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從「滅教」運動到「中國的耶路撒冷」的誕生

出版日期
2025/04/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954711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內容簡介】

中國基督教歷史的研究中,在有意無意間會出現一個斷層,即自1957年至1979年的歷史。筆者從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的溫州教會作為一個縮影,追溯被作為「無宗教區試點」的區域,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經歷無情的逼迫,在被稱為「三無」(無教堂、無教牧、無聖經)的時期中,靈活轉型,引來教會的大復興?
本書向我們展示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城市,如何引來全面的關注,幾十年的「溫州熱」,展現教會中的「溫州模式」。在傳統意義上的政策便利、差會支持、教牧領導、經濟支撐等因素盡失時,溫州教會卻能夠在「無政府主義」的狀態之下進行宗教活動,在無數宗教逼迫中堅守信仰立場,在各教會之間實行聯合派單。同時,溫州教會建立了具有溫州特色的牧區管理體制。藉由本書,幫助我們瞭解今日溫州教會諸多現象的根源。

【作者簡介】

陳豐盛,浙江永嘉人,1979年生。先後畢業於華東神學院、伯特利神學院、香港基督教教育研究院、建道神學院,先後獲得學士、基督教教育文憑、教牧學碩士、神學碩士、哲學博士。
在教牧方面,於2013年按立牧師聖職,獲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並長期從事教牧輔導、婚姻家庭輔導。先後出版《合神心意的婚姻》、《蒙福的婚姻》(合著)、《培育由心——基督教教育的起點》、《傳道者的「神話」》。
在學術方面,於2002年開始研究溫州基督教史、浙江基督教史,先後出版《詩化人生——劉廷芳博士生平逸事》、《溫州基督教編年史》(編著)、《近代溫州基督教史》、《杭州基督教會思澄堂編年史》(編著)。先後在《金陵神學志》、《天風》、《華東神苑》、《浙江神學志》、《甌風》、《中國基督教研究》、《世紀》等刊物發表教牧文章、學術論文超過200篇。
曾任浙江省永嘉縣基督教江北牧區浦西堂傳道、江北牧區教師(副牧師)、浙江神學院專職教師、杭州基督教會崇一堂牧師、思澄堂牧師;《天風》特約撰稿人、特約編輯;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現任義大利華人神學院專任講師、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義務)研究員、杭州葡萄園導師。
  • 總序
  • 梁序
  • 劉序
  • 吳序
  • 第一章 導論
    • 引言
    • 第一節 題目與問題探討
    •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選題意義
    •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概念界定
    • 第四節 研究綜述
    • 第五節 研究進路與限制
    • 第六節 各章簡介
  • 第二章 歷史緣起:溫州基督教的起源與發展(1867-1957)
    • 第一節 福音傳入與溫州傳統文化的交匯(1867-1910)
      • 一、溫州地域特徵與人文精神
      • 二、福音初入溫州—「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 第二節 民族主義意識與自立運動的發展(1911-1949)
      • 一、溫州教會的自立思想與嘗試
      • 二、溫州教會的三次分裂事件
    • 第三節 三自革新運動與溫州教會路向的選擇(1950-1957)
      • 一、溫州教會在中外交接過程中徘徊前行
      • 二、「慢半拍」的溫州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
      • 三、循道公會主導的三自革新運動
      • 四、三自革新運動中突起的教會領袖
      • 五、 始終不被政府肯定的溫州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
    •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第三章 滅頂之災:社會主義改造策動的聯合禮拜與「滅教」運動
