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生活化詮釋經典
●養生祕訣易讀易懂
●中國大陸總發行量暢銷十萬冊
●改掉導致身體衰弱的壞習慣
●掌握十二時辰保健祕訣
●順應四季健康養生法
神奇的老祖宗智慧
《黃帝內經》注重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順應四時的健康理念,二千多年來一直是中醫理論的基礎,更是中國人奉行的生活飲食起居大法。它不像西醫書籍總是在解析生理、病理等艱澀專業詞彙,它還幫助我們認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
名家開講引領入門
初學者來看《黃帝內經》會感到艱深困難,但聆聽曲黎敏教授的精彩解讀,用現代話語來詮釋,拉近經典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每一位有心者都能跨越時代鴻溝,輕易進入浩瀚的中醫領域。
●養生祕訣易讀易懂
●中國大陸總發行量暢銷十萬冊
●改掉導致身體衰弱的壞習慣
●掌握十二時辰保健祕訣
●順應四季健康養生法
神奇的老祖宗智慧
《黃帝內經》注重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順應四時的健康理念,二千多年來一直是中醫理論的基礎,更是中國人奉行的生活飲食起居大法。它不像西醫書籍總是在解析生理、病理等艱澀專業詞彙,它還幫助我們認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
名家開講引領入門
初學者來看《黃帝內經》會感到艱深困難,但聆聽曲黎敏教授的精彩解讀,用現代話語來詮釋,拉近經典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每一位有心者都能跨越時代鴻溝,輕易進入浩瀚的中醫領域。
曲黎敏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天人醫易中醫藥研究院院長
●《名家論壇》專家
曲黎敏老師有深厚的國學素養,精通文字學、傳統中醫學、西方人類學。 近年來,在大學?主講「中醫文化」、「周易與中醫學」、「道家思想研究」、「中國文化經典導讀」等課程。
還致力於傳統醫道的公開推廣,經常受邀到各大機構演講。曲老師的演講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生動活潑,讓聽眾既能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與玄妙,又能學到切實好用的養生智慧,實現對自身生命切實的人文關懷。 主要著作:《黃帝內經養生智慧》《中醫與傳統文化》《中華養生智慧》《易學氣功養生》
- 【出版序】名家開講人生智慧
- 【自序】醫道,就是生活之道
-
第一章 為什麼要學《黃帝內經》?
-
1 《黃帝內經》在國學經典中地位獨特
-
2 學習《黃帝內經》認知自我
-
3 人身難得,真法難聞,中國難生
-
4 可以培養我們內在的洞察力
-
-
第二章 中醫和生活息息相關的8個問題
-
1 為什麼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
2 中國人為什麼說「左右」,不說「右左」?
-
3 為什麼大蒜、辣椒不入藥?
-
4 何謂「仁、義、禮、智、信」?
-
5 為什麼秦皇、漢武要封禪泰山?
-
6 「咽喉要道」的真正含義?
-
7 為什麼北京城東有崇文門、西有宣武門?
-
8 為什麼不說「始終」,而說「終始」?
-
-
第三章 飲食養生法
-
1 食物和藥的分別
-
2 吃對食物不生病
-
3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
4 孔子的12個飲食觀念
-
5 不同節氣的進補
-
6 人參為什麼補氣?
-
7 食物的偏性
-
8 五味過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
9 《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
-
-
第四章 四季養生法
-
1 四氣調神大論
-
2 春生 春天如何養生?
-
3 夏長 夏天如何養長?
-
4 秋收 秋天如何養收?
-
5 冬藏 冬天如何養藏?
-
6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
-
第五章 因天之序-十二時辰養生法
-
1 子時(夜裏11點到凌晨1點)要睡覺-膽經當令 膽經在子時值班
-
2 丑時(凌晨1點到3點)養肝血-肝經當令 肝經在丑時值班
-
3 寅時(凌晨3點到5點)深度睡眠-肺經當令 肺經在寅時值班
-
4 卯時(早晨5點到7點)應排便-大腸經當令 大腸經在卯時值班
-
5 辰時(早晨7點到9點)一定要吃早飯-胃經當令 胃經在辰時值班
-
6 巳時(上午9點到11點)運送養分-脾經當令 脾經在巳時值班
-
7 午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小睡片刻有益健康-心經當令 心經在午時值班
-
8 未時(下午1點到3點)吸收營養精華-小腸經當令 小腸經在未時值班
-
9 申時(下午3點到5點)最佳學習黃金時間-膀胱經當令 膀胱經在申時值班
-
10 酉時(下午5點到7點)補腎元氣足-腎經當令 腎經在酉時值班
-
11 戌時(晚上7點到9點)保持心情愉快-心包經當令 心包經在戌時值班
-
12 亥時(晚上9點到11點)陰陽調和享受性愛-三焦經當令 三焦經在亥時值班
-
-
第六章 上古天真論
-
1 生命是一個過程
-
2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
3 人為什麼會生病?-習性造病
-
4 怎樣能夠不得病?
-
5 臟腑本性
-
6 陰陽論-女七男八
-
-
第七章 情志病的中醫對治法
-
1 女子傷春、男子悲秋和生活對治法
-
2 人為什麼會有煩惱?
-
3 人生四惑—酒、色、財、氣
-
4 百病生於氣
-
5 情志生剋法
-
-
第八章 中醫如何對治亞健康?
-
1 健康的定義
-
2 中醫論人為什麼會得病?
-
3 「五勞」和「七傷」
-
4 中醫解讀亞健康
-
-
第九章 醫道總綱
-
1 《黃帝內經》和《傷寒論》
-
2 順其自然
-
3 健康長壽靠自己
-
4 天人合一
-
5 醫易同源
-
6 醫的本意
-
7 藥的本意
-
-
第十章 中醫的六大要點
-
1 人為本,病為標
-
2 調動人體的自癒力
-
3 強調身心互動
-
4 重視人文關懷
-
5 不治已病治未病
-
6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