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從人類飛出地球的那天開始:研發火箭、登月行動、前進宇宙、太空漫遊……這是一本人類至今的太空探索成果報告,請過目!

出版日期
2023/10/0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576698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蘇聯為何沒有登上月球?恆星總有一天會結晶成鑽石星球?
事情要從人類飛出大氣層的那天開始說起……

從只能仰望星空到可以俯瞰地球,人類到底做了多少努力?
一本書帶你綜覽太空探索的簡史!

▎「阿波羅11號」登月行動,指揮中心下的指令竟是……!
  關於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登月行動,一般人知道的都是第一位太空人阿姆斯壯、那留在月球表面上的腳印,以及流傳最廣的名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等等……但關於登月,還有一個可愛的小故事鮮為人知,在登月艙出發之前,休士頓地面指揮中心的通訊員與太空人有一段有趣的對話:

通訊員:「請注意一位名叫嫦娥的可愛姑娘,她帶著一隻大兔子,已經在那裡住了4,000年!」
太空人:「好的,我們會密切關注這位兔女郎。」

▎飛蛾撲火般的探測器──進入太陽軌道,想靠近卻怕受傷害
  人類對於我們的恆星「太陽」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尚待揭曉,太陽的活動也會對周遭行星產生各種影響,為了加深人類對太陽的了解,1990年NASA與歐洲太空總署發射了「尤利西斯號」探測器,其使命是近距離觀察太陽極區、研究太陽風特性,以及觀測日光層與太陽活動爆發等項目,而原先設定的壽命是五年,尤利西斯號卻在1995年完成任務後,持續觀測太陽到2007年,服役了18年9個月,見證了太陽活動從寧靜期到高峰期,又轉為低峰,為科學家們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觀測資料,謝謝尤利西斯號!

▎首位登上木星的三位大咖……是樂高小人偶!
  誰能想到Lego竟然也能參與太空行動?!2011年發射升空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是在「伽利略號」退役後第二個進入木星軌道的太空探測器,且按理來說一般太空船的每一克重量都要經過精密計算、取捨,但科學家們還是在朱諾號上載了三名成員,分別是:捧著望遠鏡和木星的伽利略樂高小人偶、手握閃電的朱比特小人偶,以及手持放大鏡的朱諾小人偶!相比普通的塑膠樂高,這組樂高是鋁製的,以便適應這趟太空之旅,因此成為了造訪木星的第一批地球訪客!

【本書特色】:
宇宙之浩瀚,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其的嚮往與探索,哪怕是普羅大眾也對遙遠星系有無限好奇,本書從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步「研發火箭」開始談起,一直到美蘇冷戰時期的航太競爭、阿波羅11號登月,一直到後來不斷對太空發射出探測器等等,一點一滴揭開宇宙神祕的面紗,本書從地面開始,向讀者一一報告歷史上太空探索的所有成果!
  • 引言 亮劍太空
  • 第一章 火箭研發
    • 第1節 納粹潰退烽火滅絕 美軍挺進人才捕獲
    • 第2節 古人愛做太空夢 大師練就理論功
    • 第3節 戈達德飽受嘲諷 奧伯特見證登月
    • 第4節 委以重任科羅廖夫 舉世無雙馮.布勞恩
    • 第5節 蘇聯衛星發射搶先 美國落後心有不甘
  • 第二章 登月之路
    • 第6節 古月依然照今人 猶抱琵琶半遮面
      • 1. 潮汐和潮汐鎖定
      • 2. 月亮正在遠離地球
      • 3. 如果月球公轉比地球自轉快
      • 4. 地球為什麼不對月球鎖定
      • 5. 軌道共振
      • 6. 月亮其實不是「半遮面」
      • 7. 月球地貌
    • 第7節 雙子星計畫成功 蘇聯棟梁病逝
    • 第8節 「阿波羅」載人月球漫步 N1火箭發射失誤
      • 1. 「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
      • 2. 勝利的失敗:「阿波羅13號」
      • 3. 蘇聯為何沒有登月
    • 第9節 三體運動生混沌 引力助推盪鞦韆
      • 1. 引力助推
      • 2. 原理
      • 3. 三體問題和拉格朗日點
    • 第10節 氣象通訊科學研究忙 人造衛星立大功
  • 第三章 星海拾貝
    • 第11節 恆星也有生老死 太陽尚在中青年
    • 第12節 大傘撐起地磁場 變幻莫測太陽風
      • 1. 從彗星尾巴的方向說起
      • 2. 太陽風的來龍去脈
      • 3. 地球磁場隨「風」起舞
    • 第13節 「尤利西斯」英雄漢 太陽極區勤為探
      • 1. 神祕的極區
      • 2. 英雄身負重任上軌道
      • 3. 探測結果
    • 第14節 離地最遠航海家 高速飛入寰宇中
    • 第15節 望遠鏡九霄攬銀河 「哈伯」深空探宇宙
      • 1. 哈伯望遠鏡
      • 2.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 第16節 天體間的引力之戰 希爾球和洛希極限
    • 第17節 鑽石星球價連城 無毛黑洞卻有熵
    • 第18節 資訊悖論難解決 霍金軟毛論輻射
      • 1. 黑洞熱力學
      • 2. 霍金輻射
      • 3. 黑洞資訊悖論
      • 4. 霍金的軟毛黑洞
    • 第19節 天文觀測尋黑洞 物理學者賭輸贏
  • 第四章 航太漫談
    • 第20節 氣態木星朱比特 巨大神祕行星王
      • 1. 太陽系中的巨無霸
      • 2. 氣態巨行星引人關注
      • 3. 磁場和極光
      • 4. 木星的衛星
    • 第21節 欲為夫君揭面紗 全靠「朱諾」布羅網
      • 1. 巡航5年被俘獲
      • 2. 軌道密布似羅網
      • 3. 巧鑽空隙避磁場
      • 4. 快速自轉有玄機
      • 5. 終點衝刺自殺亡
    • 第22節 廣義相對論太空驗證 探測引力波地面響應
      • 1. 光線彎曲
      • 2. 引力紅移
      • 3. 進動
      • 4. 引力時間延遲
      • 5. 引力時間膨脹和GPS
      • 6. 引力探測器B
      • 7. 引力波和黑洞
    • 第23節 潮汐鎖定共振曲 混沌自轉土衛七
      • 1. 什麼是混沌
      • 2. 龐加萊三體問題
      • 3. 單擺和雙擺
      • 4. 三生混沌
      • 5. 土衛七的混沌自轉
    • 第24節 「惠更斯」登上泰坦 「卡西尼」智探土星
      • 1. 土星探測:「卡西尼—惠更斯號」
      • 2. 宏偉的探測計畫
      • 3. 泰坦:早期地球
      • 4. 土衛五、土衛八和土衛二
      • 5. 神祕的土星北極6邊形
    • 第25節 木星周圍伴侶多 土星腰間環帶美
      • 1. 複雜多變的土星環
      • 2. 太陽系有多少「行星環」
      • 3. 行星環從何而來
      • 4. 行星環為什麼能穩定
    • 第26節 夢想殖民火星 大難臨頭逃生
      • 1. 地球未來的災難
      • 2. 尋找第二家園
      • 3. 探索火星的祕密
      • 4. 火星地球化
    • 第27節 太空之路不平坦 失誤釀成大災難
      • 1. 魂繫太空——航太史上的事故
      • 2. 第一位犧牲者
      • 3. 犧牲人數最多的導彈試驗慘劇
      • 4. 小火花成大禍
      • 5. 小小O形環造成的災難
      • 6. 「哥倫比亞號」災難
  • 參考文獻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