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近世學者撰寫道教史,都說道教創立於張道陵,但遍查北周前史料,甚至梁‧僧祐《弘明集》所載眾多佛、道二教徒相互論戰之詞等;都無張道陵創教說。以張道陵為道教主,實乃出自北周的釋道安,係佛道相攻時醜詆之詞,至唐世再經法琳、道萱等人的揄揚, 於是遂被世人所誤信。本書即由壇道科儀及經典等方面,引證先秦兩漢史籍及地下出土文物,來說明到教不始於三張。
- 自序
-
第一篇 論道教的創立年代
-
壹 序言
-
貳、論道教不始於張道陵
-
一、由神仙信仰上,看道教不始於張道陵
-
二、由修煉法及科儀上,看道教不始於張道陵
-
三、由祭壇儀制上,看道教不始於張道陵
-
四、由組織教眾上,論道教不始於張道陵
-
五、由先秦道家老莊列已攀引神仙方術上,論道教不始於張道陵之推尊老子
-
六、由先秦及西漢已出現大量道教修仙經典上,論道教不始於張道陵
-
七、由「道士」及「天師」二名相上,論道教不始於張道陵
-
八、由唐前史書未以張道陵為教主上,看道教不始於張道陵:以張氏為教主,不如以老子為教主符合史實
-
九、道教創自張道陵之說,出自北周釋道安《二教論》
-
十、由先秦至近世道教理論的沿承上,論道教不始於張道陵
-
十一、由史籍所載看,張道陵五斗米教僅是道教眾多教派中之一種,張氏非創立者
-
十二、道教創自張道陵之說,出自北周釋道安《二教論》
-
參、結論
-
-
第二篇 道教與道家
-
壹、老子與道教
-
一、老莊列等道家人物與先秦神仙人物之關係
-
二、老子的思想與先秦神仙修煉之方
-
三、兩漢時期,老子與修仙術之關係
-
四、由河上丈人、河上公注《老子》與《老子想爾注》,看老子與修仙
-
五、現存道教典籍中之老子
-
貳、莊子與道教
-
一、道體與神仙
-
二、修道方式
-
三、莊子的氣生萬物說
-
參、列子與道教
-
一、列子宇宙生成說與道教之關係
-
二、《列子湯問篇》與道教三島十洲
-
肆、黃帝關尹子等與道教
-
一、黃帝與道教
-
二、關尹子與道教
-
伍、結語
-
-
第三篇 先秦兩漢早期道教之神仙、方士與教團
-
壹、春秋戰國時期之方士與神仙
-
一、《山海經》中有關神仙之記載
-
二、先秦子書中所見之神仙及方士
-
三、《史記》所見先秦之神仙及方士
-
貳、秦及西漢時期之方士與神仙
-
一、秦時之方士
-
二、西漢時期之方士
-
參、東漢時期之道士與教團
-
一、維氾、李廣教團
-
二、干吉、宮崇及張角等教團
-
三、三張教團
-
四、《後漢書方術列傳》所載之方道士
-
肆、結語
-
-
第四篇 先秦至東漢三張前,初期道教所見壇場及科儀
-
壹、序言
-
貳、先秦典籍所見之壇儀祀典
-
一、立祀原則及祭法
-
二、典籍所見先秦國家祀典所列之各類祭神壇場
-
三、《墨子》、《孔叢子》等書所見先秦特殊作用之祀壇
-
四、祭祀人員及其職司
-
五、齋戒、祭法、供物及其他
-
參、《史記》、《漢書》等所載秦漢時代壇場祀儀
-
一、秦代壇儀
-
二、漢代壇儀
-
-
第五篇 東漢三張及漢後的道教壇儀
-
壹、序言
-
貳、三張壇儀
-
參、六朝道教壇儀
-
一、北方寇謙之壇制
-
二、南方陸修靜壇制
-
肆、唐代杜光庭書中所見壇儀
-
伍、宋代道壇儀制
-
陸、結語
-
-
第六篇 早期道教術法及施法情形
-
壹、序言
-
肆、結論
-
-
第七篇 載籍中所見先秦兩漢早期道教典籍
-
壹、序言
-
貳、載總所見戰國至秦之道教典籍
-
一、先秦孕涵道教思想的子書
-
二、典籍中所見所引秦及先秦道書
-
參、成書年代在戰國至西漢世之道教典籍
-
一、西漢墓出土,撰成年代在戰國或秦漢交際之道書
-
A、江陵張家山出土道書
-
B、馬王堆出土道書
-
二、班固《漢志》所收戰國至西漢之道書
-
A、房中八家
-
B、神仙十家
-
C、方伎書
-
三、漢代典籍所引所見,成書於戰國至西漢之道書
-
A、撰成於戰國至西漢初之道書
-
B、撰成於西漢文帝時之道書
-
C、西漢武帝時淮南王撰作之道書
-
D、西漢宣、元、成年間,文士所引及所撰道書
-
E、撰成於西漢或西漢前,年代較難斷定之道書
-
肆、成書年代在西漢末至東漢時期之道教典籍
-
一、撰成於西漢末至東漢的讖緯書
-
二、成書於東漢時期之道教典籍
-
三、東漢張道陵所得所撰道書
-
伍、結語
-
-
第八篇 葛洪《抱朴子》書中所見兩漢及漢前道書
-
壹、葛洪《抱朴子•遐覽篇》所載鄭隱所藏道書
-
一、道經部分
-
二、道教靈符
-
三、補附
-
貳、葛洪《抱朴子》其他篇章所見所引道書
-
一、仙傳及名山洞府
-
二、丹經及丹方
-
三、仙經、醫方、陰陽五行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