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1915年,余清芳、羅俊和江定等人不滿日本殖民政府統治,意圖發動武裝抗爭,建立自己的領導政權,但因抗軍不敵日本的機關槍和大砲,死傷慘重。一吧哖事件從余清芳等人開始策畫起事,到江定等人被審判處死,前後約兩年的時間裡,有1957位臺灣人被逮捕──其中遭起訴者1482人,被判處死刑者更高達915人,實際被處以死刑者有135人,一部分人則死於監獄中。如此驚人的數字,使此一事件震撼海內外。 筆者主要從社會史的角度來探討一吧哖事件,透過個案研究探討日本殖民政府政策對臺灣地方社會所造成的衝擊和一般民眾對此的反應,以突顯出世界殖民史中,臺灣殖民史與社會史所代表的意義。 作者簡介: 康豹 (Paul R. Katz) 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博士。曾在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及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擔任副教授與教授。目前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其主要著作有 Demon Hordes and Burning Boats: The Cult of Marshal Wen (溫元帥)in Late Imperial Chekiang(浙江)、《臺灣的王爺信仰》等中、英文專書,以及中、英文論文若干篇。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計畫包括浙江宗教社會史研究及中國神判儀式研究。
- 文明叢書序
- 自 序
- 緒 言
-
順民與亂民──殖民政策與地方社會
-
司法體系
-
警察與保甲制度
-
戶口調查
-
經濟政策
-
-
事件領導人物的因緣際會
-
余清芳
-
羅 俊
-
江 定
-
游 榮
-
李火見和李火生
-
李 王
-
-
招募成員與起事計畫
-
招募的過程
-
西來庵的角色
-
千禧年信仰與入會儀式
-
- 事跡敗露──參與者的被捕與逃竄
- 先下手為強──人數優勢下的戰術
- 雞蛋碰石頭──噍吧哖之役與日軍的反撲
- 真相何在?──大屠殺的爭議與死亡人數的推估
- 軟硬兼施──官方的搜山行動與招降手段
- 敗者為寇──嫌犯的處置
- 暴風雨過後──地方社會結構的轉變與村民的回應
- 附 錄──余清芳諭告文
- 簡要書目解題
- 參考書目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