    • 第一節 「無宗教區試點」與聯合禮拜
      • 一、誰提出「無宗教區」的概念?
      • 二、無宗教區與反右運動、聯合禮拜、大躍進的關係
      • 三、聯合禮拜是教會發展中的創舉嗎?
      • 四、為什麼是溫州?為什麼是平陽?
    • 第二節 反右運動及中共宗教政策的曲折發展
    • 第三節 「無宗教區」的前奏:反右運動、大躍進
      • 一、溫州教會在反右運動中
      • 二、「大躍進」催生的聯合禮拜
    • 第四節 「無宗教區」試點的具體實施
      • 一、在平陽和瑞安實行的三次「鬥爭試點」
      • 二、宗教工作現場會議
      • 三、全面「滅教」的實例:永嘉縣宗教界整風學習
    • 第五節 在「無宗教區」的教會
      • 一、教牧人員的遭遇
      • 二、 三自的名存實亡—「滅教」趨勢下的「餘種」
      • 三、黑暗中的光—家庭秘密聚會的萌芽
    • 第六節 本章小結
  • 第四章 轉型升級:「文革」前期家庭聚會(1966-1971)
    • 第一節 「文革」前期中共的宗教政策與中國基督教狀況
      • 一、「文革」前期中共的宗教政策
      • 二、中國基督教狀況
    • 第二節 「文革」中溫州教牧與「三自會」的遭遇
      • 一、「三無」時期「三自會」的消亡
      • 二、「頑固份子」的培靈與「門徒」訓練
    • 第三節 「無政府主義」下的教會生活
      • 一、「無政府主義」下的相對自由
      • 二、家庭聚會的隱密活動
      • 三、「三無」時期的勇士—義工模式的發展
    •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第五章 建制復興:「文革」後期的聯合與復興(1971-1976)
    • 第一節 中美關係背景下的中國基督教
      • 一、從中美對話至林彪、「四人幫」垮臺
      • 二、三自領袖的復出
      • 三、家庭聚會的復興
    • 第二節 溫州教會牧區與縣總會的雛形
      • 一、聯合禮拜
      • 二、禮儀統一
      • 三、聯合派單
      • 四、縣總會雛形
    • 第三節 溫州地區總會的建立
      • 一、溫州地區交通會第一次會議
      • 二、溫州區「大議會」的情況
      • 三、遊走傳道人的遭遇
    • 第四節 靈恩運動與神蹟奇事
      • 一、三自運動中被打壓的「神蹟奇事」
      • 二、教會中廣為流傳的信仰見證
      • 三、溫州各地興起的靈恩現象
      • 四、溫州教牧對靈恩與神蹟的解讀
    • 第五節 教派分歧與神學爭論
      • 一、與聚會處蒙頭的紛爭
      • 二、與安息日(會)相關的紛爭
      • 三、關於得救問題的爭辯
    • 第六節 文字事工的興起
      • 一、「謄寫」印刷工序
      • 二、幾位「謄寫」印刷的傳道人
      • 三、一本特殊的讚美詩集
    • 第七節 外展事工的開展
    • 第八節 本章小結
  • 第六章 分道揚鑣:黎明前的等待與路向選擇
    • 第一節 後毛時代宗教政策的轉向與中國教會復蘇前兆
      • 一、宗教政策的轉向
      • 二、中國基督教領袖的動向
    • 第二節 溫州家庭聚會的規模與建制
      • 一、規模與建制
      • 二、逼迫與等待
    • 第三節 溫州教會的領袖與派系
    • 第四節 「三自會」復出的前兆與路向
    • 第五節 本章小結
  • 第七章 結論:「中國的耶路撒冷」
    • 第一節 溫州教會歷史上的「三變」
      • 一、在政治變局中「應變」
      • 二、在信仰逼迫中「裂變」
      • 三、在時代夾縫中「蛻變」
    • 第二節 溫州教會中的「十多」現象
      • 一、教牧人員多
      • 二、義工領袖多
      • 三、婦女領袖多
      • 四、青年傳道多
      • 五、信仰逼迫多
      • 六、家庭聚會多
      • 七、合一見證多
      • 八、神蹟奇事多
      • 九、信徒人數多
      • 十、福音拓展多
    • 第三節 教會「溫州模式」中的「四挑戰」
      • 一、 權威挑戰:義工領袖興起與教牧權威危機的負面影響
      • 二、 制度張力:牧區制度與三自體制的制衡
      • 三、 信任危機:「文革」中的教牧領袖與三自領袖間的異同
      • 四、 發展局限:「各自為政」現象造成「小作坊」式的教會現象
  • 致謝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