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性/別與社會工作新論

出版日期
2024/10/0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9377021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香港的社工教育學者梁麗清及陳錦華曾於2006年編著《 性別與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討論當時社會理論及情境下的性別社會工作發展。十多年過去了,有關全球性別觀點的發展與討論在愈趨複雜的社會脈絡下已變得非常多元化,進步的性別意識與反挫之聲卻仍然共存,互不相讓。到底當代的社會工作者,要如何面對這些轉變下不同性別身份服務對象的需要?

直到現在,性別角度仍然不是社會工作實踐中的主流,本書定名為《性/別與社會工作新論》,透過整理近十多年有關性別概念和女性主義發展的討論,探討這些更新如何衝擊或結合於社會工作實踐之中。本書24篇文章從「兩性」到「性別」、從「性別」到 「性/別」的討論及實務分享,呈現了當代社會工作者所面對的性/別的立體性和複雜性,期望能刺激社工學生及行內同工的性/別思考,擴闊社會工作的性別視野,並引起更多對服務不同對象的工作手法之討論和反思,推動具性/別平等角度的社會工作。
  • 導言/陳綺媚、羅懿明、霍婉紅、郭儉
  • 理論篇
    • 01 平等與差異:性別社會工作的挑戰/陳錦華
      • 一 前言
      • 二 「男女天生有別論述」:反女性主義
      • 三 「男女相同論述」
      • 四 「性別差異論述」:基進女性主義
      • 五 「解構差異」:後現代主義
      • 六 後現代的困局
      • 七 結語:後現代的挑戰——前進還是後退?
    • 02 變動中的性別概念與社會工作/陳綺媚、郭儉
      • 一 變動中的性別概念
      • 二 從理論到現實
      • 三 性/別概念發展與性別不平等
      • 四 性/別:一個被邊緣化的社會工作議題
      • 五 結語:尋找性/別社會工作的方向
    • 03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介入方法/羅懿明
      • 一 引言
      • 二 當女性主義遇上社會工作
      • 三 女性主義對社會工作有何啟示?
      • 四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六項實踐原則
      • 五 結語
    • 04 「充權」與婦女工作:理論範式的轉移/梁麗清
      • 一 導言
      • 二 何謂充權?
      • 三 後現代主義對權力的詮釋
      • 四 充權——一個充滿弔詭的概念
      • 五 香港婦女充權工作的發展
      • 六 女性主義與充權工作的實踐
      • 七 結語
    • 05 風險社會理論的性別再思/羅嘉敏
      • 一 引言
      • 二 風險社會下個體的不平等
      • 三 風險社會與多元交織視覺下女性面對的風險
      • 四 對社會工作理論及實務的啟示
      • 五 結語
    • 06 個人就是政治:女性主義與敍事治療的契合/何芝君
      • 一 前言
      • 二 隱形的女性
      • 三 靜默文化與內化壓迫
      • 四 對社會工作的啟示
      • 五 敍事治療
      • 六 結語
    • 07 綠色性別社會工作:生態女性主義的啟示/林麗玲
      • 一 前言
      • 二 甚麼是生態女性主義?
      • 三 相互關聯性(Interconnectedness)
      • 四 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
      • 五 生態女性主義運動與實踐
      • 六 生態女性主義與社會工作
      • 七 結語
    • 08 男性與社會工作/陳錦華
      • 一 前言
      • 二 男性與社會工作論述
      • 三 男士服務與男性運動發展
      • 四 香港男士服務的發展
      • 五 討論
      • 六 男性為本與家庭為本
      • 七 男性與社會工作
      • 八 結語:性別平等運動與反挫
    • 09 從性別視角看男士問題和服務的迷思/譚建元
      • 一 引言
      • 二 男士問題的迷思
      • 三 拆解男士服務的迷思
      • 四 結論
  • 港、澳、穗服務發展篇
    • 10 性別平權與社會工作:香港的性別服務發展與反思/杜潔麗
      • 一 前言
      • 二 婦女服務導向的差異
      • 三 婦女工作的起步:從兩性平等到性別平權
    • 四 2000年及後的性別平權服務發展
      • 五 結語:服務工作的反思
    • 11 澳門的性別服務發展情況/何頴賢
      • 一 前言
      • 二 澳門女性處境
      • 三 與婦女相關的社會服務
      • 四 對現行服務的評析
      • 五 澳門婦女服務的機遇
      • 六 結語
    • 12 性別視角下的中國婦女服務:廣州婦女服務的發展經驗/許婷婷
      • 一 前言
      • 二 廣州婦女服務的發展
      • 三 廣州的婦女服務
      • 四 結語
  • 實踐篇
    • 13 以性別角度介入青少女的戀愛困境/羅懿明
      • 一 導言
      • 二 青少女的戀愛困境:既愛且痛的親密關係
      • 三 以性別角度介入青少女的戀愛處境:小組工作經驗分享
      • 四 以性別角度介入青少女的戀愛困境:個案介入備忘
      • 五 給社工及青年工作者的性別備忘
      • 六 結語:具性別意識的實踐
    • 14 親密關係性暴力:拆解、建構與實踐/風雨蘭
      • 一 序言
      • 二 察覺親密關係性暴力的重要性
      • 三 以性別觀點認識親密關係性暴力
      • 四 聽見真實的聲音——敍事治療於親密關係性暴力的實踐
      • 五 結語
    • 15 婦女精神健康服務與性別工作/莊子慧
      • 一 她們為何不快樂?
