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瑞士,這個有「世界公園」美名的山國,在中世紀時原本是一個飽受戰爭摧殘的國家,甚至以提供歐洲各國傭兵團而聞名,在經過幾世紀追求和平的努力下,瑞士才獲得國際社會確認的永久中立國地位,因而成為多種中立性國際組織的所在地,以及解決國際衝突或紛爭的會議場所。本書內容包含瑞士早期與中世紀歷史、瑞士宗教改革歷史、永久中立政策與聯邦體制的確立和發展、兩次世界大戰對瑞士的影響、以及當代瑞士國家發展的過程與特色等部分,對瑞士史呈現較有系統的描述。由於國內尚缺少有關瑞士史深入淺出的通俗讀本,相信本書能夠幫助國內讀者瞭解瑞士之所以在諸多方面有傲人之處的歷史背景。而臺灣與瑞士有許多類似之處,瑞士和諧的族群、多語言卻能互相尊重、強烈的國家認同感等等也值得我們借鏡。 【作者簡介】 張維邦 1937年10月12日出生於臺北縣樹林鎮,瑞士佛立堡大學經濟學博士,維也納大學博士後研究,曾任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專任教授兼所長、聯合國開發總署經濟顧問、歐盟研究協會理事長。著有《莫內與「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建立》、《莫內與法國式經濟計劃的創建》等書。
- 代 序
- 自 序
-
第Ⅰ篇 瑞士的起源與發展
-
第一章 導 論
-
第一節 瑞士自然與人文地理形勢
-
第二節 認識瑞士的必要途徑
-
第三節 瑞士的多元性面貌
-
第四節 具有瑞士指標性意義的象徵
-
-
第二章 帝國統治下的瑞士早期歷史
-
第一節 賀維夏
-
第二節 羅馬帝國時代的賀維夏
-
第三節 日耳曼民族的崛起
-
第四節 統治瑞士的四大封建家族
-
-
第三章 中世紀時期的瑞士(1291~1515)
-
第一節 三個原始森林小邦郡結盟的緣起
-
第二節 〈永久同盟誓約〉
-
第三節 各邦郡自治的興起
-
第四節 歷經多次戰役後勢力的擴張
-
第五節 瑞士同盟危機
-
第六節 中世紀瑞士的傭兵傳統
-
-
第四章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及其對內部的衝擊
-
第一節 宗教改革的背景
-
第二節 瑞士走向建國之路
-
-
-
第Ⅱ篇 走向現代的歷程
-
第五章 從法國大革命到瑞士永久中立
-
第一節 法國大革命的衝擊
-
第二節 瑞士第一部憲法的誕生
-
第三節 反法同盟進駐瑞士
-
第四節 維也納會議與瑞士永久中立體制的確認
-
第五節 「分離同盟」(1845~1847)與瑞士內戰
-
第六節 近代瑞士傑出思想家
-
-
第六章 瑞士聯邦體制的確立與發展
-
第一節 瑞士聯邦的演進
-
第二節 1848年制憲與三次大修憲
-
第三節 瑞士民主聯邦體制:國家主權的分享
-
第四節 獨立自主邦郡的特色
-
第五節 最基層政治單位:社群區
-
第六節 瑞士的教育制度
-
第七節 直接民權和司法制度
-
第八節 十九世紀瑞士的社會條件
-
第九節 瑞士現代化的發展
-
-
第七章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瑞士的挑戰
-
第一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瑞士的影響
-
第二節 瑞士因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挑戰
-
-
-
第Ⅲ篇 當代瑞士
-
第八章 瑞士聯邦憲政運作與朱拉危機
-
第一節 聯邦議會生態
-
第二節 直接民主的特徵
-
第三節 族群語言文化和諧
-
第四節 憲政危機的處理:朱拉邦郡的誕生
-
-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欣欣向榮的瑞士
-
第一節 經濟繁榮的條件
-
第二節 瑞士產業經濟的特色
-
第三節 瑞士銀行與洗錢醜聞
-
第四節 瑞士的全民國防
-
第五節 瑞士的人道救援
-
第六節 瑞士極右派勢力崛起背景
-
第七節 歐洲整合中的瑞士及其前景
-
-
-
附 錄
-
大事年表
-
中外名詞對照表
-
參考書目
-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