主义
      • (一)什么是法国的毛主义?
      • (二)法国毛主义的分类
      • (三)作为文化现象的法国毛主义
    • 三、《泰凯尔》的毛主义
      • (一)《泰凯尔》毛主义的演化
      • (二)《泰凯尔》毛主义的主要活动
  • 第二章 《泰凯尔》毛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 一、《泰凯尔》从马克思主义到毛主义的转向
      • (一)60年代法国的马克思主义
      • (二)《泰凯尔》与马克思主义
      • (三)《泰凯尔》对“教条修正主义”(dogmatico-révisionnisme)的批判
      • (四)《泰凯尔》的毛主义转向
    • 二、毛主义时期的《泰凯尔》:毛主义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 (一)《泰凯尔》对毛泽东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借鉴
      • (二)《泰凯尔》的毛主义文艺思想
      • (三)《泰凯尔》的毛主义政治参与
    • 三、《泰凯尔》毛主义的解体
      • (一)法国思想界的右转与“新哲学”的兴起
      • (二)《泰凯尔》毛主义解体的原因
  • 第三章 《泰凯尔》毛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 一、中国文化与《泰凯尔》毛主义者的自我辩护
    • 二、《泰凯尔》对中国文化的“激情”
      • (一)毛主义之前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借鉴
      • (二)毛主义时期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
      • (三)毛主义之后:一切尽在“道”中
    • 三、《泰凯尔》的先锋文化政治与中国文化
      • (一)《泰凯尔》先锋文化的内在矛盾:美学的还是政治的?
      • (二)为《泰凯尔》先锋文化政治服务的中国文化
      • (三)小结:《泰凯尔》对中国文化的“激情”既是美学的,也是政治的
  • 第四章 《泰凯尔》毛主义与关于中国的想象
    • 一、《泰凯尔》关于中国想象的缘起
      • (一)《泰凯尔》对于“异化”的反抗
      • (二)《泰凯尔》关于中国想象的内容
    • 二、想象中国与现实中国的相遇
      • (一)对中国的“标准”访问
      • (二)罗兰·巴特的沉默
      • (三)“中国在哪里?”(弗朗索瓦·瓦尔的观点)
      • (四)美国:新的希望之地
    • 三、对于《泰凯尔》关于中国想象的反思
      • (一)作为“内向投射”的《泰凯尔》毛主义
      • (二)“内向投射”与关于中国的想象
      • (三)关于中国的想象与欧洲中心主义
      • (四)关于中国的想像与知识分子的异化
      • (五)如何走出关于中国的想象?
  • 参考资料
  • 附录
  • 出版地 新加坡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