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胰島素控制你全身每一個細胞!
失控的「胰島素阻抗」,
是全球最常見的健康失調!
★2020年Foreword Indie Award健康類書籍榮譽獎
「胰島素阻抗」的關鍵特徵就是:血液中胰島素的濃度過高,而且胰島素通常無法發揮效用。大部分的荷爾蒙只會影響一個或少數幾個器官,但胰島素不同,它強硬的控制手段觸及了每一個細胞──從大腦到腳趾,胰島素調節細胞如何利用能量、改變細胞大小、影響其他荷爾蒙的生成,甚至決定細胞的生死!正因為這樣,當人體器官的細胞有胰島素阻抗,就會出現各種健康問題,舉凡肥胖、老化、肌肉流失、骨質疏鬆、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生殖障礙、失智、癌症等,都可能與胰島素有關。
胰島素阻抗本身不會殺死你,但如果我們對它置之不理、不加以治療,它會藉由導致其他會危及性命的疾病,讓你快速步入死亡。
◆大腦→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帕金森氏症、偏頭痛、神經病變
◆耳朵→眩暈、耳鳴和聽力喪失
◆心臟→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心肌病變
◆乳房→乳癌、母乳供應不足
◆胃→逆流性食道炎、巴瑞特氏食道症、胃輕癱
◆腸道→大腸癌
◆睪丸/卵巢→性早熟、不孕、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精子品質不良
◆攝護腺→攝護腺癌
◆骨骼→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痛風
◆皮膚→黑棘皮症、皮膚贅瘤、牛皮癬、痤瘡
◆膽囊→膽結石
◆腎臟→腎結石、腎衰竭、孕婦子癲前症
◆血糖→第二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肌肉→肌肉流失、纖維肌痛症
◆脂肪→肥胖症
◆肝臟→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你有胰島素阻抗的問題嗎?
胰島素阻抗比你想的普遍,可怕的是,連醫師都沒有意識到胰島素阻抗會導致很多疾病,也不知道如何辨識它(因為某個人可能患有胰島素阻抗,但血糖濃度仍完全正常),所以你更需要對自己的罹病風險有概念,下面問題只要有1題回答「是」,就可能有胰島素阻抗,如果回答2個以上的「是」,基本上就是有「胰島素阻抗」!
□你的腹部是否有多餘的脂肪?
□你是否有高血壓?
□你是否有心臟疾病的家族病史?
□你的血液三酸甘油酯是否很高?
□你是否很容易水腫?
□你的皮膚是否有深色斑塊,或是在頸部、腋窩或其他部位有小突起(皮膚贅瘤)?
□你的家族成員是否有人罹患胰島素阻抗或第二型糖尿病?
□你是否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勃起功能障礙?
國際知名生化科學家和代謝疾病權威,教你預防和改善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阻抗是有機會扭轉的,專精於胰島素阻抗、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權威專家比克曼博士,提供許多有科學實證基礎的實用建議來停止和預防胰島素阻抗:透過飲食、運動、作息、環境的調整,讓細胞恢復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重拾健康!
