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食補重於藥補,是老祖先即有的養生之道,在追求健康的現今,以自然的食物滋養生理、調整體質,是許多朋友所冀求的。
營養要均衡,滋補要合宜,就應明白食物的特性,才能針對生理所欠缺的,加以補充調理……本書先將食物與藥材依據特性細分成「五色」,因應四季、五大生理系統,介紹合宜的自然藥膳食物;再依「現代人的生活習性及常見的小毛病」,以及「女性朋友的需求」、「中老年人的需求」、「成長中孩子的需求」,各介紹美味又滋補的藥膳。有了本書,就能讓全家大小需要怎麼補就怎麼補,吃得開心又健康。
藥材知識,即學即用
您知道自己吃下的藥材是什麼嗎?您知道藥材的藥性如何?有什麼功能?在什麼情況下應少服或慎服嗎?
本書不僅教您如何製作好吃的藥膳,更在一開始就要加強您對藥材的瞭解,吃不能亂吃,補不能隨便補,只有先打好基礎,才能做出最健康的養生藥膳。
五色組合,營養均衡
您是不是還手裡捧著書,計算著食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唉呀!西方的營養學,比起複雜多了。從今天起,您不必再那麼麻煩,跟著本書的每道菜肴所標示的顏色,一起來學學我們老祖宗的五色養生法──只要湊足了五色,不管是一道菜、兩道菜,還是三道菜……,營養都絕對是滿分,讓您輕輕鬆鬆就掌握住營養均衡。
分類清楚,對症對人下「食」
您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翻完了整本書,卻偏偏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身體不舒服已經夠難過了,為什麼還得花力氣從字裡行間找尋解決的方法呢?因此,本書特別將各式疾病、症狀、女性、孩子、中老年……一一分門歸類,讓您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所需的藥膳;而且每道菜都附有功效,吃下肚裡有什麼好處,完全一目瞭然。
調味單純,滋味豐富
調味料用得越多,菜就越好吃嗎?小心!您可能吃下太多對身體不好的調味料。本書所採用的調味料都很單純,讓您免除瓶瓶罐罐的煩惱,味道卻不打折扣。因為藥材本身就有獨特風味,讓它發揮自身特色,菜餚的味道和口感會更好,也更有變化,即使搭配素食也同樣美味。
藥材的選擇與保存
在中國古書《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了365種藥材,這些藥材已流傳了好幾千年,依其價值,可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既是食物亦是藥材,氣味清香、清淡,能調出食物獨特的風味,例如人參、遠志、桂枝、黃耆、何首烏、八珍、十全、甘草和熟地等均是;「中品」僅有調理作用,「下品」則主要作為治療之用,一般較少應用於家庭中。目前,所有的中藥大半有雙重價值,亦即大半為上品,可以配合食物,供給人體各種營養成分,它們除了能滿足身體需求,得養生、助體力、益精神、活氣力外,還有預防及調理功能,這就是所謂的「藥食同源」。
此外,有些藥材味道之妙,是調味料調不出來的美味。味有五種:甜、辛、酸、苦、鹹,前二者在傳統醫學中屬「陽」,後三者屬「陰」,在烹調時,可依各種味的不同性能調理平衡。其中,「甜」有滋養作用,如黃耆、熟地、甘草;「辛」有發散作用,如紫蘇、麻黃;「酸」有收斂作用,如梅、山茱萸;「苦」有消炎作用,如黃蓮、黃柏、大黃;「鹹」有緩和作用,如海帶、昆布。透過不同藥材的調配,再加上食物的搭配,就可以做成好吃又有益身體的藥膳。
製作藥膳時,無論是選用一般食物、乾製中藥還是生鮮藥材,均因人、地、時制宜。例如雞蛋、豬肝、豬腦、堅果、魚、黑豆、糙米等食物和藥材黃耆,是製造荷爾蒙之源,能使神經旺盛、活潑,而且可以長期食用,相對於人工製造的荷爾蒙,它們不會對心血管疾病造成影響,也不必吃一陣子停一陣子,所以是老年人不可或缺的食物及藥物。
選購藥材時,要觀察藥材是否無霉味?肉質是否堅實?是否大而結實、黃潤肥碩?如果檢查沒問題,就可以放心購買。不過,藥材不是買回家扔進櫃子裡就行,無論是乾燥還是新鮮藥材,都應將藥材裝入袋子或瓶罐中,放進冰箱的冷藏室好好保存。只是要記得──藥材新鮮,藥效自然較佳,味道也接近原味。因此,藥材買回後最好儘速烹調;烹調後也最好儘速食用,以免放久變了質、走了味。
藥材的神奇功效
本書採用了不少藥材入菜,在此依其主要功效,將常用藥材分為14種,並針對藥材的效用對臟腑發揮作用,分為青、紅、黃、白、黑五色,以對應人體的五臟六腑(即肝經、心經、脾經、肺經、腎經所代表的「五臟」,以及大腸經、胃經、小腸經、膀胱經、三焦經、膽經所代表的「六腑」)。例如:以「青色」表示對「肝」有益、以「紅色」表示對「心」有益、以「黃色」表示對「脾」有益、以「白色」表示對「肺」有益、以「黑色」表示對「腎」有益。
營養要均衡,滋補要合宜,就應明白食物的特性,才能針對生理所欠缺的,加以補充調理……本書先將食物與藥材依據特性細分成「五色」,因應四季、五大生理系統,介紹合宜的自然藥膳食物;再依「現代人的生活習性及常見的小毛病」,以及「女性朋友的需求」、「中老年人的需求」、「成長中孩子的需求」,各介紹美味又滋補的藥膳。有了本書,就能讓全家大小需要怎麼補就怎麼補,吃得開心又健康。
藥材知識,即學即用
您知道自己吃下的藥材是什麼嗎?您知道藥材的藥性如何?有什麼功能?在什麼情況下應少服或慎服嗎?
