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從西晉初年到東晉末期的政治動盪與社會變遷
以豐富史料細膩地描繪帝王將相興亡、政治爭鬥、重大戰役
史學家呂思勉精心撰寫,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可或缺的史學巨著
▎西晉政俗之弊
言晉初之事者,多以其行封建為致亂之原,其實非也。晉初封建之制,行之未必能召亂;而其制亦未嘗行。其所以召亂者,實由其任宗室諸王太重,承州郡積重之後,而使之出專方任耳。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初因楊、賈之爭而起,僅在中央,繼因趙王篡立,齊、成都、河間三王起兵討之,遂至覃及四國。晉初亂原,雖云深遠,《晉書》謂扇其風,速其禍者,咎在八王,則不誣也。
▎東晉元帝東渡
惠末大亂,懷、愍崎嶇北方,卒無所就,而元帝立國江東,遂獲更衍百年之祚,此蓋自初平以來,久經喪亂,民力凋敝,朝廷紀綱,亦極頹敗,其力不復能戡定北方,而僅足退守南方以自保,大勢所趨,非一人一事之咎也。
▎桓溫北伐
冉閔之盛強,既如曇花一見;氐苻僅粗定關中,慕容氏亦未能占有河北,晉於是時,縱未能廓清舊境,河南之可全有,則無足疑也,河南定而關中、河北,亦可徐圖矣。秦、燕兵力,實無足稱,觀桓溫兩次北伐,皆所向克捷可知。當時司、冀淪陷,寖及徐、豫,且擾及荊州北鄙者,實緣晉之大軍不出,所與周旋者皆偏師,力薄而無後援耳。
▎肥水之戰
要之伐晉而勝,風塵之變,自可無虞,一敗,則其後患亦有不可勝言者。堅知晉之終為秦患,命將出師之不足以傾晉,而未知躬自入犯之更招大禍,仍是失之於疏;而其疏,亦仍是失之於驕耳。
▎桓玄篡逆
晉室自東渡以後,上下流即成相持之局,而上流之勢恆強,朝廷政令之不行,恢復大計之受阻,所關匪細,至桓玄敗而事勢一變矣。然中原喪亂既久,國內反側又多,卒非一時所克收拾,此則宋武之雄才,所以亦僅成偏安之業也,亦可嘆矣。而蜀中乘此擾攘,又成割據之局者數年,尚其至微末者也。
▎宋武平南燕
東晉國力,本不弱於僭偽諸國;而北方可乘之隙亦多;所以經略中原,迄無所就者,實以王敦、桓溫等,別有用心,公忠之臣,如庾亮、殷浩等,又所值或非其時,所處或非其地,未獲有所展布之故。當五胡初起之時,中原喪亂未久,物力尚較豐盈;石虎、苻堅,又全據中原之地;圖之庸或較難,至肥水戰後,後燕、後秦諸國,則更非其倫矣。
本書特色:本書由「現代四大史學家」之一呂思勉所著。魏晉之際為中國盛衰強弱的重要分界點,從五胡之亂開始,中國逐漸走向南北分立的局面,直到隋朝最後兼併南方,南北合一。在第一部中,作者詳論從西晉初年、西晉亂亡,乃至東晉的政治局勢與重要戰役,旁徵博引,爬梳帝王將相的倏起倏落和政局中的爭鬥傾軋,使讀者清楚理解兩晉變遷。
以豐富史料細膩地描繪帝王將相興亡、政治爭鬥、重大戰役
史學家呂思勉精心撰寫,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可或缺的史學巨著
▎西晉政俗之弊
