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文化尋根與歷史定位:現代詩中的海洋文化軌跡

出版日期
200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6687861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詩,所帶的不只是浪漫的夢,想更在藍、白、紅、綠多彩的夢想中傳遞出詩人敏銳的文化觀察與省思。本書透過現代海洋詩,歸納現代詩人所刻劃出來的海洋文化軌跡,期許島嶼子民能夠正視島嶼為海洋環繞的特質,將自身的文化觸角與海洋連結起來。廣漠而又深奧的海洋是島嶼子民往遠處與深處觀照的一個參照系,在正視島嶼的海洋文化特性之後,在海上文化裡也許可以望見島嶼未來的璀璨願景。
  • 第一章 緒論
  • 第二章 譜在世紀交錯的狂濤-聞一多、郭沬若詩歌「河」、「海」意象的時代特徵
    • 一、空間對比:「河」代表「中國」/「海」代稱「世界」
    • 二、時間對比:「河」指向過去/「海」望向未來
    • 三、結語:「個人與群體」關係的轉變
  • 第三章 「追尋-失落-否定」的現代化心靈歷程-七○年代「旅居詩人」詩歌裡海洋意象的隱喻特徵
    • 一、海洋:「現代化文明」與「文明時間步伐」的代稱
    • 二、「追尋-失落-否定」的現代化心靈歷程
    • 三、海洋:與「土地」乃至「傳統」相對的意義
    • 四、結語
  • 第四章 「身體」與「欲望」的轉移空間-「海灘」意象在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中的隱喻特徵
    • 一、「空間」之軸:「海灘」、「女性身體」與「空間」的相互關係
    • 二、「轉移」之軸:「海灘」與「轉移」的辨證關係
    • 三、結語:新空間的創造
  • 第五章 女性、島嶼的「邊緣」處境與「多元時間」觀照-波浪、潮汐等海洋「線型空間」在現代女性詩作中的隱喻特徵
    • 一、海洋「線型空問」的基本特徵:「邊緣化」的女性主體與島嶼處境
    • 二、線型空間的「界線」效應:「多元範疇」與「多元時間」的劃分與跨越
    • 三、變動的「歷史」觀照:「時間空間化」
    • 四、結語
  • 第六章 「海浪、島嶼、煙硝」的胎記-張國治詩歌裡的金門形象與文化反省
  • 一、金門的文化形象:在砲火與海洋中孕育的木訥堅毅
    • 二、金門形象的價值:為「現代/傳統」「城市/鄉土」之間的辨證尋找定位
    • 三、「兩岸三通/兩岸阻隔」的歷史:恐慌與閉鎖的心靈
    • 四、結語:從殘破中看見希望美好
  • 第七章 「漂泊游民處境」中的「文化尋根意識」-海洋在島嶼殖民地歷史經驗中的意義
    • 一、文化記憶版圖原貌的遺失:混合色彩中的「島嶼失憶症」
    • 二、心靈枷鎖的內化與物慾橫流的永久流亡
    • 三、結語:流放野百合的春天
  • 第八章 島嶼歷史與文化胎記的本源-海洋與土地在定位上合流的新里程碑
    • 一、海洋:島嶼胎記與風格的基調
    • 二、歷史尋根:以海洋作為島嶼歷史的見證與表徵
    • 三、海洋:文化母親與青春標識
    • 四、結語
  • 第九章 島嶼素樸文化的根柢與藝術原質的本源-從海洋特質中發現島嶼心靈與文化的新航向
    • 一、海洋:島嶼早期純真年代的標識與素樸文化的根柢
    • 二、海洋:與都市文明相對的藝術原質以及邁向世界的起點
    • 三、結語
  • 第十章 物物相生相惜的「廣大生命結構網絡」-詹澈詩歌向海洋自然學習的生態與文明意識
    • 一、由「原初」視域回看「現代」文明的逆向思考
    • 二、原初社會的召喚:物物相生相連的「廣大生命結構網絡」
    • 三、結語
  • 展望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