◆控醣飲食:碳水化合物會使胰島素增加超出正常值的10倍,限制使胰島素飆升的碳水化合物並增加胰島素緩衝食物(蛋白質和脂肪),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低GL的食物: GL值代表食物中有「多少碳水化合物」會轉為葡萄糖;想改善胰島素阻抗,低GL飲食會比單純低脂飲食更有效。
◆適當吃韓式泡菜或發酵乳製品等發酵食品:食物在發酵過程中,細菌會吃掉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糖,讓成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減低。
◆善用未加工蘋果醋:在要吃含較多碳水化合物的一頓飯前,先喝1~2湯匙未經加工、未過濾的蘋果醋,有助於患有胰島素阻抗的人降低那頓飯帶來的葡萄糖與胰島素影響。
◆澱粉放在一頓飯的最後吃:如果你一頓飯不能沒有米飯或麵,研究發現,先吃完蛋白質和蔬菜,最後再吃澱粉類食物,這頓飯對血糖和胰島素的影響明顯較小。
◆有需要可以生酮飲食:生酮飲食將許多碳水化合物替換成膳食脂肪,可使胰島素維持在低濃度,但改善胰島素阻抗並不需要追求高酮體,你可以這樣吃:控制碳水化合物、優先攝取蛋白質、再靠脂肪吃飽──天然的飽和脂肪較好。
◆每晚至少斷食12小時,拉長白天葡萄糖和胰島素保持低濃度的時間:17點到19點吃完晚餐後停止進食,5點到7點再用餐;每週可找2~3天延長斷食時間(18點晚餐,隔天中午再吃當天第一餐)。
◆早餐不要吃碳水化合物:如果要吃早餐,請避免糖和精製澱粉,身體的正常規律會在清晨出現輕微胰島素阻抗,因此你在早上吃碳水化合物會比晚上吃需要更多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不要「喝」水果:果汁去除掉水果大部分的天然纖維,攝取到的是純果糖──事實上,看似健康的果汁是這些年來胰島素阻抗病例大增的主因之一。
◆飲食不要加味精:每攝入1公克味精,就會使胰島素阻抗發生的風險增加14%。
◆鹽要吃足夠:有研究在1週內限制血壓正常或有高血壓的男性的鹽分攝入,結果他們血壓沒降,還對胰島素產生抗性!
◆睡好覺、睡對覺:1週睡眠不足就能讓胰島素阻抗增加30%;此外,相比於不午睡,每天午睡超過1小時更可能發生胰島素阻抗,午睡最多30分鐘就好。
◆就算睡不著,黑暗中冥想也好過一整夜開燈、滑手機:夜間暴露在光線、電子螢幕的光亮下,會使身體的褪黑激素濃度和皮質醇濃度發生變化,進而引發胰島素阻抗。
◆每坐20鐘就動一動:久坐不動1星期,胰島素阻抗增加7倍!要緩衝久坐不動引發胰島素阻抗,請每20分鐘就中斷坐著不動的狀態一次。
◆讓肌肉收縮,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就算肌肉對胰島素有抗性,但只要運動使肌肉收縮,還是能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所有運動都有幫助,但重訓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效果比有氧運動好。
◆小心香菸煙霧:香菸煙霧會使身體對胰島素變得極為不敏感,光是二手菸就會使神經醯胺這種誘發胰島素阻抗的壞脂肪生成。
失控的「胰島素阻抗」,
是全球最常見的健康失調!
★2020年Foreword Indie Award健康類書籍榮譽獎
「胰島素阻抗」的關鍵特徵就是:血液中胰島素的濃度過高,而且胰島素通常無法發揮效用。大部分的荷爾蒙只會影響一個或少數幾個器官,但胰島素不同,它強硬的控制手段觸及了每一個細胞──從大腦到腳趾,胰島素調節細胞如何利用能量、改變細胞大小、影響其他荷爾蒙的生成,甚至決定細胞的生死!正因為這樣,當人體器官的細胞有胰島素阻抗,就會出現各種健康問題,舉凡肥胖、老化、肌肉流失、骨質疏鬆、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生殖障礙、失智、癌症等,都可能與胰島素有關。
胰島素阻抗本身不會殺死你,但如果我們對它置之不理、不加以治療,它會藉由導致其他會危及性命的疾病,讓你快速步入死亡。
◆大腦→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帕金森氏症、偏頭痛、神經病變
◆耳朵→眩暈、耳鳴和聽力喪失
◆心臟→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心肌病變
◆乳房→乳癌、母乳供應不足
◆胃→逆流性食道炎、巴瑞特氏食道症、胃輕癱
◆腸道→大腸癌
◆睪丸/卵巢→性早熟、不孕、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精子品質不良
◆攝護腺→攝護腺癌
◆骨骼→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痛風
◆皮膚→黑棘皮症、皮膚贅瘤、牛皮癬、痤瘡
◆膽囊→膽結石
◆腎臟→腎結石、腎衰竭、孕婦子癲前症
◆血糖→第二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肌肉→肌肉流失、纖維肌痛症
◆脂肪→肥胖症
◆肝臟→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你有胰島素阻抗的問題嗎?
