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發端於三十年前的「農村改革」是怎樣實現的?它是出於黨的英明領導,或「改革設計師」的偉大傑作,還是農民針對當權的自發性「反行為」的一個結果?這是本書旨在回答的一系列問題,即農民採用什麼方式才能避開嚴酷的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他們的目的?除了制度性變革的追求,農民還靠著怎樣的智慧,拿走了糧食產量的百分之二十,維持了自己的生存。這一切表明,所謂「人民公社」、「集體經濟」,在貌似威嚴的表象下,早已「面目全非」,它的基礎已另有所在,在這種情況之下,它還能、還有必要維持下去嗎?——「反行為」研究,將為讀者呈現一個令人震撼的農村社會,一個令人驚歎的農民形象。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教授,在研究中國農村改革及相關的歷史問題上卓有建樹,有《十八世紀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政府政策》、《租佃制度新論──地主、農民和地租》、《人民公社時期中國農民反行為調查》等重要著作。
- 序(杜润生)
- 绪论
-
第一部 懵懵懂懂的時期
-
第1章 合作化:强迫加自愿
-
1.从土改说起
-
2.土地改革的意义所在
-
3.土改后的所谓黄金时代
-
4.集体化提早动手
-
5.风暴刮起
-
6.运动出现危机
-
7.大风暴
-
-
第2章 社內生活及制度問題
-
1.互助组
-
2.初级社
-
3.高级社的生活生产
-
-
第3章 生產下降,危险的信号
-
1.生产问题的暴露
-
2.统购统销所起的作用
-
3.集体化初期大减产
-
4.早期农民行为
-
5.社教反映的农民思想
-
-
-
第二部 大梦初覺
-
第4章 大跃進大饑荒
-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
2.农民反应
-
3.集体经济重新格式化
-
-
-
第三部 两面政策
-
第5章 农民总戰略:怠工
-
1.磨洋工
-
2.压产和欺骗政府
-
3.出外、打工和经商
-
-
第6章 私下修改制度
-
1.扩大自留地
-
2.包产到户
-
3.制度上的多种试验
-
-
第7章 偷拿
-
1.瞒
-
2.偷
-
3.借
-
4.数量估计
-
-
- 結語
- 後記
- 引用書目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62996/575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