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在廣泛利用和分析相關原始資料的基礎上,較為完整的論述了道教在傳播過程中與戰爭、政治、災難、民間信仰等社會要素的關係,從符號學角度追溯了道教神仙思想的形成及其演變,探討了道教在西南各民族中的傳播以及與各種不同文化的相互影響,並對道教傳播的媒介,組織形態以及道教傳播的特點作了總結。本書認為道教傳播是一個與社會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不僅社會各要素要影響道教的傳播與發展,道教也會努力創造適合自己生存的空間。
- 緒論
-
第一章 道教傳播符號的形成
-
第一節 巴蜀地區的非語言符號一一神樹
-
一、三星堆文化中的宗教符號及其信仰內涵
-
二、東漢巴蜀地區神仙思想的符號表現形態一一搖錢樹
-
三、道教對「神樹」符號的繼承和發展
-
-
第二節 方士傳統與方術的傳播
-
一、源於民間的方士傳統
-
二、民間方士的吃、住、行
-
三、方士傳統由民間到宮廷
-
-
第三節 語言符號中的神仙思想
-
一、早期關於神仙思想的語言符號
-
二、《太平經〉與《老子想爾注》中的神仙思想
-
三、心性論的出現與神仙思想的轉型
-
-
-
第二章 道教的傳播與社會(上)
-
第一節 道教的傳播與戰爭
-
一、社會衝突與道教的傳播
-
二、軍事對峙與道教的傳播
-
三、起義暴動與道教的傳播
-
-
第二節 道教的傳播與政治
-
一、佛教的傳入與道教的發展
-
二、舊天師道傳播體系的混亂
-
三、新天師道傳播制度的規範
-
-
第三節 道教的傳播與災難
-
一、地震產生的原因
-
二、對地震的預測
-
三、克制地震的方法
-
-
-
第三章 道教的傳播與社會(下)
-
第一節 道教的傳播與民間信仰
-
一、漢魏六朝民間信仰分析
-
二、道教對民間信仰的依附
-
三、蜀地「鬼道」研究
-
-
第二節 道教在西南各民族中的傳播
-
一、道教與西南各民族的關係
-
二、實族與道教及大成圍的關係
-
三、道教在壯族中的傳播
-
四、從洞經音樂看道教在白族、納西族中的傳播
-
-
-
第四章 道教的傳播系統及傳播特點
-
第一節 道教傳播語言媒介分析
-
一、道教的聲音語言傳播媒介
-
二、道教的文字符號語言傳播媒介
-
-
第二節 心理意象與內向傳播
-
一、解釋抽象概念、理論
-
三、治療疾病和煉養修道
-
三、科儀法街中烘托氣氛
-
-
第三節 道教傳播的組織形態
-
一、北方民問道教的組織形式
-
二、道教教團組織
-
三、從樓觀道的形成看道教在傳播組織上的轉型
-
-
第四節 道教傳播特點分析
-
一、以血緣家族為紐帶
-
二、以人倫忠孝為血脈
-
三、以人口遷移為契機
-
-
- 結論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