本書不僅教您如何製作好吃的藥膳,更在一開始就要加強您對藥材的瞭解,吃不能亂吃,補不能隨便補,只有先打好基礎,才能做出最健康的養生藥膳。
五色組合,營養均衡
您是不是還手裡捧著書,計算著食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唉呀!西方的營養學,比起複雜多了。從今天起,您不必再那麼麻煩,跟著本書的每道菜肴所標示的顏色,一起來學學我們老祖宗的五色養生法──只要湊足了五色,不管是一道菜、兩道菜,還是三道菜……,營養都絕對是滿分,讓您輕輕鬆鬆就掌握住營養均衡。
分類清楚,對症對人下「食」
您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翻完了整本書,卻偏偏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身體不舒服已經夠難過了,為什麼還得花力氣從字裡行間找尋解決的方法呢?因此,本書特別將各式疾病、症狀、女性、孩子、中老年……一一分門歸類,讓您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所需的藥膳;而且每道菜都附有功效,吃下肚裡有什麼好處,完全一目瞭然。
調味單純,滋味豐富
調味料用得越多,菜就越好吃嗎?小心!您可能吃下太多對身體不好的調味料。本書所採用的調味料都很單純,讓您免除瓶瓶罐罐的煩惱,味道卻不打折扣。因為藥材本身就有獨特風味,讓它發揮自身特色,菜餚的味道和口感會更好,也更有變化,即使搭配素食也同樣美味。
藥材的選擇與保存
在中國古書《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了365種藥材,這些藥材已流傳了好幾千年,依其價值,可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既是食物亦是藥材,氣味清香、清淡,能調出食物獨特的風味,例如人參、遠志、桂枝、黃耆、何首烏、八珍、十全、甘草和熟地等均是;「中品」僅有調理作用,「下品」則主要作為治療之用,一般較少應用於家庭中。目前,所有的中藥大半有雙重價值,亦即大半為上品,可以配合食物,供給人體各種營養成分,它們除了能滿足身體需求,得養生、助體力、益精神、活氣力外,還有預防及調理功能,這就是所謂的「藥食同源」。
此外,有些藥材味道之妙,是調味料調不出來的美味。味有五種:甜、辛、酸、苦、鹹,前二者在傳統醫學中屬「陽」,後三者屬「陰」,在烹調時,可依各種味的不同性能調理平衡。其中,「甜」有滋養作用,如黃耆、熟地、甘草;「辛」有發散作用,如紫蘇、麻黃;「酸」有收斂作用,如梅、山茱萸;「苦」有消炎作用,如黃蓮、黃柏、大黃;「鹹」有緩和作用,如海帶、昆布。透過不同藥材的調配,再加上食物的搭配,就可以做成好吃又有益身體的藥膳。
製作藥膳時,無論是選用一般食物、乾製中藥還是生鮮藥材,均因人、地、時制宜。例如雞蛋、豬肝、豬腦、堅果、魚、黑豆、糙米等食物和藥材黃耆,是製造荷爾蒙之源,能使神經旺盛、活潑,而且可以長期食用,相對於人工製造的荷爾蒙,它們不會對心血管疾病造成影響,也不必吃一陣子停一陣子,所以是老年人不可或缺的食物及藥物。
選購藥材時,要觀察藥材是否無霉味?肉質是否堅實?是否大而結實、黃潤肥碩?如果檢查沒問題,就可以放心購買。不過,藥材不是買回家扔進櫃子裡就行,無論是乾燥還是新鮮藥材,都應將藥材裝入袋子或瓶罐中,放進冰箱的冷藏室好好保存。只是要記得──藥材新鮮,藥效自然較佳,味道也接近原味。因此,藥材買回後最好儘速烹調;烹調後也最好儘速食用,以免放久變了質、走了味。
藥材的神奇功效
本書採用了不少藥材入菜,在此依其主要功效,將常用藥材分為14種,並針對藥材的效用對臟腑發揮作用,分為青、紅、黃、白、黑五色,以對應人體的五臟六腑(即肝經、心經、脾經、肺經、腎經所代表的「五臟」,以及大腸經、胃經、小腸經、膀胱經、三焦經、膽經所代表的「六腑」)。例如:以「青色」表示對「肝」有益、以「紅色」表示對「心」有益、以「黃色」表示對「脾」有益、以「白色」表示對「肺」有益、以「黑色」表示對「腎」有益。
- 作者序 善用五色飲食,打造營養均衡、美麗健康的人生!