胰島素阻抗比你想的普遍,可怕的是,連醫師都沒有意識到胰島素阻抗會導致很多疾病,也不知道如何辨識它(因為某個人可能患有胰島素阻抗,但血糖濃度仍完全正常),所以你更需要對自己的罹病風險有概念,下面問題只要有1題回答「是」,就可能有胰島素阻抗,如果回答2個以上的「是」,基本上就是有「胰島素阻抗」!
□你的腹部是否有多餘的脂肪?
□你是否有高血壓?
□你是否有心臟疾病的家族病史?
□你的血液三酸甘油酯是否很高?
□你是否很容易水腫?
□你的皮膚是否有深色斑塊,或是在頸部、腋窩或其他部位有小突起(皮膚贅瘤)?
□你的家族成員是否有人罹患胰島素阻抗或第二型糖尿病?
□你是否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勃起功能障礙?
國際知名生化科學家和代謝疾病權威,教你預防和改善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阻抗是有機會扭轉的,專精於胰島素阻抗、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權威專家比克曼博士,提供許多有科學實證基礎的實用建議來停止和預防胰島素阻抗:透過飲食、運動、作息、環境的調整,讓細胞恢復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重拾健康!
◆控醣飲食:碳水化合物會使胰島素增加超出正常值的10倍,限制使胰島素飆升的碳水化合物並增加胰島素緩衝食物(蛋白質和脂肪),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低GL的食物: GL值代表食物中有「多少碳水化合物」會轉為葡萄糖;想改善胰島素阻抗,低GL飲食會比單純低脂飲食更有效。
◆適當吃韓式泡菜或發酵乳製品等發酵食品:食物在發酵過程中,細菌會吃掉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糖,讓成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減低。
◆善用未加工蘋果醋:在要吃含較多碳水化合物的一頓飯前,先喝1~2湯匙未經加工、未過濾的蘋果醋,有助於患有胰島素阻抗的人降低那頓飯帶來的葡萄糖與胰島素影響。
◆澱粉放在一頓飯的最後吃:如果你一頓飯不能沒有米飯或麵,研究發現,先吃完蛋白質和蔬菜,最後再吃澱粉類食物,這頓飯對血糖和胰島素的影響明顯較小。
◆有需要可以生酮飲食:生酮飲食將許多碳水化合物替換成膳食脂肪,可使胰島素維持在低濃度,但改善胰島素阻抗並不需要追求高酮體,你可以這樣吃:控制碳水化合物、優先攝取蛋白質、再靠脂肪吃飽──天然的飽和脂肪較好。
◆每晚至少斷食12小時,拉長白天葡萄糖和胰島素保持低濃度的時間:17點到19點吃完晚餐後停止進食,5點到7點再用餐;每週可找2~3天延長斷食時間(18點晚餐,隔天中午再吃當天第一餐)。
◆早餐不要吃碳水化合物:如果要吃早餐,請避免糖和精製澱粉,身體的正常規律會在清晨出現輕微胰島素阻抗,因此你在早上吃碳水化合物會比晚上吃需要更多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不要「喝」水果:果汁去除掉水果大部分的天然纖維,攝取到的是純果糖──事實上,看似健康的果汁是這些年來胰島素阻抗病例大增的主因之一。
◆飲食不要加味精:每攝入1公克味精,就會使胰島素阻抗發生的風險增加14%。
◆鹽要吃足夠:有研究在1週內限制血壓正常或有高血壓的男性的鹽分攝入,結果他們血壓沒降,還對胰島素產生抗性!