言晉初之事者,多以其行封建為致亂之原,其實非也。晉初封建之制,行之未必能召亂;而其制亦未嘗行。其所以召亂者,實由其任宗室諸王太重,承州郡積重之後,而使之出專方任耳。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初因楊、賈之爭而起,僅在中央,繼因趙王篡立,齊、成都、河間三王起兵討之,遂至覃及四國。晉初亂原,雖云深遠,《晉書》謂扇其風,速其禍者,咎在八王,則不誣也。
▎東晉元帝東渡
惠末大亂,懷、愍崎嶇北方,卒無所就,而元帝立國江東,遂獲更衍百年之祚,此蓋自初平以來,久經喪亂,民力凋敝,朝廷紀綱,亦極頹敗,其力不復能戡定北方,而僅足退守南方以自保,大勢所趨,非一人一事之咎也。
▎桓溫北伐
冉閔之盛強,既如曇花一見;氐苻僅粗定關中,慕容氏亦未能占有河北,晉於是時,縱未能廓清舊境,河南之可全有,則無足疑也,河南定而關中、河北,亦可徐圖矣。秦、燕兵力,實無足稱,觀桓溫兩次北伐,皆所向克捷可知。當時司、冀淪陷,寖及徐、豫,且擾及荊州北鄙者,實緣晉之大軍不出,所與周旋者皆偏師,力薄而無後援耳。
▎肥水之戰
要之伐晉而勝,風塵之變,自可無虞,一敗,則其後患亦有不可勝言者。堅知晉之終為秦患,命將出師之不足以傾晉,而未知躬自入犯之更招大禍,仍是失之於疏;而其疏,亦仍是失之於驕耳。
▎桓玄篡逆
晉室自東渡以後,上下流即成相持之局,而上流之勢恆強,朝廷政令之不行,恢復大計之受阻,所關匪細,至桓玄敗而事勢一變矣。然中原喪亂既久,國內反側又多,卒非一時所克收拾,此則宋武之雄才,所以亦僅成偏安之業也,亦可嘆矣。而蜀中乘此擾攘,又成割據之局者數年,尚其至微末者也。
▎宋武平南燕
東晉國力,本不弱於僭偽諸國;而北方可乘之隙亦多;所以經略中原,迄無所就者,實以王敦、桓溫等,別有用心,公忠之臣,如庾亮、殷浩等,又所值或非其時,所處或非其地,未獲有所展布之故。當五胡初起之時,中原喪亂未久,物力尚較豐盈;石虎、苻堅,又全據中原之地;圖之庸或較難,至肥水戰後,後燕、後秦諸國,則更非其倫矣。
本書特色:本書由「現代四大史學家」之一呂思勉所著。魏晉之際為中國盛衰強弱的重要分界點,從五胡之亂開始,中國逐漸走向南北分立的局面,直到隋朝最後兼併南方,南北合一。在第一部中,作者詳論從西晉初年、西晉亂亡,乃至東晉的政治局勢與重要戰役,旁徵博引,爬梳帝王將相的倏起倏落和政局中的爭鬥傾軋,使讀者清楚理解兩晉變遷。
- 總論
-
晉初情勢
-
政俗之敝
-
戎狄之患
-
封建之制
-
-
西晉亂亡
-
齊獻王爭立
-
八王之亂(上)
-
八王之亂(下)
-
洛陽淪陷
-
長安傾覆
-
巴氐據蜀
-
張氏據河西
-
鮮卑之興
-
荊揚喪亂
-
-
東晉初年形勢
-
元帝東渡
-
北方陷沒
-
東晉初年內亂
-
成康穆間朝局
-
-
東晉中葉形勢(上)
-
劉石興亡
-
後趙盛衰
-
冉閔誅胡
-
庾氏經營北方
-
桓溫滅蜀
-
殷浩桓溫北伐
-
桓溫廢立
-
-
東晉中葉形勢(下)
-
秦滅前燕
-
秦平涼州仇池
-
秦平鐵弗氏拓跋氏
-
肥水之戰
-
後燕後秦之興
-
秦涼分裂
-
拓跋氏再興
-
後燕分裂滅亡
-
秦夏相攻
-
-
東晉末葉形勢
-
道子亂政
-
孫恩之亂
-
桓玄篡逆
-
宋武平南燕
-
宋武平盧循譙縱
-
宋武翦除異己
-
宋武暫平關中
-
魏並北方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