      • 二 婦女為本的精神健康介入模式
      • 三 工作上的挑戰與反思
      • 四 結語
    • 16 隱形了的兒童照顧者/林琪、楊佩艮
      • 一 背景:女性與照顧者
      • 二 隱性的意識形態:女性之所以成為兒童照顧者並不只是「個人選擇」,而是「社會建構」
      • 三 照顧兒童不只是女人的事和家事
      • 四 父權管治下失蹤的兒童照顧
      • 五 以照顧者為本的服務
      • 六 結語:讓社會分擔兒童照顧責任
    • 17 從女性主義看年輕媽媽身份角力及社會支援/風信子行動
      • 一 前言
      • 二 年輕媽媽的困境
      • 三 多重身份的壓迫
      • 四 服務挑戰與展望
    • 18 外傭被隱藏的生育權利/林慧雯、郭儉
      • 一 前言
      • 二 被隱藏的生育權利
      • 三 懷孕外傭面對的挑戰
      • 四 我們的工作
      • 五 結語:外傭懷孕的反思以及對社會工作的啟示
    • 19 同志家暴:同志組織的服務與反思/女角平權協作組
      • 一 前言
      • 二 同志家暴的情況
      • 三 同志面對的家長暴力
      • 四 主流家暴服務機構遇上同志家暴受害人
      • 五 同志文化的性別概念
      • 六 個案分享
      • 七 困難與期望
    • 20 同志家長的充權工作/鄒恒
      • 一 前言
      • 二 出櫃與身份認同
      • 三 異性戀本位與性傾向論述
      • 四 家庭面對子女性傾向的挑戰
      • 五 同志家庭支援——家長充權
      • 六 社工介入的反思
      • 七 結語:性/別多元群體工作的挑戰
    • 21 跨性別社會工作服務:挑戰偏見實踐平等/郭勤
      • 一 導言
      • 二 跨性別的定義與概念
      • 三 社會服務和支援面臨的障礙:跨性別偏見和弱勢社群壓力
      • 四 跨性別服務使用者:處於弱勢中的弱勢
      • 五 平等性教育計劃:挑戰偏見,實踐平等
      • 六 平等性教育計劃社工實踐的反思/建議
    • 22 邊緣處境男士服務/王柏軒
      • 一 前言
      • 二 中心男士服務簡介
      • 三 甚麼是關懷式男士特質(Caring Masculinity)?
      • 四 男士服務的性別思考
      • 五 寫在最後
    • 23 愛.不操控:男性施虐者輔導工作/鄭德華
      • 一 一位男性施虐者的故事
      • 二 男性施虐者輔導工作的發展
      • 三 傳統男性施虐者服務的局限
      • 四 性別觀點下男性施虐者輔導工作的實踐方法
      • 五 結語
    • 24 年長及金齡男士服務之性別社會工作實踐/鄧光宇、張家瑋、余詠詩
      • 一 前言
      • 二 從年長男士及金齡男士的需要開始
      • 三 從三項活動計劃看服務轉向
      • 四 服務經驗中的性別反思
      • 五 結語
  • 總結 邁向女性主義的社會工作:社福機構及社會工作教育在提升性/別意識的角色和實踐/霍婉紅、羅懿明、郭儉、陳綺媚
    • 一 何謂性別角度?
    • 二 鞏固VS打破性別定型在一線間
    • 三 從對性/別與社會工作的思考到實踐
    • 四 性/別社會工作的未來:機構文化和社工教育的鬆土
    • 五 邁向女性主義實踐的社會工作
    • 六 建立性別角度:社工教育的角色和實踐
    • 七 結語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