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文學是時代的反映,臺灣文學無可避免與臺灣歷史息息相關,由於長期政治、經濟、地理等因素影響,臺灣文學發展出紛雜的書寫系統,多元、流動、融混,成為共 存經驗,本書試著追索清代到日本統治期間,這塊土地上的知識份子,他們的社會關懷,並且勾勒期在時代的變遷之下,所衍化的文化流動與現象。
- 緒 言
-
清治時期:臺灣文學中的文化流動與社會關懷
-
臺灣府八景組詩的文化視域與內涵
-
一、前 言
-
二、臺灣八景與臺灣府八景的擇定
-
三、「臺灣府八景」的權力結構
-
四、臺灣府八景的回歸意涵
-
五、結 語
-
-
姚瑩〈臺灣班兵議〉論析與建言
-
一、前 言
-
二、姚瑩對臺灣「班兵」制度的論析
-
三、姚瑩對臺灣「班兵」制度的建言
-
四、結 語
-
-
劉家謀詩作中澎湖庶民的生活圖象
-
一、前 言
-
二、澎湖的天然環境
-
三、生活條件
-
四、天然災害
-
五、澎湖婦女
-
六、官方救賑
-
七、兵燹人禍
-
八、結 語
-
-
陳老師維英的教學生涯與教學書寫
-
一、前 言
-
二、書房塾師
-
三、閩縣教諭
-
四、仰山書院山長
-
五、學海書院山長
-
六、結 語
-
-
李望洋《西行吟草》中的鄉愁書寫
-
一、前 言
-
二、西行到回歸
-
三、附論:慎源居與李望洋的糾葛
-
四、結 語
-
-
-
日治時期:臺灣文學中的知識分子與文化現象
-
從歷史、地景、文學的視角看劍潭詩歌的內涵
-
一、前 言
-
二、劍潭幻影
-
三、劍潭古寺
-
四、太古巢別業
-
五、結 語
-
-
日治時期板橋林本源園邸的臺日中社群交遊網
-
一、前 言
-
二、日本政要學人參訪
-
三、瀛社吟會雅集
-
四、中國詩人來遊
-
五、結 語
-
-
《三六九小報‧賀俗子戰敗書》對柳文的仿擬
-
一、前 言
-
二、「小報」與《三六九小報》
-
三、〈賀俗子戰敗書〉寫作緣起
-
四、〈賀俗子敗戰文〉的內容與仿擬
-
五、〈賀俗子敗戰書〉的意義與價值
-
-
從龍瑛宗小說看日治時期知識分子的精神異化
-
一、前 言
-
二、時局與作家書寫的變貌
-
三、「黑色自覺」與「異化現象」
-
四、結 語
-
-
- 本書主要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