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青紅皂白:從社會倫理到倫理社會〈修訂本〉

出版日期
2016/08/0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0439445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這是一本探討應用倫理(或稱「社會倫理」)的書。倫理學是以「應該怎樣做人」為課題,所謂「應用倫理」,就是把倫理學的思考應用在一些具體的生活及社會問題之上。

本書先以理論為起點,探問「何為道德」,「是非標準何在」等問題,繼而深入討論一系列具體的道德爭議,其中有對個人道德的省察,也有對個社會制度的思考;最後,回顧有關道德爭議的性質,結合道德價值的根本問題,並就傳統價值體系(特別是儒家傳統)在現代社會中的積極意義,作出深切的反省。
  • 第一部 導言
    • 第一章 良知的呼喚
      • 一 引言
      • 二 道不遠人
      • 三 道德健身室
  • 第二部 道德理論
    • 第二章 效益主義
      • 一 引言
      • 二 效益原則(principle of utility)
      • 三 公義(justice)的問題
      • 四 量與質
      • 五 快感
      • 六 量化
      • 七 古典效益主義的優點
    • 第三章 義務論與康德主義
      • 一 引言
      • 二 定言命令
      • 三 普推原則
      • 四 尊重原則
      • 五 康德義務論的特色
      • 六 康德主義的檢討
    • 第四章 德性倫理學
      • 一 引言
      • 二 德性倫理的特點
      • 三 道德生活的不確定性
      • 四 道德原動力
      • 五 德性倫理的豐富性
      • 六 阿里士多德論中庸
      • 七 孟子論性善與四德
      • 八 自由社會與新傳統倫理
  • 第三部 社會倫理問題
    • 第五章 論愛情 ─ 何謂愛情?
      • 一 引言
      • 二 愛和喜歡
      • 三 愛和感覺
      • 四 愛與承諾
      • 五 愛和力量
      • 六 愛和意志
      • 七 愛情和嫉妒
      • 八 終身伴侶
      • 九 愛情和家庭/合一
      • 十 有所求的愛
      • 十一 愛情的六個類型
    • 第六章 論性、愛、婚姻 ─ 傳統性倫理反思
      • 一 引言
      • 二 保守派的觀點
      • 三 自由派的觀點
      • 四 性行為的特性
      • 五 道德規範的性質
      • 六 性規範的功能與價值
      • 七 傳統性倫理的人性基礎
      • 八 安全性行為的迷思
      • 九 性行為與婚姻
      • 十 性、愛、嫉妒和德性培養
      • 十一 傳統性倫理的絕對性
    • 第七章 論墮胎 ─ 潛在人性及其他問題
      • 一 引言
      • 二 胎兒是人嗎?
      • 三 潛在人的道德地位
      • 四 潛在人性與生命起點
      • 五 兩性權力
      • 六 權利與德性
      • 七 母親與胎兒的社會保護
    • 第八章 論「安樂死」 ─「 仁慈殺人」與「安寧療護」
      • 一 引言
      • 二 「安樂死」的定義
      • 三 反對者的理由
      • 四 支持者的理由
      • 五 生命的尊嚴和詛咒
      • 六 人性化的死亡與「安寧療護」
      • 七 後記
    • 第九章 論複製人 ─ 權力、無知與科技定律
      • 一 引言
      • 二 反對複製人類的論據
      • 三 支持複製人類的論據
      • 四 悲觀論者的辯解
      • 五 科技律令和生物工程的前景
      • 六 機率、無知與權力
      • 七 人類在生物科技經濟的時代的命運
    • 第十章 論色情 ─ 色情、體統與查禁
      • 一 引言
      • 二 色情的定義
      • 三 色情與裸露
      • 四 色情的道德辯論
      • 五 體統、藝術、色情
      • 六 從文化重塑到社會政策
      • 七 查禁的局限
    • 第十一章 論傳媒 ─ 媒體的道德與監管
      • 一 引言
      • 二 傳媒的影響
      • 三 言論自由
      • 四 言論和傷害
      • 五 新聞專業和傳媒專業
      • 六 文教興國與四權分立
    • 第十二章 論資訊科技 ─ 資訊世界的倫理省思
      • 一 引言
      • 二 科技反撲
      • 三 偽似真實
      • 四 資訊超載
      • 五 偷窺樂園
      • 六 科技反撲的文化因素
      • 七 科技的道德性格
      • 八 重奪主權
      • 九 德性社會
  • 第四部 結語
    • 第十三章 從社會倫理到倫理社會
      • 一 引言 ── 自由與傳統
      • 二 價值中立的神話
      • 三 品質的蠶食
      • 四 禮
      • 五 權利與傾軋
      • 六 復和原則
      • 七 德性的回歸
  • 跋 ─ 道遠
  • 專欄
    • ● 行為效益與規條效益
    • ● 弗洛姆的愛情理論
    • ● 華人地區性觀念趨勢
    • ● 安全套未能防止性病
    • ● 囚徒兩難
    • ● 小提琴家的故事
    • ● 中國大陸及台灣的墮胎法例
    • ● 美國墮胎法例的重要事件
    • ● 胎兒的性別檢查與性別失衡
    • ●「 死亡醫生」凱沃爾基安
    • ● 希特勒上台的經過
    • ● 荷蘭老人出國躲避「安樂死」
    • ● 羅斯和他的「無知之幕」
    • ● 飛碟教宣佈複製人類
    • ● 科學家創造新生物
    • ● 複製貓出世
    • ● 色情手段層出不窮
    • ●《 東周刊》事件
    • ● 香港淫褻及不雅物品審裁標準
    • ● 電視真人騷
    • ● 電視連續劇《大長今》的啟示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