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虔誠聖域,世界教堂建築的形塑與意象:從新加坡到歐洲,探索不同風格教堂建築的歷史與美學
純樸沉穩、高尚莊重的羅曼;
高聳輕盈、美輪美奐的哥德;
安詳平和、身體健壯的古典;
平穩和諧、滿心喜悅的帕拉迪奧;
充滿戲劇性的巴洛克;
愉悅明快的洛可可;
理念抽象、創意無限的現代……
教堂建築裡有一首首信徒獻給天主的讚歌,
也含基督宗教獻給全人類的一件件瑰寶。
▶教堂建築設計風格變遷
教堂建築可說是從313年基督宗教的合法化開始的。羅馬帝國的長方形會堂建築本具群眾聚會功能,經改裝即可成為教堂。另一方面,人們也用羅馬建築元素來創造新風格,逐漸在東羅馬帝國形成拜占庭教堂建築樣式,並於6世紀開始盛行。
西羅馬帝國因受侵略而於5世紀滅亡。歐洲西部進入戰亂連連,比較黯淡的年代,直到800年,查理曼大帝加冕,開創神聖羅馬帝國,方有一定形式的「統一」。於6世紀開始崛起的基督宗教隱修院在這些年代是一道道宗教和文化的亮光。大約在11世紀,一種新的建築風格形成,常見於隱修院的教堂及其他部分,那就是含羅馬帝國建築元素,但又具獨特性格的羅曼式。
▶貼近羅曼式教堂
羅曼式興起時,曾叱吒風雲的西羅馬帝國早已煙消雲散,然而,在經歷了相對黯淡的一段時期後,卻有神聖羅馬帝國於800年在歐洲崛起。就像這個帝國的名稱含羅馬兩字,後來出現的羅曼式建築風格也「繼承」了古羅馬帝國建築元素:圓拱和拱頂,並在此基礎上演變出因地域不同而增添不同元素的全新風格。
▶愛上哥德式教堂
因此,一座哥德式教堂含一個以上哥德式內的樣式不足為奇,偏那樣式不統一的建築予人的感覺卻是一體的。從開工到竣工竟用了600多年的米蘭主教座堂(Milan Cathedral)是個經典──它的西立面甚至有古典建築元素!
哥德式教堂可「允許」許多的不同。比如每根柱子的柱冠可能被賦予各自獨特的造型,但因尺寸、形狀的相似和建材的相同而顯得統一。又比如每一扇彩色玻璃窗可能呈現不同的圖像,敘述聖經故事、聖人事蹟或顯示圖案,但因為色澤統一而使整體和諧。
▶巴洛克教堂牽動人心
巴洛克教堂和之前的文藝復興教堂同樣運用古典建築語言,但感覺很不一樣。個人認為,戲劇性的巴洛克固然是一種巧妙的,能牽動人心的創作,但總不及文藝復興的平衡、典雅而使人舒暢。這兩種不同的樣式性格各異,也許和各自產生的時代有關:文藝復興時代歐洲人文主義抬頭,但人們都活在主內,因此一切皆是和諧的;及至巴洛克時代,除了有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為前奏,更崛起啟蒙運動使一些人質疑神的存在,乃至脫離教會,人們所面對的張力肯定是巨大的。
▶玫瑰窗
圓形的玫瑰窗總有一個中心。從這個中心,一瓣瓣的玻璃向外放射,形成一朵花的模樣。花瓣之外還可能有更多圖像,也都是繞著圓心布置。白天從教堂外面看,石材所形成的花飾窗櫺,具有規律性而複雜的美感;在教堂裡面看,則只見光線將整個窗變成寶石的海洋,散發似乎不屬於人間的姿彩。位於高處的彩色玻璃窗上的各種圖像,人們在遠距離不一定看得清楚,就算看得清楚,也會因各自與信仰的「距離」而產生不同的感覺。
本書特色:透過本書,讀者們將會了解教堂建築、教會和教徒的信仰生活。書中描述的教堂建築都是作者所親身走訪者,包括聖地、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英國、新加坡……文章除了以文字和大量圖片講述建築,也加入個人反思與情感。
高聳輕盈、美輪美奐的哥德;
安詳平和、身體健壯的古典;
平穩和諧、滿心喜悅的帕拉迪奧;
充滿戲劇性的巴洛克;
愉悅明快的洛可可;
理念抽象、創意無限的現代……
教堂建築裡有一首首信徒獻給天主的讚歌,
也含基督宗教獻給全人類的一件件瑰寶。
▶教堂建築設計風格變遷
教堂建築可說是從313年基督宗教的合法化開始的。羅馬帝國的長方形會堂建築本具群眾聚會功能,經改裝即可成為教堂。另一方面,人們也用羅馬建築元素來創造新風格,逐漸在東羅馬帝國形成拜占庭教堂建築樣式,並於6世紀開始盛行。
西羅馬帝國因受侵略而於5世紀滅亡。歐洲西部進入戰亂連連,比較黯淡的年代,直到800年,查理曼大帝加冕,開創神聖羅馬帝國,方有一定形式的「統一」。於6世紀開始崛起的基督宗教隱修院在這些年代是一道道宗教和文化的亮光。大約在11世紀,一種新的建築風格形成,常見於隱修院的教堂及其他部分,那就是含羅馬帝國建築元素,但又具獨特性格的羅曼式。
▶貼近羅曼式教堂
羅曼式興起時,曾叱吒風雲的西羅馬帝國早已煙消雲散,然而,在經歷了相對黯淡的一段時期後,卻有神聖羅馬帝國於800年在歐洲崛起。就像這個帝國的名稱含羅馬兩字,後來出現的羅曼式建築風格也「繼承」了古羅馬帝國建築元素:圓拱和拱頂,並在此基礎上演變出因地域不同而增添不同元素的全新風格。
▶愛上哥德式教堂
因此,一座哥德式教堂含一個以上哥德式內的樣式不足為奇,偏那樣式不統一的建築予人的感覺卻是一體的。從開工到竣工竟用了600多年的米蘭主教座堂(Milan Cathedral)是個經典──它的西立面甚至有古典建築元素!