◆睡好覺、睡對覺:1週睡眠不足就能讓胰島素阻抗增加30%;此外,相比於不午睡,每天午睡超過1小時更可能發生胰島素阻抗,午睡最多30分鐘就好。
◆就算睡不著,黑暗中冥想也好過一整夜開燈、滑手機:夜間暴露在光線、電子螢幕的光亮下,會使身體的褪黑激素濃度和皮質醇濃度發生變化,進而引發胰島素阻抗。
◆每坐20鐘就動一動:久坐不動1星期,胰島素阻抗增加7倍!要緩衝久坐不動引發胰島素阻抗,請每20分鐘就中斷坐著不動的狀態一次。
◆讓肌肉收縮,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就算肌肉對胰島素有抗性,但只要運動使肌肉收縮,還是能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所有運動都有幫助,但重訓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效果比有氧運動好。
◆小心香菸煙霧:香菸煙霧會使身體對胰島素變得極為不敏感,光是二手菸就會使神經醯胺這種誘發胰島素阻抗的壞脂肪生成。
- 好評推薦
- 序 言 前所未聞的流行病
-
前 言 我們可以戰勝胰島素阻抗
-
我如何成為「胰島素阻抗」的專家?
-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罹患胰島素阻抗?
-
如何閱讀本書?
-
-
Part 1 為什麼要認識胰島素阻抗?
-
01 什麼是胰島素阻抗?
-
認識胰島素
-
胰島素阻抗的定義
-
重葡萄糖而輕胰島素的理由
-
檢測胰島素能提早發現是否罹患糖尿病
-
-
02 破壞心臟健康
-
胰島素阻抗會直接導致高血壓
-
心肌病變和胰島素阻抗
-
-
03 對大腦與神經的負面影響
-
從胰島素重新理解阿茲海默症
-
血管性失智症與胰島素阻抗的強大關聯
-
帕金森氏症與胰島素
-
偏頭痛與胰島素
-
神經病變與胰島素
-
-
04 干擾生殖健康
-
女性生殖健康與胰島素
-
男性生殖健康與胰島素
-
青春期與胰島素
-
-
05 增加癌症風險
-
讓癌細胞失控生長的二大因素
-
乳癌與胰島素阻抗
-
攝護腺癌與胰島素阻抗
-
大腸癌與胰島素阻抗
-
-
06 胰島素是老化的肇因
-
皮膚與胰島素阻抗
-
肌肉功能與胰島素
-
骨骼、關節與胰島素
-
-
07 影響消化道與腎臟健康
-
消化作用與胰島素
-
肝臟與胰島素
-
膽囊與胰島素
-
腎臟健康與胰島素
-
-
08 造成代謝症候群與肥胖症
-
肥胖症與胰島素阻抗錯綜複雜的關係
-
我們為什麼會變胖?
-
-
-
Part 2 是什麼引起胰島素阻抗?
-
09 老化和遺傳的影響有多大?
-
遺傳
-
老化
-
-
10 荷爾蒙如何導致胰島素阻抗?
-
過多胰島素導致胰島素阻抗
-
腎上腺素、皮質醇與胰島素
-
甲狀腺荷爾蒙對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
-
-
11 當肥胖症導致胰島素阻抗
-
脂肪儲存位置很重要
-
脂肪細胞尺寸也很重要
-
異位性肥胖症
-
-
12 發炎反應與氧化壓力的影響
-
發炎反應驅使胰島素阻抗發生
-
氧化壓力真的有影響嗎?
-
-
13 生活方式帶來的問題
-
我們吸入的東西
-
我們吃下的東西
-
我們的行為
-
-
-
Part 3 如何扭轉胰島素阻抗?
-
14 身體活動的重要性
-
一定要動起來
-
有氧運動對比於重量訓練
-
運動強度也很重要
-
-
15 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飲食
-
限制熱量有幫助嗎?
-
間歇性斷食或限時進食法
-
限制碳水化合物
-
生酮飲食
-
體重控制
-
-
16 藥物和手術的介入
-
治療胰島素阻抗的常見藥物
-
減肥手術和胰島素阻抗
-
-
17 實用的改善計畫
-
確認胰島素阻抗的程度
-
如何決定生活調整的方向?
-
用運動來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
用進食維持低胰島素濃度
-
-
- 結 語 採取行動的時刻到了
-
附 錄 A 每日運動計畫
-
星期一:推拉練腿日
-
星期二:推動上肢日
-
星期三:有氧運動和腹部日
-
星期四:推動練腿日
-
星期五:推拉上肢日
-
星期六:有氧運動和腹部日
-
-
附 錄 B 擴充食物列表
-
控制胰島素的各種食物列表
-
線上資源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