- 本書特色與計量說明
-
Chapter 1.五色均衡與四季五補
-
青色春天宜養肝
-
酪梨雞腰
-
青華銀魚+溫杞牛腩+梅桂雞
-
-
紅紅夏日適補心
-
百花果沙拉
-
棗杞蘇蟹+棗香鰻魚
-
-
黃色夏末需養脾
-
紅棗花生蹄膀盅
-
丹耆排骨+明黛杏鮑
-
-
白白秋光要補肺
-
蘋梨排骨
-
人參竹笙雞盅+茯草仙雞+麥蘇香蟹
-
-
黑色冬時溫補腎
-
京華羊肉盅
-
杜熟烏棗雞+玉竹海參
-
茴玉羊肉
-
-
-
Chapter 2.日常生活所需之好吃藥膳
-
感到疲勞、倦意時
-
棗杏梅肉
-
豆瓣魚+奶棗杏洋糕
-
人參枸杞豬腦蒸
-
福圓福氣茶+淮山粥+牡蠣中卷
-
-
胃腸失調、拉肚子
-
紅棗木瓜
-
枸尾銀杏雞+補氣養脾飲
-
參鬚首烏粥+苓甘飲+紅豆肉末羹
-
-
食慾不振
-
牛肚薏芢
-
蘇梅蘿蔔+陳皮魚
-
蘑菇素雞酒
-
薏肝粥+麥芽山楂湯+栗子山藥粥
-
-
感冒
-
桔梗薄荷蒸雪蛋
-
雞薑耆粥+桂蒟白菜
-
肉桂梨茶+紅糖薑汁+藕梨鮮露
-
杏花陳果飲+桔梗木耳飲+百合養喉湯
-
-
咳嗽、易喘
-
京鳳牛腩
-
兜鈴蜜薑+葛根茯苓飲
-
雙果百合粥+銀耳白果+羅漢梅果
-
柚皮雞翅
-
-
肩頸僵硬、疼痛
-
參耆雞柳
-
茶糖燻魚+七辛粥
-
芎風粥十獨活牛肉
-
蜜薑母雞+蒲志茶+薄荷圓仔湯
-
-
瘀傷淤血
-
枸杞香蔥
-
-
皮膚紅腫
-
糙米漿
-
燉楊桃蜜汁+糙米雞翅
-
-
失眠
-
百合包蛋瘦肉粥
-
紅梅蓮子雞+椒桂花枝+百合蓮子黃耆茶
-
-
壓力過大
-
鳳梨炒飯
-
五香粥+芋香百合雞
-
番茄肉醬
-
首烏豬肝+五觀茴紅羹
-
-
頭痛、頭暈
-
何首烏蛋
-
川芎芷魚+桑菊藜飲
-
-
肥胖
-
趙府什錦
-
綠薏粥+杜仲薑糖+如燕茶
-
-
便祕
-
青脆鑫瓜
-
蓯蓉魚排+蜜汁芋頭湯
-
養生卷
-
梨燉杏仁+蒟蒻小麥草飲
-
-
消化不良、脹氣
-
仙陳紅豆粥
-
紫蘇薑鮸+內金豆腐
-
-
夏日燥熱、中暑
-
淡竹絲瓜
-
清涼荸薺串+木耳蓮子綠豆湯
-
紫蘇涼麵
-
夏枯金銀蜜糖飲+黃耆葛杞飲+參麥五味
-
-
冬日畏寒
-
紅棗魚肚
-
-
病後體弱、四肢無力
-
人參鬚瘦肉粥
-
養生麵線+川耆牛肉
-
薏芢牛腩粥+當耆棗枸茶
-
鮮蝦粥
-
-
-
Chapter 3.好吃藥膳讓妳更美
-
皮膚粗糙、皮膚老化
-
百合牛奶魚片
-
糙芢排骨粥+如佛青芹+蓮芢綠豆湯
-
養生青菜+紫米粥
-
佗佗雲吞+漢寶鴨
-
-
手腳冰冷、新陳代謝不足
-
佛來麵線
-
漢皇香滷肉
-
漢皇滷蛋+牛蒡甘露飲
-
大蒜魚片粥+歸花牛肉+紫蘇茶
-
-
貧血
-
歸耆溫中魚
-
紅豆糯米粥+紅芢肉排+當歸玉米飲
-
-