哥德式教堂可「允許」許多的不同。比如每根柱子的柱冠可能被賦予各自獨特的造型,但因尺寸、形狀的相似和建材的相同而顯得統一。又比如每一扇彩色玻璃窗可能呈現不同的圖像,敘述聖經故事、聖人事蹟或顯示圖案,但因為色澤統一而使整體和諧。
▶巴洛克教堂牽動人心
巴洛克教堂和之前的文藝復興教堂同樣運用古典建築語言,但感覺很不一樣。個人認為,戲劇性的巴洛克固然是一種巧妙的,能牽動人心的創作,但總不及文藝復興的平衡、典雅而使人舒暢。這兩種不同的樣式性格各異,也許和各自產生的時代有關:文藝復興時代歐洲人文主義抬頭,但人們都活在主內,因此一切皆是和諧的;及至巴洛克時代,除了有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為前奏,更崛起啟蒙運動使一些人質疑神的存在,乃至脫離教會,人們所面對的張力肯定是巨大的。
▶玫瑰窗
圓形的玫瑰窗總有一個中心。從這個中心,一瓣瓣的玻璃向外放射,形成一朵花的模樣。花瓣之外還可能有更多圖像,也都是繞著圓心布置。白天從教堂外面看,石材所形成的花飾窗櫺,具有規律性而複雜的美感;在教堂裡面看,則只見光線將整個窗變成寶石的海洋,散發似乎不屬於人間的姿彩。位於高處的彩色玻璃窗上的各種圖像,人們在遠距離不一定看得清楚,就算看得清楚,也會因各自與信仰的「距離」而產生不同的感覺。
本書特色:透過本書,讀者們將會了解教堂建築、教會和教徒的信仰生活。書中描述的教堂建築都是作者所親身走訪者,包括聖地、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英國、新加坡……文章除了以文字和大量圖片講述建築,也加入個人反思與情感。
- 本書簡介
- 作者簡介
-
推介語
-
美在天地間
-
知性與感性之旅
-
-
序 從讚歌與瑰寶講起
-
感恩的讚歌
-
人類的瑰寶
-
聖德的芬芳
-
-
引介篇 教會與教堂建築概述
-
教會的誕生及成長
-
教堂建築設計風格變遷
-
新加坡之教堂建築
-
天主堂的一些特徵
-
其他宗派教堂的一些特徵
-
-
卷一 認識教堂建築風格
-
一同欣賞教堂建築
-
從帕拉迪奧一座教堂說起
-
獅城古典風格教堂溯源
-
貼近羅曼式教堂
-
愛上哥德式教堂
-
探索獅城哥德式教堂
-
巴洛克教堂牽動人心
-
中西合璧與眾不同
-
現代主義創意無限
-
-
卷二 走訪國外教堂建築
-
獨一無二聖家堂
-
天國的榮光
-
走一趟聖彌額爾山
-
十四聖人美麗邂逅
-
姑蘇城外七苦堂
-
薩城「銀匠」風
-
「走入」希臘正教堂
-
聖地建築三篇
-
一、認識一位聖地建築師
-
二、那一滴巨大的淚
-
三、牧人野地上的彌撒
-
-
一個至美的終點
-
-
卷三 感受教堂與信仰生活
-
玫瑰窗
-
借水和聖神重生
-
走上讀經臺
-
情牽鑲嵌畫
-
音樂的召喚
-
苦路
-
基督聖體·阿們
-
大殿裡的小築
-
他的座位
-
- 與本書內容相關的歷史大事表
-
詞彙表
-
建築
-
基督宗教
-
- 後記 工程尚在進行中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