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社區發展季刊190期
在當前全球經濟劇烈變動之際,臺灣社會福利正站在歷史性的轉折點。國際貿易衝突升溫、關稅戰、貨幣戰交錯發生,帶來不可預測的後果;新興供應鏈重組、地緣政治角力,也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出口導向的臺灣經濟與福利模式是否仍然可行。臺幣升值、資本回流、與全球通膨交錯,對國內勞動市場帶來連鎖效應;產業重組、裁員風潮、與結構性失業的壓力正逐步浮現。再加上人口高齡化與家庭結構轉變,我們見到原已脆弱的貧困家庭在多重風險下,生活愈發艱難。 在此脈絡下,本期「脫貧與財務社會工作」專號,匯集了來自學界、實務界與政策現場的研究與觀察,從多元視角出發,思索當前貧窮現象的變化、我國社會安全體系的承擔能力,以及社會工作專業,特別是財務社會工作,如何深化實踐和轉型。這些提問與回應,雖然未必形成共識,但已構成我們重新審視、開啟關於貧窮與救助制度重要對話的契機,並為未來政策設計與實務發展提供具參考價值的基礎。
-
社論
-
在變動中尋路——脫貧與財務社會工作的實踐和反思/本社
-
-
專題論述
-
臺灣脫貧政策之推動及未來展望/陳怡如、陳瑤婷、施孟君、鄭惠娟
-
貧窮的概念與理論觀點對財務社會工作的意涵/王永慈
-
《社會救助法》修正議題的實務工作者觀點/張又升
-
《社會救助法》的審查——探討虛擬收入的應用/鄭麗珍
-
從居住貧窮談社會住宅與社會工作發展/林育如
-
財務社會工作的實務發展與挑戰——美國經驗的臺灣借鑑/林桂碧、陳郁心
-
普惠金融嘉惠了誰?/張英陣
-
從普惠金融觀點探討資產累積方案——以儲蓄互助社模式為例/康建民、李易真
-
從「信扶專案」到「家庭脫貧培力精進方案」——看見財務知能對社工的重要/李靜玲、廖于萱
-
從兒少教育發展帳戶的推動現況思考如何協助經濟弱勢家戶改善經濟困境/李靜玲、陳毓文
-
從催繳到賦能——臺中市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理財知能提升服務計畫執行成效評估初探/張素菁、廖景賢、陳品元
-
脆弱家庭親子理財教育方案之實施及成效評量/胡中宜、陳思穎、劉仲修
-
運用方案理論取向評估婦女經濟與就業培力計畫/張菁芬、陳雅伶、曾雅晴
-
韌性與社會支持——桃園市特殊境遇單親女性的調查研究/韓意慈、顏玉如、薛享紜
-
債務處理與家計重建——社工對債務家庭的協助策略初探/吳宗昇
-
日本女性貧窮化與脫貧政策/申育誠
-
從理債到理財——個人債務處理的團體實務經驗分析/王永慈、李喜菁
-
從脫貧實務需求看社工賦能的可能發展——民營企業執行脫貧服務的經驗分享/邱淑芸
-
多走一哩路——「財務陪伴服務模式」之實務經驗探討/陳謙柔、何雨威
-
家庭脫貧期待與影響——低收入戶青年的主觀感受/周昌輝、李坤融
-
面對貧窮下的韌性調適——以台灣世界展望會培力經驗為例/楊麗寰、陳誼珊、陳小萍、舞瑪夫.達給魯頓
-
集體自決的尊嚴勞動——社會團結經濟的減貧策略/洪敬舒
-
家庭經濟困境中的成長契機:從技能培訓到職場融入的研究初探——以彰化家扶中心為例/李羿佩、蔡子萲、張鈺婕、王震光、王金敦
-
生活而非生存——基本收入如何改善台灣的貧窮處境/邱立軒
-
遊民生活現況之影響因素分析——以臺南市為例/楊逸宏
-
論身心障礙者經濟自立與貧窮陷阱/莊棋銘
-
-
一般論述
-
大學生參與青銀共學對於老人印象及老人服務的改變/洪悅琳
-
中老年父母與其成年子女代間支持現況之研究/吳瓊洳
-
心理創傷復原服務的派案評估與專業合作模式推展——以南台中家扶中心為例/鍾揚傑、張邦汎、蕭舜鴻
-
探討大學階段學習創傷知情韌性之意義——以刑事司法領域為例/簡美華
-
創傷知情視角下的保護性社工——面對體制挑戰與前行之路/曾秀雲、顏玉如
-
非營利組織推動弱勢長者及身心障礙者送餐服務之募款策略觀點——以臺中市營養餐飲服務單位為例/陳碧蓮、陳禹心、張素蓮
-
偏鄉地區社會福利服務推動之現況與挑戰/李欣頻
-
都市型態與農村型態社區居民對失智症知識與態度之差異化分析——以新竹縣竹北市竹義里與麻園里熟齡族為例/簡鴻儒
-
新自由主義影響下的福利詐欺問題——社會福利政策的挑戰與對策/江禹嫻、劉鶴群
-
臺灣社會福利組織償付充足性與財務脆弱性分析/李同正
-
社會工作者在AI時代應具備的數位素養與核心能力/張訓譯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