生理失調
-
紫蘇淮山
-
蟹肉紅花粥+香姑冬蟲雞+絳三紅
-
-
月經痛
-
雞蛋牛奶粥
-
丹尾錦菜+歸芍薑桂湯+華陀雞
-
-
更年期障礙
-
松子蛋餃
-
什錦首烏盅
-
金爪芋露+紅棗帶魚粥
-
-
-
Chapter 4.好吃藥膳讓中老年人更健朗
-
膝痛
-
菇髮高昇
-
薏芢當歸粥+甘桂花椒雞+杜仲斷續茶
-
-
腰痛
-
青絲雞腰
-
蓮子銀杏薑茶+椒菊粥+龍鳳筋骨盅
-
-
坐骨神經痛
-
川山排骨
-
寧神養心粥+杜仲麻腰花+防風澤瀉茯苓飲
-
-
骨質疏鬆
-
清香陳桂魚
-
天寶粥
-
QQ芝麻捲+龍奶盅
-
-
膀胱無力
-
皇京小排
-
豆豆粥+香油薑麵+首烏茶飲
-
-
糖尿病
-
芭樂雞
-
薑米綠豆粥+淮參苦瓜雞+枸杞金菇飲
-
-
高血壓
-
小玉米瘦肉粥
-
鵪鶉魚蛋+玉棗海參+牛蒡養神茶
-
-
心絞痛
-
棗仁魯白菜
-
黑豆牡蠣粥+人參豬心+銀參桂棗飲
-
-
低血壓
-
茯果丸子
-
麥門雞+豌豆粥+甘茉茶
-
-
-
Chapter 5.好吃藥膳讓孩子頭好壯壯
-
兒童期•抵抗力差
-
三菇腰子雞
-
八寶粥+紅糟雞
-
-
兒童期•體型瘦小
-
燜高麗五色飯
-
起酥鮭魚+生淮芡實粥
-
-
兒童期•體型過胖
-
仙楂蒸鱈魚+銀魚莧泥粥
-
-
兒童期•助長筋骨
-
舒活肋排+內金牛肉
-
-
兒童期•夜間驚悚
-
棗柏仁椒
-
-
兒童期•夜間盜汗
-
山澤白鯧+黑白朮棗麵線
-
-
兒童期•白天睡著出大汗
-
四君子粥
-
-
兒童期•手足心熱
-
生地藕菊飲+翡翠瓜皮拌
-
-
兒童期•尿頻遺尿
-
蓮桂酒釀圓仔
-
-
兒童期•毛髮黃而稀疏
-
葡萄首烏汁+首烏芝麻雞
-
-
兒童期•過敏體質
-
堅果漿
-
營養糕
-
-
青春期•健胸
-
神仙渡舟+涼拌木瓜黑豆
-
-
青春期期•經痛調節
-
南瓜雞冠絲拌
-
烏益母蛋+當歸黃耆湯
-
-
青春期•補血
-
四神墨魚
-
-
青春期•改善青春痘
-
蒲蘋沙拉+漢梅蘭飲
-
-
青春期•降火氣
-
三菇六婆靜+荷葉麥冬絲瓜盅
-
-
青春期•苗條瘦身
-
五糧養生飯
-
仙陳瘦身湯+荷菊冬瓜
-
-
青春期•暴飲暴食
-
綠仙露
-
-
照顧考生•補腦
-
活力醒腦盅+酪梨紅糖
-
-
照顧考生•增強記憶
-
川遠魚頭+海鮮麵
-
-
照顧考生•放鬆心情
-
蘑菇肉片湯+麻油水雞
-
-
照顧考生•舒展筋骨
-
靈芝韻流雞
-
養腎金豆魚+蒜魚黃耆
-
-
照顧考生•消除疲勞
-
葛根山藥雞
-
-
照顧考生•養眼
-
金明奶露
-
-
照顧考生•補虛提神
-
蓮薏腰果羹
-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