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從「知情人」口述,揭開中國近代歷史真相:溥儀、晚清大臣、民國學者……從歷史人物到學術史家,用第一手口述資料來現身說「史」!

作者
出版日期
2024/07/3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945661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當史家說:「五十年內無信史」,
清宮祕辛×歷史公案×政治變局×軍閥日常……
歷史不可盡信,不如從「微」觀視角來看中國近代史!
晚清民國祕聞,從「口述史」中看真相!

▎晚清動盪與國家命運
  本書從晚清的混亂局面開始,揭示了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書中描述了清朝末年的諸多事件和人物,包括慈禧太后、同治皇帝以及義和團運動。這一時期充滿了政治爭鬥、宮廷陰謀以及社會動亂,禁煙運動、洋務運動和西方列強的侵略,使得清朝政府在內憂外患中苦苦掙扎。作者透過詳細的史實和親歷者的回憶,呈現了一個複雜而矛盾的時代背景,讓讀者對晚清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革命風起雲湧
  進入民國初期,書中描繪了革命風暴如何席捲全國。從康有為的「公車上書」到孫中山的革命事業,這段歷史充滿了激烈的政治變革和社會動盪。書中細緻描述了光緒皇帝的悲劇命運、慈禧太后的操縱政治以及義和團運動的血腥鎮壓。特別是辛亥革命的爆發,讓清朝的統治徹底崩潰。書中透過微觀的敘述和親歷者的證言,生動地再現了這一段充滿希望與絕望交織的歷史,讓人們感受到革命的艱辛與無奈。

▎軍閥混戰與民國困境
  隨著清朝的覆滅,民國建立後的中國並未迎來和平與穩定。相反,軍閥混戰成為民國初年的主要特徵。書中詳細介紹了袁世凱的崛起與背叛,段祺瑞的政治操作,及各地軍閥的割據爭鬥。這一時期的中國,充滿了權力的角逐和利益的交換,人民生活在不斷的戰亂和動蕩中。書中透過多位親歷者的回憶,揭示了軍閥們的真實面貌和民國政府的腐敗無能,使讀者對這段歷史有了更為全面和真實的了解。

▎文化變革與社會發展
  儘管政治局勢動盪,但民國時期也是中國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書中記錄了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介紹了張之洞等教育家的努力,並描繪了民國教授的風采。此時期的社會變遷和文化發展,為中國現代化奠定了基礎。書中特別關注了學校教育的改革、知識分子的奮鬥以及城市化歷程中的種種現象。這些細節的描寫,展示了民國時期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讓讀者對這段歷史有了更加立體和深刻的了解。

