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2011跨越與實踐:戲曲表演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出版日期
201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6689383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系衡諸戲曲發展現況,深覺本系當為此重要學術理論之建構,進行系統化的發展,奠定一定程度的基礎。乃規劃此次學術研討會,並將規劃本系長期研究之重要目標,未來將定期舉辦研討會議,以提升本系的學術研究能力與成就。
  • 序 劉慧芬
  • 由雅音小集《再生緣》看臺灣京劇新編戲的人物形象塑造與表演版本衍異 張啟豐
    • 一、前 言
    • 二、郭小莊與雅音小集
    • 三、《再生緣》孟麗君形象之塑造
    • 四、在戲曲表演版本的脈絡中
    • 五、結 語
    • 徵引文獻
  • 歌仔戲的跨文化編創─談梨園天神的兩次創作 楊馥菱
    • 一、前 言
    • 二、從《歌劇魅影》到《梨園天神》
    • 三、《梨園天神》的二度改寫:《梨園天神桂郎君》的誕生
    • 四、結 語
    • 徵引文獻
  • 近代崑劇名家表演理論之探討 謝俐瑩
    • 前 言
    • 一、表演技巧的總結歸納
    • 二、表演法則的論述與運用
    • 三、折子戲的處理特點
    • 四、對改革與創新的思考
    • 結 語
    • 徵引文獻
  • 論富連成的京劇教育對臺灣京劇人才培育的價值與影響 劉慧芬
    • 一、前 言
    • 二、富連成的京劇教育
    • 三、臺灣富連成教師群的特質、教學與影響
    • 五、結 論
    • 徵引文獻
  • 傳統戲曲教育─如何培養新生代戲曲演員 李寶春
    • 前言—話出有因
    • 一、傳統戲曲程式基礎教學特點:開蒙功(初始基本功) 的作用內容及要求
    • 二、當行、歸路的選擇
    • 三、重點提高、普遍培養教學方式的作用
    • 四、今昔師資不同的差距
    • 五、建 言
  • 戲曲表演學程之組織診斷研究─以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為例 侯剛本
    • 一、緒 論
    • 二、文獻探討
    • 三、研究方法
    • 四、問卷分析
    • 五、深度訪談
    • 六、結論與討論
    • 徵引文獻
  • 臺灣布袋戲在校園紮根─以「亦宛然」為例 廖燦輝
    • 一、前 言
    • 二、布袋戲在臺灣的傳承
    • 三、「亦宛然」在校園教學
    • 四、體檢與檢討
    • 五、結語—展望
    • 徵引文獻
  • 文化戰略視野下的臺灣戲曲─從Soft Power 談國家文化政策 葉志堅
    • 引言—戲曲時代的終結
    • 一、尋找文化戰略的結構
    • 二、關於「柔性權力」的文化結構
    • 三、作為戰略客體的孔子學院
    • 四、「互文性」—臺灣戲曲藝術的戰略空間
    • 結語—文化政策的神話之鏡
    • 徵引文獻
  • 國藝會「歌仔戲製作及發展專案」的存在價值與迷思 劉美芳
    • 一、前 言
    • 二、外台文化場匯演的奠基
    • 三、專案的實質效益
    • 四、專案推行的迷思
    • 五、結 語
    • 徵引文獻
  • 李漁導演技法的理論與實踐 陳佳彬
    • 一、導演創作理念
    • 二、導演構思: 選劇第一
    • 三、導演計畫: 修改劇本之法
    • 四、導演創作: 演出改本( 導演本) 的劇場實踐
    • 五、導演身兼優師之職
    • 六、結 語
    • 徵引文獻
  • 2011 跨越與實踐: 戲曲表演藝術學術研討會臺灣戲曲演員創作經驗座談會記錄
  • 附錄:「2011 跨越與實踐:戲曲表演藝術學術研討會」資料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