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藝術,源自於人們對心靈之美的渴望;
宗教,誕生於人們對美好世界的希冀。
當兩者結合在一起,精緻的宗教繪畫應運而生!
一本書帶你遍覽東西方的傳統宗教藝術,
不必親臨現場,也能感受歲月淘洗過的莊嚴之美;
除了歷史源流、象徵意義之外,更能一窺背後的製作祕辛!
【現在常見的佛畫,原來一開始不存在?】
千百年來,佛教圖像的表現風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早期佛教拒絕偶像崇拜,隨著宣揚和普及佛教教義的需要,一世紀左右,釋迦牟尼的畫像在印度北部出現,並逐漸從象徵符號發展出形式完備、題材豐富的佛教美術。
大約在東漢明帝年間,佛教隨著地域間經濟的交流,由絲路傳播至新疆一帶,並逐漸東傳至朝鮮半島和日本。
在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佛教繪畫甚至可以說是中國重彩畫藝術表現之源頭。
【西藏的百科全書——唐卡,到底是什麼?】
唐卡(Thang-ga)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
其展示形式類似於漢地的卷軸畫,多畫於布或紙上,完成後用綵緞裝裱。一般還要請喇嘛念經加持,並在背面蓋上喇嘛的金汁或硃砂手印,供奉於寺廟和民居中。對於藏傳佛教僧尼來說,唐卡不僅是闡釋藏傳佛教教義內涵的藝術形式,還是輔助宗教修持的崇高聖物。
唐卡的起源問題,迄今還沒有一致的說法。據五世達賴喇嘛記載,松贊干布在大昭寺剛剛建成時,用自己的鼻血繪製了藏地第一女護法神的畫像,這就是傳說中的第一幅唐卡。
【溼壁畫,不是藝術家想畫就隨時能畫?】
「溼壁畫」源於畫家必須在半溼的灰泥上作畫而得名,具有色彩鮮明、不易龜裂剝落的優點,更有肌理細膩、色彩層次豐富透明的特點。
溼壁畫要求畫家具有高超的繪畫基礎,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用筆果斷,而且無法透過塗改對已完成部分進行修正,所以並非所有的畫家都能勝任這一艱苦的體力工作。
大部分畫家能工於坦培拉和油畫,卻只有少數能嫻熟溼壁畫。由此可以想像,當年藝術大師們在牆上進行創作的時候,首先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泥瓦匠,或者至少要明白基本程序才能指揮身邊的學徒幫忙抹泥灰。
宗教,誕生於人們對美好世界的希冀。
當兩者結合在一起,精緻的宗教繪畫應運而生!
一本書帶你遍覽東西方的傳統宗教藝術,
不必親臨現場,也能感受歲月淘洗過的莊嚴之美;
除了歷史源流、象徵意義之外,更能一窺背後的製作祕辛!
【現在常見的佛畫,原來一開始不存在?】
千百年來,佛教圖像的表現風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早期佛教拒絕偶像崇拜,隨著宣揚和普及佛教教義的需要,一世紀左右,釋迦牟尼的畫像在印度北部出現,並逐漸從象徵符號發展出形式完備、題材豐富的佛教美術。
大約在東漢明帝年間,佛教隨著地域間經濟的交流,由絲路傳播至新疆一帶,並逐漸東傳至朝鮮半島和日本。
在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佛教繪畫甚至可以說是中國重彩畫藝術表現之源頭。
【西藏的百科全書——唐卡,到底是什麼?】
唐卡(Thang-ga)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
其展示形式類似於漢地的卷軸畫,多畫於布或紙上,完成後用綵緞裝裱。一般還要請喇嘛念經加持,並在背面蓋上喇嘛的金汁或硃砂手印,供奉於寺廟和民居中。對於藏傳佛教僧尼來說,唐卡不僅是闡釋藏傳佛教教義內涵的藝術形式,還是輔助宗教修持的崇高聖物。
唐卡的起源問題,迄今還沒有一致的說法。據五世達賴喇嘛記載,松贊干布在大昭寺剛剛建成時,用自己的鼻血繪製了藏地第一女護法神的畫像,這就是傳說中的第一幅唐卡。
【溼壁畫,不是藝術家想畫就隨時能畫?】
「溼壁畫」源於畫家必須在半溼的灰泥上作畫而得名,具有色彩鮮明、不易龜裂剝落的優點,更有肌理細膩、色彩層次豐富透明的特點。
溼壁畫要求畫家具有高超的繪畫基礎,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用筆果斷,而且無法透過塗改對已完成部分進行修正,所以並非所有的畫家都能勝任這一艱苦的體力工作。
大部分畫家能工於坦培拉和油畫,卻只有少數能嫻熟溼壁畫。由此可以想像,當年藝術大師們在牆上進行創作的時候,首先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泥瓦匠,或者至少要明白基本程序才能指揮身邊的學徒幫忙抹泥灰。
- 序
- 引言
-
第一章 中國宗教繪畫源流
-
一、復原臨摹與現狀摹寫的案例分析
-
復原臨摹的技術呈現
-
現狀摹寫的再現過程
-
-
專欄一
-
「摹寫」的概念
-
「摹寫」的方法
-
「摹寫」的意義
-
結語
-
-
專欄二
-
257 窟 北魏
-
254窟北魏 摩訶薩埵捨身飼虎 南壁
-
-
二、唐卡藝術的風格衍變與形式分析
-
唐卡的發展簡述
-
唐卡的藝術精神
-
-
專欄一
-
畫布的製作
-
布局
-
白描
-
著色與染色
-
勾線
-
六、勾金及裝飾圖案
-
細部刻畫
-
拋光與書寫總持咒
-
-
專欄二
-
信仰與時間的磨礪—唐卡畫布製作
-
技法與色彩交融—唐卡繪畫的過程
-
-
專欄三
-
關於對繪畫形像要求的差異性比較
-
關於對繪畫構圖要求差異性比較
-
關於對繪畫板面材料要求的差異性比較
-
關於對畫面設色要求的差異性比較
-
關於對繪畫技法的差異性比較
-
結論
-
-
-
第二章 溼壁畫技法研究—審視色彩的物性之美
-
一、神話化的媒介
-
二、西方藝術史寫作中的溼壁畫技法研究
-
三、溼壁畫的製作過程
-
教案
-
-
-
第三章 坦培拉技法研究—疊繪,作為間接畫法的表現手段
-
一、坦培拉概述
-
二、水性坦培拉的學習過程
-
繪畫步驟:
-
-
專欄一
-
專欄二
-
載體、底子、顏料與媒介劑
-
繪製步驟和方法
-
-
-
第四章 宗教繪畫比較研究高級研修班教學文獻
-
一、課程方案
-
* 改梵為夏—佛教藝術的中國化發展
-
* 中國道教壁畫研究—以山西永樂宮三清殿壁畫為例
-
* 中國佛教美術的形態—北周—隋
-
* 遼塔研究
-
* 唐代莫高窟屏風畫
-
* 石窟巡禮和塔廟建築
-
* 敦煌藝術的古今之鑑
-
-
二、藝術考察
-
專欄
-
簡靜的魏晉風骨—雲岡石窟
-
共沐佛光—佛光寺
-
廣大於天,名勝於世—廣勝寺
-
現實主義中的裝飾色彩—稷益廟
-
-
- 結語
- 參考文獻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