【本書特色】:
本書不同於一般歷史書,以微博貼文形式別出心裁地呈現「口述史」,內容簡潔而犀利。作者運用親歷者的自述和學者的論述,描繪晚清至民國的重大歷史事件。全書按時間順序編排,模組化結構便於讀者隨意切入任何章節閱讀。書中捨棄了大眾所熟知的史實,專注揭示真相和歷史規律,讓讀者以獨特的角度重新認識中國近現代史。
  • 自序
  • 一、晚清亂得不得了
    • 滿大人威武!
    • 禁煙是清朝基本國策
    • 「夷婦與大皇帝」
    • 西醫開啟清國大門
    • 皇帝鬥不過太監
    • 圓明園不是一把火燒光的
    • 慈禧出場了!
    • 殺安德海真不容易
    • 「六鬼子」奕訢
    • 同治皇帝不學好
    • 官運來了擋不住
    • 曾國藩「自我批評上癮」
    • 天津教案只能這麼辦
    • 曾紀澤虎口奪食
    • 東太后與西太后
    • 躺著也中槍的楊乃武
    • 楊乃武案是一盤很大的棋
    • 皇帝的老爸不好當
    • 君主不專制
    • 清朝無外交?
  • 二、再難也得往前走
    • 康有為的「公車上書」
    • 慈禧是革命的助產婆
    • 苦命皇帝光緒
    • 被指定的皇后:隆裕
    • 珍妃之死
    • 慈禧的備胎:「大阿哥」溥儁
    • 義和團是怎麼回事
    • 八國聯軍,還是「九國聯軍」?
    • 李鴻章又簽賣國條約
    • 「床上救國」的賽金花
    • 李蓮英的崛起與腐敗
    • 皇帝死因是最高機密
    • 最重要的後事就是人事安排
    • 「官二代」載灃
    • 殺還是不殺袁世凱,這是個問題
    • 議員不好惹
    • 資政院的出格言行
    • 末代狀元愛和朝廷唱反調
    • 清王朝最後的機會
    • 陸軍小學辦得好
    • 晚清眾生相
    • 小皇帝的「杯具」童年
    • 皇帝的御膳都是擺設
    • 紫禁城賄賂風行
  • 三、革命是個好東西
    • 罵皇帝,沒什麼大不了的
    • 吳祿貞抗日
    • 孫中山倫敦「蒙難」記
    • 黃興:其實我最想當一名老師
    • 徐錫麟:震動清廷第一槍
    • 暗殺時代
    • 革命黨掏空新軍
    • 全民拋棄朝廷
    • 「國進民退」引發辛亥革命
    • 有學有術的端方
    • 武昌起義了!
    • 革命的西洋骨牌倒了
    • 滿朝親貴,何人能用?
    • 同盟會和光復會的恩怨
    • 敢死隊長蔣介石
    • 「我帶回來的只是革命的精神」
    • 「民國產婆」趙鳳昌
    • 伶人也愛國
    • 黑馬總統孫中山
    • 袁世凱上位
    • 誰殺死了宋教仁?
    • 孫中山與袁世凱的「政治蜜月」
    • 我在孫中山先生身邊見聞
    • 孫中山的四位夫人
    • 最後的皇太后
    • 清王朝的「骨灰級粉絲」
  • 四、袁世凱和他的夥伴們
    • 「北洋」的興起
    • 袁世凱:不走尋常路
    • 袁世凱最終還是叛變了
    • 袁世凱東山再起
    • 「二十一條」太欺負人
    • 「二十一條」不簽不行
    • 復辟得磕磕絆絆
    • 瘋子章太炎
    • 中國還需要皇帝嗎?
    • 「曲線救國」的小鳳仙
    • 穿龍袍入葬的袁世凱
    • 正常婚姻與政治婚姻
    • 政壇不倒翁
    • 總統是用來罵的
    • 折騰哥段祺瑞
    • 孫寶琦「不是東西」
    • 張勳是個冤大頭
  • 五、軍閥有一套
    • 新文化成為一項運動
    • 火燒趙家樓,群毆章宗祥
    • 曹汝霖的「索賠官司」
    • 曹三傻子並不傻
    • 「革命將軍」吳佩孚
    • 議院成了壞蛋窩
    • 花錢買個總統當當
    • 東北有個張大帥
    • 北張南陸:兩大土匪軍閥
    • 倒戈將軍馮玉祥
    • 溥儀被「請」出紫禁城
    • 郭松齡造反有理?
    • 扯大旗的「五省聯帥」孫傳芳
    • 愛搞花樣的閻錫山
    • 西南王唐繼堯
    • 「黨國叛徒」陳炯明
    • 李宗仁大難不死有後福
    • 革命尚未成功,先驅駕鶴西去
    • 蔣介石與李宗仁結拜兄弟
    • 出乎意料的北伐戰爭
    • 吳佩孚流亡生涯
    • 軍閥要搞笑,誰也擋不了
    • 軍閥喜歡辦大學
    • 國民黨內派系之爭
    • 國民黨內眾生相
  • 六、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讓我們撞著了
    • 進步就是騾子拉火車
    • 外國的月亮就是圓
    • 張之洞尊師重教
    • 「文憑熱」和「留洋熱」
    • 學校不是官場
    • 民國教授就是厲害
    • 是人才就該破格錄取
    • 到農村去,建設農村
    • 「聞人」就是老大中的老大
    • 杜月笙一次要吃「三碗麵」
    • 袍哥兵痞滿地跑
    • 民國也蝸居
    • 「如今只有屁無捐」
    • 上海灘的兩副面孔
    • 萬花筒裡的上海灘
    • 混在十里洋場
    • 鴉片為什麼禁而不絕?
    • 兵匪不分家
    • 打仗最愛「漢陽造」
  • 參考文獻舉要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